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生產

柔性生產

柔性生產,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計算機數控工具機為主的製造設備來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一般是指企業整體活動方式,包括所有製造過程與經營管理過程。

柔性生產的概念,是1965年,英國的Molins公司首次提出的,它是在柔性製造的基礎上,為適應市場需求多變和市場競爭激烈而產生的市場導向型的按需生產的先進生產方式,其優點是增強制造企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員工勞動生產率,改善產品質量,因此,是一種具有旺盛需求和強大生命力的生產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柔性生產
  • 外文名:Flexible Production
  • 提出者:英國的Molins公司
  • 提出時間:1965年
定義,模式特點,生產方式,

定義

柔性生產(Flexible Production)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計算機數控工具機為主的製造設備來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

模式特點

柔性生產是針對大規模生產的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產模式。所謂柔性生產即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作方式和市場行銷等方面的改革,使生產系統能對市場需求變化作出快速的適應,同時消除冗餘無用的損耗,力求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計算機及自動化技術是柔性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例如柔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eSystem,FMS)是以統一的信息控制系統和自動物料儲運系統連線起來的一組加工設備,能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實現多品種工件的加工,並具有一定管理功能。柔性生產是全面的,不僅是設備的柔性,還包括管理、人員和軟體的綜合柔性。與柔性生產相適應,當前國際上柔性管理也開始出現。
本世紀20年代在泰勒“科學管理”影響下,尤其是E.whitney及Oliver提出“互換性”、“大批量生產”和“傳送帶”套用前提下,工業界將管理思想與當時的電氣化、標準化、系列化結合,成功地誕生了“少品種大批大量生產”的生產模式,給製造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它推動了工業化發展的進程,美國的“福特製”就是典型代表,它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產品,它存在的基礎是當時的市場環境為賣方市場,因而我們也稱此生產模式為剛性生產模式,這一模式的生產效率高,單件產品成本低,但它是以損失產品的多樣化,掩蓋產品個性為代價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競爭形式也在發生變化,它不僅僅是表面的價格、數量、質量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剛性生產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成本增加、過量庫存、適應市場的靈敏度低。為此,1998年美國里海大學和GM公司共同提出了柔性生產模式AM(Agilemanufacturing),現已成為“21世紀製造業戰略”。
柔性生產模式的內涵實質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虛擬生產和擬實生產。虛擬生產是指面對市場環境的瞬息萬變,要求企業作出靈敏的反映,而產品越來越複雜、個性要求越來越高,任何一個企業已不可能快速、經濟地製造產品的全部,這就需要建立虛擬組織機構,實現虛擬生產。擬實生產也就是擬實產品開發,它運用仿真、建模、虛擬現實等技術,提供三維可視環境,從產品設計思想的產生、設計、研發、到生產製造全過程進行模擬,以實現在實體產品生產製造以前,就能準確預估產品功能及生產工藝性,掌握產品實現方法,減少產品的投入、降低產品開發及生產製造成本。這兩點是柔性生產區別於剛性生產模式的根本所在。很明顯,柔性生產的精髓在於實現彈性生產,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
柔性生產模式與剛性生產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①建立虛擬企業,實現虛擬生產與擬實生產。
②定單決定生產量。柔性生產模式認為,只有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價格與質量不是主要的競爭手段,而只是部分競爭手段,要不斷地研發產品,創造產品的特殊使用價值來滿足用戶,根據定單來確定生產量及小批量品種,這就是柔性生產管理的基本出發點。
③建立彈性生產體系。柔性生產根據市場不斷需求變化來生產;它產品多、個性強、多樣化。而要滿足這一生產需求,勢必要建立多條流水生產線,由此而帶來不同的生產線經常停工,產品成本過高。因此,必須建立彈性生產體系,在同一條生產線上通過設備調整來完成不同品種的批量生產任務,既滿足多品種的多樣化要求,又使設備流水線的停工時間達到最小。即“只在必要的時間內生產必要數量的必要產品。”
④生產區位趨於集中。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柔性生產必須在一個生產區位完成整個生產過程。尤其是零配件供應商要與裝配廠保持距離,以保證零配件及時交貨並實現零庫存,從而實現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靈敏反應。
⑤人員素質要求高。人是最靈活最具柔性的資源,這是因為人有社會動機,有學習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人能夠在柔性生產模式下通過培訓、學習、模仿和掌握信息技術等而獲得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生產方式

世界上比較流行的柔性生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精益生產(LP)。是美國提出的,其特點是以簡化組織和強調人的能動性為核心,力求低消耗、高效率、零庫存,杜絕一切浪費,其基本前提是為滿足用戶的高質量產品需求。
(2)並行工程(CE)。也是美國提出的,其特點是對產品開發及其相關過程以組成多功能協同小組工作來進行,並在產品設計階段就集成考慮生產製造、銷售服務過程的適應性要求。
(3)敏捷製造(AM)。也是美國提出的,其特點是注重適應各種變化的快速要求,以動態多變的組織結構和充分發揮技術、組織人員的高度柔性集成為主導。
(4)智慧型製造(第一代IM,第二代CLM或HIM),是分別由日本和德國提出的,其特點是強調柔性化生產中人因的決定作用,這是以提高決策化為目的並在整個製造過程中貫穿智慧型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