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沿革,自然地理,柏樹鎮河流,月潭河,東嶽溪,教育,柏樹鎮華英中學,柏樹鎮中心校,文化,醫療衛生,經濟,旅遊,宣漢縣國家森林公園觀音山景區,太平寨風景區,觀音山景區磴子壩落水岩(高洞)瀑布,特產,人物,周聚五:,康蓮英,譙家懷,楊玉貴,張純烈,劉艷君,李油山,
簡介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柏樹鎮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大巴山南麓,位於革命老區宣漢縣城30餘公里處的西南部,明月江上游,是宣漢縣文化名鎮。
柏樹鎮明末建場,1932年置柏樹鎮,1949年改柏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改柏樹鎮,面積58.1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石橋樑、竹馬、水磨、東嶽、堰埡、三河壩、左右場、大坑、太原、峨風、太平寨、大橋、棗埡、九軍、柴坡、岩口、月潭17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2000年村社合併後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龍昌社區(5個居民小組);水磨村(7個村民小組)、東嶽村(11個村民小組)、太原村(4個村民小組)、峨風村(7個村民小組)、九軍村(6個村民小組)、岩口村(4個村民小組)、石板梁村(7個村民小組)、太平寨村(13個村民小組)、月潭村(11個村民小組)、三河壩村(8個村民小組)、左右場村(9個村民小組)。共有5個居民小組、8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柏樹場,距縣城22千米。宣(漢)柏(樹)公路與達(川)柏(樹)公路連線。
沿革
柏樹鎮,古為殷商西方部族,土著民族為巴人。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以其宗姬封於巴”(《華陽國志》),地即屬巴國領域。
公前316年,秦滅巴蜀,地為秦國領屬。公元前314年,秦行郡縣制,屬巴郡(治江州,今重慶)宕渠縣(治今渠縣土溪鄉城壩村)地。
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都南鄭,統巴、蜀、漢中31縣,地即屬漢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宕渠縣為益州巴郡所領。公元24年(以下省公元二字),公孫述稱王巴蜀,地為他所建立的大成國管轄。
公元36年冬,東漢滅述統一巴蜀,和帝永元年間(89~104年),分宕渠縣北部地方置宣漢縣(今達縣市)取義宣揚漢王德威,仍屬益州巴郡。獻帝建安六年(201年),改屬巴西郡(治今閬中保寧鎮)。宣漢縣其時管轄達縣、宣漢、開江、萬源、通江、城口等地區。
214年劉備占據益州。216年,劉備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今渠縣土溪鄉城壩村),領宕渠、宣漢兩縣,屬益州,222年省宕渠郡,後主劉禪延熙(238~258)中曾復置,“郡建九年省”,地劃歸巴西郡。仍屬益州263年,曹魏滅蜀後屬梁州。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立平州縣(今平昌縣),廢宣漢縣。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分巴西郡復置宕渠郡並宣漢縣,郡領宣漢、宕渠、漢昌三縣,屬梁州。
303年,梁州郡縣沒於李特,宕渠郡實廢。304年(永興元年)李雄建立了成漢政權,復置宕渠郡,仍領宣漢等3縣347年東晉桓溫滅成漢,地歸東晉;373年,則為符堅的前秦所領;385年又還東晉,404年為譙縱所據,413年再還東晉。420年,東晉滅亡。統治長江流域的南朝宋、齊梁三個朝代,依次領有巴蜀地方。
宋初(此處指420~439年間)新立巴渠郡(治今達縣)轄與郡新立的宣漢、始興、巴渠、東關、始安、下蒲(440~462年間立)、晉興7縣,其中2縣在今南壩鎮鏡內,即巴渠(治今南壩鎮黑溪寺)、東關(治今五寶鄉境)。齊梁領屬仍舊。
553年(西魏廢帝二年),西魏攻取巴蜀,改宣漢為石城。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縣東部鄉里置東鄉縣(治今普光羅家壩),並在此置石州、巴渠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廢石州及巴渠郡,仍於東鄉置三巴郡,郡領東鄉、下蒲,改南晉郡為和昌郡,省東關入宣漢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十一月,“罷天下諸郡”,省巴渠、下蒲入東鄉縣,廢三巴郡改屬通州;廢和昌郡,宣漢屬并州。五年(585後),自并州(前南晉郡)北二百里遷宣漢縣治於東關故城(指和昌郡,今五寶鄉境)。隨即又廢并州,宣漢也改屬通州。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改州為郡”,通州改名通川郡,宣漢等四四縣為其所屬。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通川郡為通州,轄東鄉、石鼓;又於宣漢置南并州,並置東關縣(今五寶鄉境)為其所屬。貞觀元年(627年),廢南并州,省東關入宣漢。唐太宗貞觀元年分全國為10道,鎮境屬山南道。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全國為15道,鎮地屬劍南東川道。
907~964,前蜀、後蜀統治期間,道、州、縣的領屬關係未作變動。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為達州,轄東鄉、巴渠、石鼓、宣漢。五年,省宣漢入東鄉縣。鎮地屬巴渠縣,達州管轄。
