查理·威爾遜

查理·威爾遜

查理·威爾遜(1933-2010),美國“冷戰英雄”、前德克薩斯州國會眾議員、電影《查理的戰爭》原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理·威爾遜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德克薩斯州東部一個小城
  • 出生日期:1933
  • 逝世日期:2010
  • 職業:前德克薩斯州國會眾議員
  • 稱號:美國“冷戰英雄”
早年經歷,阿富汗的召喚,查理的天使,私通埃及武庫,毒刺飛彈顯威,歷史急轉彎,

早年經歷

1933年,威爾遜出生在德克薩斯州東部一個小城,自幼就是一個混小子。他的第一件傳奇故事就發生在他13歲的時候,他成功破壞了他的鄰居議員哈扎德的選舉——因為自家養的一隻黑狗被當市議員的鄰居害死,他無償接送反對那位議員的黑人選民去投反對票;鄰居以16票之差落選。這天晚上,查理敲開了哈扎德家的大門,告訴主人說:你的黑人選民將你給選下去了。記住以後不要再謀殺人家的狗。這位堂堂議員先生根本沒想到會栽在一個孩子手裡。
1950年代,查理進入海軍服役。他先在著名的海軍學院學習,可是因為天性愛酗酒鬧事,多次被學校記過。畢業時,他成了該學院歷史上被記過最多的學生第二名。還在服役期間,他就開始競選德克薩斯的地方議員。1961年,他成為該州的議員。
風度翩翩的查理·威爾遜,天生是個花花公子,視威士忌和女人如同性命,即使進入政壇也不改。幸好他長期是個光棍漢,所以種種作為既沒人限制,也不夠形成醜聞。況且,他身上總有那么點直率、天真的孩子氣,讓許多選民看了喜歡,被人稱作“好時光查理”。1972年,39歲的威爾遜競選國會議員成功,從德克薩斯來到了首都華盛頓。

阿富汗的召喚

1978年,阿富汗內部發生數次政變,同年12月蘇聯人支持的卡邁勒政權上台,但遭到各地武裝抵抗。1979 年,蘇軍開進阿富汗去平定局勢。當時蘇聯人只打算待上幾個月,等事態安定之後便撤軍回國。殊不知,阿富汗的抵抗力量非常頑強。游擊隊的武器儘管非常原始,但還是給蘇聯人造成了不小損失。再後來,美國中情局通過巴基斯坦向這些游擊隊秘密運送在國際市場買的蘇聯造武器,令蘇聯人開始吃上美軍在越南的那種苦頭。
時光很快轉到1980年的一天,;查理正在拉斯維加斯最大賭場的凱撒宮裡和一群脫衣舞娘廝混,忽地被記者丹拉瑟從阿富汗發回的電視新聞吸引住了。那是丹拉瑟在採訪游擊隊員。畫面顯示,游擊隊使用的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重機槍。有位顯然是領袖的阿富汗人對拉瑟說:如果美國人給我們供應槍枝,我們就一定能夠打贏。
威爾遜記住了這一幕。他從小就愛讀戰爭故事,二戰期間迷上了邱吉爾,希望有一天能當上戰爭英雄或者領袖。威爾遜剛加入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專管國防撥款的小組,他查了一下給阿富汗行動的撥款,發現只有500萬美元。於是,他立即讓委員會的助理將撥款加倍,變成1000萬美元。委員會中的其他成員竟然沒有多加質問便通過了。威爾遜發現,他這個無足輕重的議員竟然能輕而易舉發揮如此大的作用。就這樣,查理的戰爭登場了。

查理的天使

威爾遜來到國會以後,僱傭的所有辦公室工作人員都是年輕漂亮的女性,國會裡的人戲稱她們為;查理的天使。不過,他的真正天使,卻是另外一位漂亮女人。
喬安娜赫凌是德克薩斯州最富有的女繼承人之一,也是她們當中最漂亮的一個。在美麗的外表下,這位南方女子卻是個外交政策上的鷹派,而且和巴基斯坦的總統、軍事強人齊亞哈克是好朋友。1981年,喬安娜說服了齊亞·哈克去幫她拍攝一部關於阿富汗反政府游擊隊的紀錄片。沒有哈克的批准和幫忙,美國人無法進入相鄰的阿富汗。
在這個時候,蘇聯人眼看將很快平定阿富汗局勢。在蘇軍的殘酷打擊下,抵抗力量損失了數千人,同時大批難民逃到巴基斯坦邊境。喬安娜派出的製片組,在難民營和阿富汗境內看到了一片悽慘景象。缺吃少穿的難民們控訴說,蘇聯人殺害了大批平民,他們使用了玩具炸彈——向阿富汗居民投擲看上去像是玩具的炸彈,炸死炸傷了許多兒童。
喬安娜在家裡開了一場晚會,將這部影片放給客人看。來客中就有眾議員威爾遜。這時的威爾遜正在為阿富汗的局勢感到沮喪:他雖然將撥款加倍,卻看不到有任何實際的效果。蘇聯人對阿富汗游擊隊最致命的武器是武裝直升機,穆扎希丁雖然勇敢,但是憑著手裡的那幾條搶,遠遠不夠殺敵。喬安娜勸威爾遜說,他必須親自到巴基斯坦的邊境去看看。威爾遜便在1 982年的秋天來到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那裡有300萬阿富汗難民。
在阿富汗游擊隊的基地,穆扎希丁——伊斯蘭聖戰戰士的言談舉止非常對威爾遜的口味。那是一批不拘小節、說話直來直去、願意為自己的宗教和信仰獻身的粗獷男人。威爾遜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得州牛仔的影子。在醫院裡,他見到大批受傷的婦女兒童,讓這位熱血的美國人義憤填膺。在離開巴基斯坦之前,他挽起袖子給穆扎希丁獻了血。

