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靈橋

柏靈橋位於鶴山區鶴壁集一礦工人村西1公里處,羑河北岸,在鶴山區鶴山街街道辦事處轄區內。附近有柏靈橋社區居委會和柏靈橋北社區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柏靈橋
  • 位置:鶴山區鶴壁集一礦工人村
  • 時間:清乾隆三十七年
  • 記載:《重修柏靈橋碑記》
來源,傳說,

來源

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柏靈橋碑記,原立於柏靈橋畔,現藏於鶴壁市博物館。
碑文如下:“柏靈橋者何指柏翁而言也柏靈翁者何我湯邑尊也後封為德應侯其父兄子侄世歷顯宦曉風氣識土性遊覽斯地知此下有五色土焉可以陶因召是鄉人而授以配合之法時人因其法成夫器火助之發晶瑩色後有巧匠因而加厲利斯普焉邑西之人藉以養生者不啻數萬家因為廟以祀之年久傾圮重修有再又復摧崩止留碑記鄉之父老恐殘碑斷碣後無識之者因指□碑之所云建之橋焉曰柏靈橋志開創之始也近來橋有將壞之勢會有儒童李永勝忽起善念謀之左右數村及住持宗顯鳩工督事補輯堅固令往來者北望碑記溯所由來”。
對柏靈翁的崇尚,凡有重要瓷窯之地皆有。這沒什麼特別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這樣一句話,“邑西之人藉以養生者不啻數萬家”,足見當時盛況。鶴壁窯是創燒於唐而終於元,到了清代,已完全沒落,但當地一儒童忽起善念,竟有110人回響此事,捐銀者多達二兩,少者捐錢五十,把這事辦成了,可見陶瓷業在當地仍如“潤物細無聲”樣,潛移默化影響深遠。

傳說

相傳,古時鶴壁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湖”。自夏禹治水鑿開了太行峽谷,大水退入黃海之後,鶴壁地區就變成了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物產豐富的地方。人民生活雖然富裕,但是每年夏季,這裡都要發生一場可怕的傳染病,死人甚多。所以,人們每年在夏收、秋種下地之後,都要扶老攜幼,帶上糧食到山裡避災,等立秋後才敢回家。有一年,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雲遊到鶴壁上空,發現有一年輕婦人,背上馱著一個大孩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在艱難地涉水過河,突然間,上遊河水咆哮而下,眼見母子三人有被洪水沖走的危險。此時,只見那婦人甩開手裡拉著的小孩,直向岸邊撲去。鐵拐李覺得奇怪,急用鐵拐將小孩挑上岸來並落下雲頭,斥責婦人道:“你背大孩子,甩開小孩子,難道這小的不是你親生的孩子?”那婦人指著大孩子說:“這是我收養的孤兒,他父母去年都死於瘟疫。這小的雖是我親生,但我不能讓人家斷根呀!”仙人聽罷,感動地說:“好心人吶。”說完他從寶葫蘆里倒出一包藥遞給婦人道:“你將此藥服下,可保你一家不受瘟疫之害。”言罷就在空中劃了一道彩虹,彩虹在河岸兩邊架成了一座橋。婦人急忙回家,將藥分裝數份,除自己留一包外,其餘分送給鄰里鄉親。後來,橋下面就生長出百種草藥,鄉親們帶回家煎湯喝下,百病盡除,人們就把這些草藥叫做“百靈草”,因為取之橋畔,故把該橋稱為“百靈橋”。後來人們為了感謝鐵拐李濟世救民,在河對岸修建一廟宇,稱之“百靈廟”。又有一傳說,說在橋旁生長一千年古柏,即稱“柏靈橋”。
據原立於橋東的《重修柏靈橋碑記》記載,自唐朝至元朝,鶴壁集古瓷窯盛燒不衰,溝河兩岸均為窯場,柏靈橋當為解決兩岸交通而興建。柏靈橋系石質結構單拱橋,目前,橋身大半部已被附近居民所傾垃圾覆蓋。在此,筆者呼籲有關部門,救救柏靈橋,讓這一歷史古蹟重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