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唐人廟

查封唐人廟又稱為查封阿巴羅修道院事件。阿巴羅修道院旨在“天主教華人化”,讓“傳教地方化”。因當時凡進天主教的華人,必須取葡文名,入葡籍,穿葡服,說葡語,致使天主教不易普及。唐人廟之設,便是改葡式為華式,使澳門教務加快發展。不少中國內地人也來此廟入教,引起廣東官府的不滿。 1747年3月20日,張汝霖親自來澳門查封了阿巴羅修道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封唐人廟
  • 外文名:Seminario do Santo Amparo
  • 擴建時間:1719年
  • 別稱:“唐人廟”或“進教寺
唐人廟,事件原由,

唐人廟

阿巴羅修道院(Seminario do Santo Amparo)由耶穌會士通過中國信徒募捐而建成,為一個包括一教堂、一華人望教之家及兩所神學院的綜合體。始建於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重建、擴建於1719年,專用於向中國居民傳教和培養中國籍的神職人員,故又稱為“唐人廟”或“進教寺”。
又譯為“庇護聖母堂”。此譯名與該堂設立的初衷——“耶穌會將皈依的華人安置在內,接受教育”相吻合。又名安白露聖母堂。《澳門紀略》稱建立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葡語文獻則以1633年(明崇禎六年)為其設立日期。清康熙十八年(1719)擴建。為當時華人天主教專門教堂。今已不存在,關前后街、顯榮里、大關斜巷一帶為其故址。關前后街葡語為Ruade Nossa SenhoradoAmparo,意即“庇護聖母街”,顯榮里葡語為Patiod。Amparo,意即“庇護圍”,大關斜巷葡語為Calqadado Amparo,意即“庇護斜巷”。上述地名均與Amparo有關,可作為阿巴羅修道院廢存之佐證。

事件原由

阿巴羅修道院教堂之興建,旨在使“天主教華人化”,讓“傳教地方化”。因當時凡進天主教的華人,必須取葡文名,入葡籍,穿葡服,說葡語,致使天主教不易普及。唐人廟之設,便是改葡式為華式,使澳門教務加快發展。不少中國內地人也來此廟入教,引起廣東官府的不滿。
由於這時清政府在內地對天主教進行查禁,傳教士大多被逐往澳門。因此,在澳門中國人入教的人數甚多,還有一部分內地居民專門趕到澳門入教或做禮拜。對於這種違禁活動,廣東官府分別採取了一些措施,禁止中國人來澳入教。香山縣令張汝霖在廣東督撫的允準下,於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3月委派香山司巡檢顧麟會同香山縣丞顧嵩前去查封這座唐人廟。澳門主教伊拉利奧(Hilario de Santa Rosa)和耶穌會士煽動澳門議事局進行抗拒,還聲稱如中國政府要封閉教堂,便是“滅教”,他們寧可回國。張汝霖回答是:“你們願意遵守中國法令,則呈請封寺;不願遵守中國法令,則可呈請回國。”
最後,葡萄牙人 好讓步。1747年3月20日,張汝霖親自來澳門查封了阿巴羅修道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