私通埃及武庫

美國負責支持穆扎希丁的機構是中央情報局,而威爾遜卻發現中情局是他的最大障礙,因為那裡的官僚恪守美國對蘇聯一直以來的“軟遏制”政策,不肯在阿富汗問題上擴大事端。
威爾遜1982年從巴基斯坦回來之後,不斷地到中情局去打聽阿富汗的事情,讓中情局的頭頭們頗為頭疼。這位議員儘管看上去愣頭愣腦,不懂得外交事務,但卻是掌握著美國錢袋的國會撥款委員會的成員,中情局也有點得罪不起。於是,他們將一個在單位里惹上司討厭的人派去和威爾遜打交道。這人便是來自普通希臘移民家庭的嘎斯·阿佛拉克圖斯,他在一幫由耶魯等名校出身的人把持著的中情局裡面吃不開,卻和威爾遜一見如故。他們都認為,中情局的謹慎政策是阿富汗人戰勝蘇軍的障礙。要克服這一點,他們就不能完全照章辦事。
1983年,阿富汗的游擊隊仍然完全沒有對付蘇聯直升機的武器。中情局仍然反對給他們供應任何美國製造的武器,而他們能夠拿到手的蘇式武器又都落後過時。這年3月,威爾遜帶著一個來自德克薩斯的肚皮舞女飛到了埃及。這個曾與蘇聯關係密切、武器庫里存放著大批蘇聯和東歐產品的國家的國防部長——穆罕默德·葛拉扎,和威爾遜一樣喜愛女色,因此當威爾遜帶來一個他從未見識過的美國舞女的時候,他情不自禁地喜形於色。這個名叫卡羅的舞女,其實是威爾遜的一個情人。她曾經是德克薩斯一個地方議員的妻子。威爾遜遇見她的時候,卡羅因為愛跳舞總是挨丈夫的打。威爾遜在義憤之下,動員起他所有的政治關係,將這個丈夫給選了下去,卡羅也和他離了婚。這次,她知恩報德,到埃及來幫威爾遜的忙。
卡羅的幾場舞蹈過後,埃及同意秘密地向阿富汗游擊隊提供武器。當然,錢是美國人出的。從埃及出來,威爾遜又將卡羅帶到了白沙瓦邊界地區,在那裡可以聽到阿富汗境內的槍聲。威爾遜再次獻了血。回到華盛頓,威爾遜開始說服他在國會的同事,大幅增加對阿富汗的撥款。喬安娜頻繁的晚會和社交活動,也給威爾遜帶來了各種有用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她設法籠絡住了負責對外事務的撥款委員會的主席、馬里蘭州的眾議員朗格。他們仨還專門到巴基斯坦去了一趟,在那裡會見了穆扎希丁游擊戰士。在朗格的支持下,威爾遜爭取到了他所要的東西:國會連年上升的對阿富汗撥款一下子又增加了10倍,最終超過了10億美元。
也是在1983年,反蘇的沙烏地阿拉伯宣布,將撥出與美國同等數額的款項去資助阿富汗游擊隊。這樣一來,金錢的問題就完全解決了。往下的問題,是中情局如何去使用這筆錢

