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潰瘍病菌

病蟲害名稱 柑橘潰瘍病菌

科學分類 細菌:薄壁菌門、假單胞菌科

檢疫分類 內檢(農業、林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柑橘潰瘍病菌
  • 科學分類: 細菌
  • 檢疫分類 :內檢
  • 寄主範圍:此菌侵染芸香科柑橘屬
基本信息,寄主範圍,分布地區,危害性狀,生物特性,傳染途徑,發病條件,檢測方法,防疫方法,

基本信息

病蟲害名稱 柑橘潰瘍病菌
科學分類 細菌:薄壁菌門、假單胞菌科
檢疫分類 內檢(農業、林業)

寄主範圍

此菌侵染芸香科柑橘屬、枳屬和金柑屬植物。其中,甜橙、酸橙、葡萄柚、柚、來檬、枳和枳橙高度感病,檸檬中度感病,寬皮柑橘較抗病,香櫞和金柑高度抗病或免疫。

分布地區

A菌系原產於亞洲,並廣泛分布,發現的國家有:阿富汗、孟加拉、中國(福建、江西、四川、香港、中國東部)、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包括沖繩島)、高棉、朝鮮、韓國、寮國、馬來西亞、馬爾地夫、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斯里蘭卡、泰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越南、葉門。

危害性狀

病害發生在葉、小枝、刺、老枝和果實上,引起落果和落葉。 葉片 葉片受害,開始於葉背出現黃色或暗黃色針尖大小的油漬狀斑點,逐漸擴大,同時葉片正背兩面均逐漸隆起,呈近圓形、米黃色病斑。以後病部表皮開裂,呈海綿狀,隆起更顯著,木栓化,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中心凹陷,周圍有黃色或黃綠色暈環,有些品種在緊靠暈環處常有褐色的釉光邊緣。到後期,病斑中央成火山口狀開裂。病斑大小隨品種而異,甜橙、臍橙和柚上的病斑較大,枸桔、桔和檸檬上的病斑較小。 枝梢 病斑特徵與葉片上基本相似,但更粗糙、隆起、黃褐色、圓形、木栓化,病斑中心呈火山口狀開裂,但無黃色暈環。發病嚴重時病斑密集,環繞枝梢,導致枝梢枯死、落葉。 果實 果實上病斑也與葉片上相似,但病斑較大,一般為4~5mm,最大可達2cm,木栓化程度比葉片上更為堅實,病斑中央火山口狀開裂更顯著。有些品種在病健交界處有深褐色的釉光邊緣。病斑只限於果皮上,永不穿透果皮。幼病果有樹脂狀分泌物、發病嚴重時引起早期落果。 潰瘍病與瘡痂病的區別,葉片上症狀的區別 潰瘍病的病斑較大、木栓化,葉片兩面均突起,中間稍凹陷,外圍有黃色暈環,病葉形狀基本正常;瘡痂病的病斑較小,病斑僅限於葉片的一面,病斑較不規則,外圍無黃色暈環,病葉常扭曲畸形。 潰瘍病與瘡痂病顆粒上症狀的區別 將病斑做切片於顯微鏡下檢查,潰瘍病的中果皮細胞膨大,外果皮破裂,病健組織之間一般無離層;瘡痂病則中果皮細胞增生,外果皮不破裂,病健組織之間有明顯的離層,病組織內可見到菌絲體或分生孢子。

