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柔氣功?柔是與剛相對而言的。佛法密宗稱深長吸氣而久住丹田的寶瓶氣修煉法為修剛氣,用於年壯體強,氣血旺盛之人,能迅速獲效。反之,任氣自然出入丹田而不用住氣之法,曰修柔和氣,見效雖慢,但無流弊。其在道家,修氣以救助衰殘。衰老之軀,唯柔氣為宜。涵虛真人云:其為氣也,至小至柔,以曲養而無害,則聚乎虛空之中。是明言柔氣功的修法特點了。休道柔氣功效力緩慢,實則氣功之中,柔氣最為深密,亦如武術之中,剛猛者多粗淺,而柔軟之內家拳法,則每高深精微,其中大有無窮之秘奧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柔氣功
- 外文名:Soft Qigong
- 範疇:玄學
基本介紹,風格特點,歷史沿革,招式動作,修煉之法,上乘氣功,中下乘氣功,下乘氣功,俚歌,
基本介紹
我國古代講究養生的人,大都特別注重氣的因素,所以人們稱養生家為鍊氣士。鍊氣的方法,隨派別傳承的不同而有異。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它分為醫療的、的和宗教的三大類。三大類中,又可以分派、分系、分門,各各不同。在此強調一下宗教類中的道家柔氣功。
風格特點
為什麼不強調醫療、武術的氣功,宗教中又不強調佛教或印度教中的氣功,而著重強調道家柔氣功呢?因為醫療氣功,偏於治療的消極面,不夠積極;武術氣功,偏於技擊的輔助面,於養生有距離;宗教當中的佛法密宗及印度教的瑜伽氣功,則是以修剛氣為主,於年邁體弱者,均不適用,遠不及道家柔氣功的細緻精深而自然,不拘年齡大小,體質強弱,都可以實踐修習而無害。
歷史沿革
過去的道家,受時代的限制,同時也受道教的影響,故在思想言論方面,不可避免的有不合科學的地方,當用一定的歷史眼光去看待。其中還有一些說法,應持客觀態度,暫時保留仁智之見,以待他日事實之證明。
世界宗教很多,最盛行的,如基督教、回教,完全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真主、上帝、死後升天之上。唯有道家不同,他們講盜天地、奪造化、“我命在我不由天”,種種修法,都是與天爭衡,要即生即身兌現的。佛教大乘也與此相似,講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教主與信仰者之間,是平等的。不過佛教的氣功,倒是小乘禪定和大乘天台止觀,多有可供參考處,至於無上密宗的諸多方法,觀修甚難,對學者的年齡體質有嚴格的限制,就養生這個角度說,是有距離的,所以不取它。
道藏分三洞、四輔,號稱五千餘卷,其中偽造濫收者十居八九,能夠作養生參考資料的,實寥寥可數。然即此寥寥可數之資料,研究大不容易。不問著述或註疏,由於各人所事不同,所證不同,各憑所事所證以立說,隱語譬喻,異說紛壇,矛盾重重,莫衷一是,不因師指,此事難知,故古語云:“饒君知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只緣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
陰陽大道有種種分別,同類陰陽、虛空陰陽等法,因已超出一般養生範圍,故不論及。本身陰陽的修法,即修習柔氣功,一般雖也稱為內丹術,但嚴格地來說,只是清靜修法,也就是所謂修道(也稱清淨丹法),與真正內丹術,亦是有區別的。真正內丹,亦稱內金丹,乃相對外丹或外金丹而言的。清靜修法的所謂內丹,乃是北派之學,而真正內丹,則是南派功夫。此二者的分別,過去只有陳攖寧先生談到過,其他知道的人是不多的。
招式動作
清靜修身之道,也有小藥、大藥、小周、大周、三車、三田、百日、十月、三年、九載、結胎、脫胎、溫養、沐浴、乳哺等說法,但只要真正掌握入手門徑,猶如欲赴北京,辨明方向,自然走一步,近一步,雖是遷緩,終有到時。其他種種比喻說法,不要管他;因人身氣脈不同,行功巧拙不同,絕不能按圖索驥,機械以求。至於真正內丹之法,則好比乘火車以赴北京.雖也有一定的程途和站次,但遲速大異,並且自身是不太費力的。
道家的主要經典《悟真篇》有數種註解,都不是指的一個事情,但理是相通的。吾師常說,丹經有理、事與法,一定要分辨清楚。理雖一貫,事與法則是隨門派傳授而有分別的。理可自悟,事與法非師指難明。故云“性由自悟,命假師傳”。因性中即寓有理啊?
