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高6-20厘米,常自下部分枝,疏被短柔毛,下部常無毛。莖下部葉有柄,匙形或倒披針形,長1.4-2.9厘米,寬4-8毫米,頂端圓形或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柔毛微孔草
- 拉丁學名:Microula rockii I. M. Johnst.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目:鳳梨目Bromeliales
- 科:紫草科Boraginaceae
- 屬:微孔草(微紫草)屬Microula
- 種:柔毛微孔草
- 分布區域:甘肅省, 青海省
- 是否中國特有:是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 海拔:3200-4300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營養成分,開發利用,
形態特徵
莖高6-20厘米,常自下部分枝,疏被短柔毛,下部常無毛。莖下部葉有柄,匙形或倒披針形,長1.4-2.9厘米,寬4-8毫米,頂端圓形或鈍,基部漸狹,莖中部以上葉無柄,橢圓形至卵形,漸變小,長0.4-1.2厘米,上面疏被短柔毛或變無毛,下面無毛。花少數於莖頂端組成密集的花序,或單生於短分枝頂端。花萼藍色,長約2毫米,5裂近基部,外面無毛,邊緣有長睫毛,內面有貼伏的短柔毛,花冠淡藍色,無毛,檐部直徑(3.6-)5-8毫米,裂片近圓形,筒部長(1.2-)1.8-2毫米,附屬物近梯形,長約0.5毫米。小堅果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疏被短毛,在下部有小瘤狀突起,背孔狹長圓形,幾與背面等長(長約2.8毫米),著生面位於腹面中部。7月開花。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山坡草甸,灘地等。
分布範圍
營養成分
微孔草種子含油率高達40%-45%, 是月見草的2倍。油中含γ-亞麻酸8.1%-8.3%, 與月見草相近。共有13 種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6.5%, 必需脂肪酸占44%。γ-亞麻酸直接參與細胞膜的化學合成,可調節細胞的生理生化活動,在抗衰老、防治冠心病等方面起特殊作用。
微孔草種子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據測定,種子含18種胺基酸,含量為15.30%,其中人體必須胺基酸含量為6.08%, 並含N、K、 Ca、 P、 Mg、S、Fe、 Mn、 Cu、Zn、Mo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從微孔草中還分離出8個已知化合物: B-谷甾醇、 羽扇豆醇、白樺酯醇、 豆甾-4-烯3-酮、 豆甾-4-烯-3-二酮、羥基豆甾-4-烯-3酮、諾米林和如忒文。
開發利用
微孔草是傳統藏藥,全草可治療眼疾、痘疹等病; 由甘肅岷海製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微孔草油軟膠囊,給廣大心腦血管患者帶來的福音;北京日化三廠曾試製出微孔草油霜劑,有滋潤皮膚的功能; 北京日化研究所曾試製出微孔草油洗髮膏,有營養和保護頭髮的作用。
微孔草綜合利用價值高,種子提油後的餅粕蛋白質含量高,可作動物飼料;莖稈可作牲畜飼料;花是優質蜜源,並有觀賞價值。開發利用微孔草要注意一下幾點:
(1)保護和利用並重。微孔草野生於中國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自然資源十分有限。過去在當地農田裡常見到,但近年來隨著化學除草劑的廣泛使用,其數量已很少。在開發利用的同時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保護這一珍稀資源。
(2)繼續進行人工栽培研究。人工栽培技術的突破,是微孔草商品化開發成功的關鍵。應篩選適合當地的高產抗病品種,按照良好農業規範的要求進行栽培。據我們調查,小花西藏微孔草(M. tibetica var. pratensis)株形矮小,花序集中,收穫容易。其種子含油率31.4%,含γ-亞麻酸6.83%,可選作栽培試驗材料;研究微孔草各個生長發育期對肥料的需求,合理施用肥料;運用微波、輻照以及航空等高新技術手段育種。
(3)已經證明可以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微孔草油。該法在35-40 ℃ 操作,可最大程度保留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得油率高。應避免採用小作坊式的榨油方式,實現珍稀資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繼續開展微孔草的營養學、藥理學以及臨床套用方面的研究,進一步發掘其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