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耳,中藥名。為寄生於桑科柘屬植物柘樹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上的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分布於全國各地。具有清肺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肺癰咳吐膿血,肺燥乾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柘耳
- 別稱:柘黃《綱目》,柘上木耳、柘樹耳《藥用寄生》
- 界:植物界
- 門:真菌門
- 綱:擔子菌綱
- 目:木耳目
- 科:木耳科
- 屬:木耳屬
- 種:木耳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
- 採收時間:6-9月
- 用量:內服:煎湯,9-12g;或入丸、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木耳。
性味
味甘,性平。《藥用寄生》
歸經
入肺、大腸經。《藥用寄生》
功效
清肺解毒,化痰止咳。
主治
肺癰咳吐膿血,肺燥乾咳。
相關配伍
1、治肺癰咳唾膿血腥臭,用柘耳一兩,研末,同百齒霜二錢,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綱目》)
2、治肺燥熱,乾咳無痰,舌紅少苔,柘耳、白木耳、冰糖各10g,清水燉服,每日1劑。(《藥用寄生》)
3、治肺結核,咳嗽,潮熱,柘耳12g,沙田柚寄生15g ,鱉甲(炙)10g。加水500ml,煎至250 ml,沖蜜糖適量,分3次服,每日1劑。(《藥用寄生》)
4、治大腸燥熱,大便秘結,柘耳10-12 g,紅烏桕樹寄生10-12g,陰陽蓮12g,水煎代茶頻飲。(《藥用寄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
炮製
採集加工:6-9月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子實體叢生,常覆瓦狀疊生。耳狀、葉狀或近杯狀,邊緣波狀,薄,寬2-6厘米,最大者可達12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側生的短柄或狹細的基部固著於基質上。初期為柔軟的膠質,黏而富彈性,以後稍帶軟骨質,乾後強烈收縮,變為黑色硬而脆的角質至近革質。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絨毛。絨毛基部褐色,向上漸尖,尖端幾無色,(115-135)μm×(5-6)μm。裡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脈狀皺紋,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鎖狀聯合的菌絲組成,粗約2-3.5μm。子實層生於裡面,由擔子、擔孢子及側絲組成。擔子長60-70μm,粗約6μm,橫隔明顯。孢子腎形,無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無色,常生於子實層表面。
生長環境
生於柘樹上。分布於全國各地。
相關論述
1、《綱目》:“主治肺癰咳唾膿血腥臭,不問膿成未成。”
2、《食物考》:“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