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縣慈聖鎮張橋村

柘城縣慈聖鎮張橋村

張橋村,清朝時官方稱“三義堡”。同治元年,張萬成、王金門築寨,坐落於柘城西北13.5公里惠濟河西岸。原為三村相鄰,即王樓、張橋、司關廟。清鹹豐年間(1851―1861),捻軍揭竿,烽火四起。王樓、張橋、司關廟,三村集資築寨。寨成,以“三義寨”名之。因三村同住一寨,並為一村,而張橋居中,故沿用“張橋”為村名。屬於柘城縣慈聖鎮下轄的行政村,即張橋村委會駐地,下轄韓相魯、吉莊、火王三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橋
  • 別名:三義堡、三義寨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

歷史沿革

據<<張氏族譜>>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張自德攜其眷屬自開封西遷此隱居,繁衍成村,後於村東惠濟河上架一便橋,故名。清鹹豐年間(1851-1861)捻軍揭竿烽火四起,鄰村王樓、司關廟及張橋三村集資合築一寨,並為一村,稱“三義寨”。因張橋居中,故仍用“張橋”為村名至。村東河上有鋼筋混凝土大橋。捕魚為村民傳統副業,農曆雙日有集市,逢二例會,十一月十二日古會。原有糧庫、供銷社、門市部、麵粉廠、衛生室、學校、教堂等。
1947年8月豫皖蘇軍區獨立團和縣大隊在此一帶與土頑千餘人激戰,土頑大敗。

地理環境

張橋村(清朝時官方稱“三義堡”。同治元年,張萬成、王金門築)。在縣城西北13.5公里,楊河、惠濟河交匯處,是河南省柘城縣慈聖鎮下轄的行政村,即張橋村委會駐地,下轄韓相魯、吉莊、火王三個自然村。地處豫東平原,這裡的陽光明媚搖曳生輝,土地肥沃,人傑地靈。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們用辛勤和汗水建設著自己美麗的家鄉。惠濟河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