生物特性

革蘭氏陰性,好氣桿菌,0.5-0.75×1.5-2.0μm,極生單鞭毛。在2%蔗糖-蛋白腖瓊脂上產生大量黃色沾液,菌落黃色、圓形、表面光滑、稍隆起。能水解明膠、酪蛋白和澱粉,水解七葉苷,不能還原硝酸鹽。病菌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最低5-10℃,最高35℃,致死溫度為55℃10分鐘。最適酸度為pH6.6。柑桔潰瘍病菌有不同的致病型、血清型和遺傳型菌株,通常分成以下幾個菌系∶A菌系(CBCD-A,亞洲型潰瘍病或真正潰瘍病型),分布於除地中海盆地和美國之外的大部分柑桔種植區;B菌系(CBCD-B,假潰瘍病型),分布於阿根延和烏拉圭;C菌系(CBCD-C,墨西哥來檬型),分布於巴西和巴拉圭;D菌系(CBCD-D)分布於墨西哥;E菌系(CBDB-E,柑桔細菌性葉斑病)分布於美國佛羅里達州。Gabriel等於1989年根據染色體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多形性的區別提出∶把A菌系提升到種的水平,命名為Xanthomonas citri;把B、C、D菌系命名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aurantifolia;把E菌系命名為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umelo.但是,1990年Vauterin等和1991年Young等提出不同意見,認為還不能這樣進行分類。 亞洲型的A菌系毒力最強,分布最廣,侵染許多芸香科的寄主。B菌系雖然也侵染柑桔屬的寄主,但在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主要侵染檸檬,可能與降低致病力的A菌系有關。在巴西,C菌系主要侵染來檬(C.aurantifolia)。柑桔潰瘍病的變異體與不同菌系型的病害有關,可以通過血清學、噬菌體分型、質粒DNA含量、染色體DNA指紋圖譜、限制性酶切片段的多型性、脂肪酸構成、同功酶含量和氨基肽酶活性來區分。

傳染途徑

病害遠距離傳播主要是苗木、砧木、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許多原來無病的地區,由於引進帶病的苗木、接穗等導致病害迅速蔓延。病果及沾污病菌的包裝物、運輸工具等也是遠距離傳播的一種途徑,但是還沒有引起病害流行的確切報導。一棵樹上或樹與樹之間的短距離傳播主要是通過風雨、昆蟲和農具等。

發病條件

(1)在氣象因素方面,高溫有雨與感病的寄主幼嫩組織配合是病害流行的重要條件,當時如遇大風,增加寄主傷口,加劇病菌傳播,從而加劇病害。(2)在寄主感病性方面,甜橙、柚和枳等高度感病,檸檬亦感病,寬皮柑橘比較抗病,若單獨種植時,一般不發病,但溫州蜜柑和椏柑等品種與感病品種混栽時,發病亦相當嚴重。(3)栽培管理方面,潛葉蛾等害蟲為害引發寄主傷口,明顯加劇發病。肥水管理不當,引起新梢多次發生或延緩其老化也加劇病害發生。

檢測方法

田間檢測根據病斑形狀是否具有柑橘潰瘍病病斑的特徵特性,即病斑在葉片正、背面都隆起、木栓化,中央凹陷呈火山口狀,新葉病斑周圍有黃色暈環。
在田間根據病斑形狀無法作出判斷時,進行實驗室檢測,可選用下述方法:(1)細菌溢液檢查。將病葉沖洗乾淨後剪下病斑,放在載玻片上,滴加滅菌水,加蓋玻片輕壓,幾分鐘後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如系柑橘潰瘍病,可見病菌從病斑溢出,呈霧狀擴散。(2)病原菌分離培養和接種致病試驗。可按常規方法進行。根據病原菌的菌落形態和接種致病的病斑形狀進行判斷。(3)血清學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4)分子生物學多聚酶鏈式反應(PCR)。在上述方法中,細菌溢液檢查簡便易行,但其他細菌病害亦可能有細菌溢液,因此,檢查結果不一定可靠。病原菌分離培養和接種致病試驗的結果可靠,但比較費時。ELISA和PCR的結果可靠,並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

防疫方法

免疫學方法、噬菌體分型、質粒DNA分析、染色體DNA指紋圖譜、限制性酶切片段的多型性分析和脂肪酸構成,已經用於病害診斷和病原菌鑑定。但是,柑桔潰瘍的確切鑑定,必須依靠對柑桔的致病性測定。 直觀檢查 在產地或引進的苗木中檢查一定數目的枝條、葉片或果實是否具有前述柑桔潰瘍病的典型病狀。如果有症狀,就從病斑直接分離病原菌。如果看不到症狀,就取一定的葉片做為一個樣品,用蛋白腖磷酸緩衝液充分沖洗。沖洗液在室溫下培養幾個小時,用細菌濾器濃縮,在培養基上分離或離體葉片接種, ELISA或IF檢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