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村,清朝時官方稱“三義堡”。同治元年,張萬成、王金門築寨,坐落於柘城西北13.5公里惠濟河西岸。原為三村相鄰,即王樓、張橋、司關廟。清鹹豐年間(1851―1861),捻軍揭竿,烽火四起。王樓、張橋、司關廟,三村集資築寨。寨成,以“三義寨”名之。因三村同住一寨,並為一村,而張橋居中,故沿用“張橋”為村名。屬於柘城縣慈聖鎮下轄的行政村,即張橋村委會駐地,下轄韓相魯、吉莊、火王三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橋
- 別名:三義堡、三義寨
張橋村,清朝時官方稱“三義堡”。同治元年,張萬成、王金門築寨,坐落於柘城西北13.5公里惠濟河西岸。原為三村相鄰,即王樓、張橋、司關廟。清鹹豐年間(1851―1861),捻軍揭竿,烽火四起。王樓、張橋、司關廟,三村集資築寨。寨成,以“三義寨”名之。因三村同住一寨,並為一村,而張橋居中,故沿用“張橋”為村名。屬於柘城縣慈聖鎮下轄的行政村,即張橋村委會駐地,下轄韓相魯、吉莊、火王三個自然村。
張橋村,清朝時官方稱“三義堡”。同治元年,張萬成、王金門築寨,坐落於柘城西北13.5公里惠濟河西岸。原為三村相鄰,即王樓、張橋、司關廟。清鹹豐年間(1851―1861),捻軍揭竿,烽火四起。王樓、張橋、司關廟,三村集資築...
慈聖鎮,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地處柘城縣西北部,東與遠襄鎮、牛城鄉交界,南與崗王鎮接壤,西與伯崗鎮毗連,北與惠濟鄉為鄰,行政區域面積60.02平方千米。明、清時期,屬治平、安定鄉;1988年9月,撤鄉建慈聖鎮。截至2018年末,慈聖鎮戶籍人口為60653人。截至2020年6月,慈聖鎮轄34個行政村。2018...
趙莊北接白口村,西臨呂樓村,南臨李顯武村、李村莊,東距慈聖鎮張橋村、崗王鎮劉屯村。歷史文化 趙氏祖墳位於趙莊村西北,建於明代。趙莊趙氏為方圓百里名門望族,明朝由山西洪洞牽到此處,其子孫應經由此繁衍至方圓百里。是趙氏子孫尋根問祖之地。趙氏祖墳大經修繕,新栽植松柏與老松柏鬱鬱蔥蔥、交輝相應,重修...
屬於柘城縣慈聖鎮下轄的行政村,即張橋村委會駐地,下轄韓相魯、吉莊、火王三個自然村。歷史沿革 據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張自德攜其眷屬自開封西遷此隱居,繁衍成村,後於村東惠濟河上架一便橋,故名。清鹹豐年間(1851-1861)捻軍揭竿烽火四起,鄰村王樓、司關廟及張橋三村集資合築一寨,並為一村,...
河南省柘城縣慈聖鎮張橋村委會韓相魯村 韓相魯村位於柘城縣西北13.4公里,惠濟河東岸,屬柘城縣慈聖鎮張橋村委會下轄的自然村。 明初,韓氏從山西移民遷此定居,初名韓莊。後發跡建樓,易名韓樓。明末,村人韓相,為人魯莽,曾痛責外甥不孝,挖其雙目,傳聞鄉里,因而有名。 漢族,以農業為主,編席、製作粉條為村名傳統...
遠襄鎮,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地處柘城縣北部,東與馬集鄉接壤,南與牛城鄉為鄰,西與慈聖鎮毗連,北與寧陵縣華堡鎮、睢陽區勒馬鄉相鄰,行政區域面積52.78平方千米。明、清時期,分屬安定、招賢2鄉;1999年3月,撤鄉設遠襄鎮。截至2018年末,遠襄鎮戶籍人口為50213人。截至2020年6月,遠襄鎮轄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