毒刺飛彈顯威

1984年,嘎斯阿佛拉克圖斯被任命為中情局阿富汗計畫的負責人。他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威爾遜。他們私下決定,威爾遜儘管去給阿富汗計畫弄錢,阿佛拉克圖斯則去通過自己的關係,為游擊隊尋找新的武器來源,而且不一定要報告給中情局的上層。
阿佛拉克圖斯領導的小組開始了秘密行動。他們的辦公室設在中情局大樓一個很少人經過的角落裡,哪怕是內部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們掌握著中情局有史以來最大的財源之一。他們為穆扎希丁輸送了一大批殺傷力大的先進武器,包括專門用來對付坦克的飛彈和地雷以及最新的地圖導航系統。他們還專設了一個辦公室,收購在小規模戰鬥中能夠使用的新式武器。
美國人有權持槍,而且民間有一大批武器迷。其中有個人發明了一挺能夠發射50顆子彈的大口徑槍,將這個危險的武器放在他的卡車後面,開著車進了華盛頓市區,希望能賣給阿佛拉克圖斯。但就在著名的水門旅館附近,車後面的武器突然自動發射,打到了一個加油站,引起一場大火,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車主人一看勢頭不對,開著車就跑了,可是用阿富汗的文字所寫的使用說明卻被卷出了車外。很快,警察找到了這份說明,電視新聞當即報告,華盛頓遭到了恐怖攻擊。後來政府有關部門給加油站作了賠償,事件也就不了了之。
這一走火意外的大事化小,說明當時美國政府已了解到阿富汗戰場的進展,願意鼓勵這種資助行為。關鍵還在於由埃及轉交的武器的性能如何——雖說它們能對付蘇聯的坦克,卻仍然不能對付威脅最大的直升機。當埃及國防部長葛拉扎稱他們來了一款能打直升機的飛彈後,威爾遜和阿佛拉克圖斯一起來到開羅。試射場上,有不少埃及的高級軍官等在那裡,國防部長還專門用飛機運來了一大盒肯德基炸雞招待客人。殊不知,飛彈剛剛飛出去,卻接著飛了回來,緊緊擦著人群的邊上飛過去在附近爆炸。嚇得不輕的威爾遜趕緊向葛拉扎告辭。
回到華盛頓之後,威爾遜意識到世界上只有一種武器能夠滿足穆扎希丁的需要:美國製造的名為“毒刺”的地對空飛彈。這種飛彈的重量只有12公斤,卻能從5公里外打下飛機。可是無論是美國國務院還是國防部都不願意將這種武器交到阿富汗人手裡,以免引發與蘇聯的直接戰爭。許多人還擔心,這個致命的傢伙有可能落到蘇聯人甚至************手中,反過來成為對付美國人的武器。況且這時候阿富汗戰爭已經過去6個年頭,穆扎希丁的進展非常困難,美國國會中也有人提出質疑:既然這場戰爭無法取勝,為什麼美國的納稅人還要繼續支持?面對種種質疑,威爾遜使出渾身解數加以反駁和遊說。最後的裁決權,到了總統里根處。
素來強硬的里根總統很快同意了這個要求。1986年春天,中央情報局開始大量訂購毒刺飛彈。興匆匆的威爾遜馬上來到白沙瓦,向他的阿富汗朋友報告這個好訊息。他冒險和他們一起到了前線,騎了一通戰馬,打了幾梭子機槍。
1986年9月26日毒刺飛彈第一次在阿富汗發射,對象是賈拉拉巴德蘇軍的一個基地。第一枚飛彈不幸是枚死彈,而且引來了蘇軍3架直升機。穆扎希丁的飛彈發射小隊懷著必死的心態,對著直升機發射出3枚;毒刺結果3 架武裝直升機立時灰飛煙滅。中情局阿富汗組的人將這3架直升機殘骸的照片送到了局長凱西的桌上。凱西說看上去這場戰爭在進入尾聲。
幾個月後,到1986年底,有100多架蘇軍的直升機和轟炸機被毒刺飛彈摧毀。蘇軍的飛機不得不增加飛行高度,對地面的穆扎希丁的威脅大大降低。
1989年2月,戈巴契夫下令蘇軍撤出阿富汗,結束了長達10年的痛苦戰爭。中情局在阿富汗的負責人給華盛頓發回了一個長長的電報,上面是由字母X組成的兩個大字:WE WON(我們贏了)。

歷史急轉彎

1990年代初,有記者採訪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請他分析為什麼阿富汗游擊隊能夠打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蘇軍。哈克毫不猶豫地回答說這是查理的功勞。
中央情報局也承認,這的確是查理的功勞。1997年,當威爾遜從國會退休的時候,他可謂是躊躇滿志。可是,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卻給他的成就蒙上了重重的陰影。在蘇聯撤出阿富汗之後,美國和國際社會並沒有去幫助阿富汗人建設一個現代的國家,而是任由那裡的人民自生自滅,以至於讓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變成了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的基地。 威爾遜坦承,他與其他支持阿富汗游擊隊的美國人都沒有預料到在蘇軍撤離之後,阿富汗的局勢會產生如此突變,最終導致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塔利班政權上台,並且成為基地恐怖組織的藏身所。威爾遜說,直到1992年,他才聽說有塔利班這么個組織;一直到塔利班取得政權之前,他也沒有將這當回事。至於基地組織,他在1982年就知道了,可那時候基地組織是美國與蘇聯對抗中的盟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