性是性,命是命,神是神,氣是氣。然古哲為何又云:“性命非二,神氣一物”?氣與命是物質基礎,性與神,實即物質所發生的作用,所以佛家也有“心氣不二’的說法。就養生角度說,道佛的所謂心、性、神等,都是指物質在大腦的反映,與一般所說的唯心的心,是大有區別的。在兩家做功夫當中,往往有種種境界出現,古哲謂之魔事,實即氣脈幻化,因其都有物質作基礎,故云“雖幻亦真”。
道家的所謂至人、神人、真人、仙人,實際就是因修氣功而能發揮一般人所不能具有的能力的超人,不要把他看得過分高遠神秘,而是任何人只要肯下功夫都可做到的。因為人身即是物質,凡物質都具有一定能量,不過一般人只知不斷發揮他現有的能量(如視、聽、言、動、思考等本能),而不知含藏、蓄聚、擴充、變化,以發揮更大的能量;道家則能利用身內之丹田、脈輪等猶如鍋爐、管道、反應堆,能夠把身內的某一些材料鍛鍊加功,發揮出比常人更大得多的能量。從理論上看,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修煉之法
上乘氣功
道家柔氣功的修習,是以氣為藥,以神為火,以丹田為鼎爐的。陳虛白《規中指南》的玄牝、藥物、火候三論,即是此法的註腳。可惜內容有點拉雜,反使學人有不著邊際之感。
關於養生的積極措施,專賴鍛鍊,而鍛鍊之法,上者煉神,中者鍊氣,下者鍊形。大概煉神者,可以兼攝氣形;鍊氣者,可以兼利形軀;但若專鍊形質者,不一定能養氣,專以鍊氣為主者,也不一定能安其神。若就功效之快慢難易而言,則又下者較易較快,上者較難較慢,但也不是絕對的。
中下乘氣功
中下乘氣功,有內壯、外壯之分,內壯氣功,鍊氣入骨,功成之後,外形多瘦削,甚至枯瘠如柴,但內臟堅實,精神充沛,確有延年益壽之驗。外壯氣功,大都肌肉臃腫,神氣外露,過去走江湖,耍雜技者,十之八九是此類,雖然也有氣貫全身,承受重壓,睡臥釘床等功效,但從養生角度看,不是正途。
武術當中的易筋經、五禽戲、童子功等,都是屬於中下之流的內壯功夫,故見效都比較容易。但是這種功法,總以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年齡以內去鍛鍊為宜,超過了三十五歲去煉就難了。故有“童年鍊氣功,一直向上沖,成年鍊氣功,老是不見功”的說法。
這裡必須指出,以易筋經、五禽戲為名的功法很多。此處所指的易筋經,有三十二導引,外有推揉、拍打及煉功器械等;此處所指的五禽戲,與上述易筋經同出一源而更精練,此功由巴縣王禮庭傳出。張覺人曾將其法寫成《五禽氣功》一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王禮庭,平江不肖生愷然在近代《俠義英雄傳》中曾大肆渲染,雖不免言過其實,然治好沉疴,且變成了重慶地區的一代氣功名師,確是事實。其書不是泛指一般的所謂易筋經、五禽戲動法。它的行功方法,都是著重內斂而不是外張的。
真正最上乘的同類陰陽法,對年齡是沒有限制的,而且專門是為救治衰殘而設,古稱百二十歲皆可還丹,又說只要有一口氣在就可返還,正是指此。但此種方法,條件最難具備。另一種是真正掌握了本地風光,可以一了百了,但這是有關智慧的問題,也勉強不來。
下乘氣功
即中下乘功夫如易筋經、五禽戲等練成,駢指可貫牛腹,惻掌可斷牛頸,寒暑不侵,刀劍不傷,世人無不目為奇績。然在真正養生家看來,皆藝成而下之事,不足為法。唯至德成,方是上乘境界。如何是德成?慧而不用,含宏光大,積累長久,與道合真,司馬承禎已言之矣。
道宗諸書,至難辨析,前已言之。縱然窮理已至,然人我之見不除,此山彼山屢遷,朝秦暮楚,徒延歲月,一曝十寒,效驗不著,所以閔真人有“好為苟難,耽誤一世,作異矜奇,全不濟事”之戒,宜三覆之。
此道見理明徹,可以頭頭是道,無人而不自得;若未得真旨,則又觸途成滯,障礙重重,所以窮理之功,極為要緊。
俚歌
曾作俚歌,今附如下,作為結束,歌曰:
“養生之術廣無邊,深則入聖淺延年。研窮法理四十載,不離陰陽是真詮。本身同類虛空別,精氣與神總相連。真假先後須細辨,毫釐差錯隔天淵。”
此上總起,下分述。
“六度之禪最為高,養生極則難比肩。鉛汞陰陽都揚卻,人心不起道心圓。先天之先唯此是,法身煉就色身全。同類虛空皆可攝,體用動靜相循旋。”
此上論佛道二宗最高之法。首句揭怫法,次句指道家法。
“龍虎並用大丹法,身外陰陽顛倒顛。南宗真秘賴福德,緣淺智劣隔萬千。此唯呂祖豐翁輩,逍遙自在伴花眠。”
此上論道宗特別不共法。
“除此之外是漸乘,由後及先次第遷。煉精化氣氣化神,還虛合道亦通元。唯是見低行多阻,轉拾轉得要志堅。若無明師親口授,半途而廢莫怨天。”
此上論漸乘,明六妙門、五忘訣等皆是。
“太極拳法本武技,松勻穩靜尚自然。此中高低大不同,高者養生兼寓焉。動靜渾融神氣忘,無象之象勢翩翩。於此若能契至理,何必逐未問汞鉛。”
此上專論太極拳法之高者。
“我生緣遇特勝人,徹研大法追古先。不是師尊默輔佑,豈能豁悟比高賢。誓當奮起答聖德,一心直證未生前。”
此上自慶自勉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