1279年,元朝統一了四川。至元二十年(1283年)廢東鄉縣、巴渠入通川縣,隸屬四川行省川南道夔州路的達州。1363~1371年,四川為反元農民領袖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國所統治。1371年6月,明朝控制四川,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夔州府。正德九年(1514年)改屬達州。崇禎十八年(1645年)五月,張獻忠部破東鄉城,屬農民革命政權大西國。
1644年,清政權在北京建立,但到順治十四年(1675年)張獻忠餘部楊秉胤,在今塔河鄉小城寨戰敗降清,地始屬清朝統治。初屬四川省川東道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屬直隸達州,嘉慶七年(1802年)升達州為綏定府,東鄉仍為所屬。
1911年(辛亥)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義,11月30日東鄉起義,東鄉軍政府成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東鄉為重慶軍政府所轄。2月,成渝兩軍政府合併,即屬蜀軍政府;3月,蜀軍政府改名四川都督府,東鄉為川東道綏定府屬地。
民國3年袁世凱廢府設道,鎮地屬四川東川道。秋。因避免與江西省東鄉縣同名,且古為宣漢縣地,改名宣漢縣。宣漢縣先後(民國5年4月至22年10月)為護國軍、靖國軍、江防軍、西北自治後援軍和援川陝軍、川陝邊防軍所統治. 1949年12月17日解放軍入城,宣漢解放,屬川北區達縣分區。
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屬達縣專區。1968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地區,1993年更名為達川地區。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為達州市。柏樹鎮仍為所屬,至今未變。
自然地理
柏樹鎮氣候特徵:柏樹鎮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溫受海拔高度影響大,境內立體氣候明顯。海拔500米以下地區春早夏熱,雨水集中,旱澇交錯,多風、秋雨,冬暖霜雪少,屬四川盆地嚴熱帶氣候。海拔800米以上地區春遲秋早,夏短冬長,具有分緣山地溫帶氣候特徵。鏡內四季分明,傳統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初日。
季風環流對鏡內氣候產生影響。冬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常受西北冷空氣影響,氣候乾冷,夏季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受東南及西南暖濕空氣影響,濕熱多雨。
柏樹鎮河流
宣漢縣柏樹鎮主要河流有:月潭河和東嶽溪。
月潭河
月潭河宣漢縣柏樹鎮的母親河,發源源頭有二處:一處源頭於宣漢縣宣漢縣東鄉鎮、芭焦鎮境內流經天生鎮峨城山又,流經柏樹河於宣漢縣七里鄉七里道班匯入新寧河七里鄉月潭河中段。另一處源頭於開江縣境內新寧河經宣漢縣七里鄉七里峽神龍洞匯入新寧河七里鄉月潭河中段。貫穿柏樹全鎮經達縣江陽入明月江,全流域長40多千米,最寬處寬200多米,面積達133.33公頃(2000多畝),七里鄉冉溝村至柏樹鎮水磨村可通航1-3噸木船,月潭河柏樹鎮流域水能資源豐富,已開發柏樹鎮高洞、柏樹鎮矮洞水電站,為柏樹鎮早期工業化特別是3線時期電能保障方面做出了大力貢獻!達州至萬州高速公路(四川境)高速公路經盤石穿沙壩灣隧道、七里穿觀音山隧道,經回龍、金山寺、開江縣城南(縣城與明月水庫之間)、雷打石、講治、寶石,穿猴子岩隧道(長2393m,其中四川境453m、重慶境1940m)進入重慶萬州。柏樹鎮月潭河流域內沒有大型城市和大型工業企業,天然植被保存基本完好,流域內盛產大米、油菜、玉米、小麥、紅苕、花生、大豆、綠豆、胡豆、豌豆、柚子、柑橘、梨、李、仙桃、杏、櫻桃、核桃等多種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和多種地道川產中藥材,流域內農業經濟十分發達,是當地主要的糧倉和商品糧、商品生豬基地。山脈山清水秀,山勢奇特壯觀,交通方便。
東嶽溪
東嶽溪,發源於宣漢縣柏樹鎮觀音山森林公園觀音山主峰寶蓋寺。在柏樹鎮東嶽村劉家溝流經近二十公路在柏樹鎮東嶽村謝家壩村民小組匯入月潭河。
觀音山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達州市宣漢縣柏樹鎮,面積24488畝,最高海拔1058﹒6米。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以豐富的自然景觀見長,具有" 奇(特)"、"秀(美)"、"古(撲)"、"幽(靜)"、"神(奧)"的特色,站立山顛,朝觀日出,"儼然峨嵋",晚賞夕陽,佛光萬丈,其茂密的森林、多姿的山峰,潺潺的溪流,神秘的旱海,迷人的溶洞、海洋動植物化石……
觀音山下又分布著大大小小几十條溪流,東嶽溪在宣漢縣柏樹鎮東嶽村境內有著近二十公里,東嶽溪主流發源於觀音山的十多座山峰小溪,小溪最高峰發源於觀音山主峰寶蓋寺下。
觀音山的十多座山峰小溪,流經觀音山地和盆地,形成了典型的串珠狀小河谷,峽谷與盆谷相間排列。最大的溪流由觀音山主峰寶蓋寺流至東嶽村柏樹鎮劉家溝煤礦。在劉家溝小橋與觀音山另一主峰經李家橋溪流匯集入東嶽溪。
東嶽溪是山地性溪流流,河床比降大,縱橫交錯,在峽口經過近千米的落差後水流漸漸轉入平緩,蘊藏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從海拔1058﹒6米曲曲灣流,河水清澈見底,遊客讚美此乃天然礦泉水也,山泉清甜可口可直接飲用。
教育
截止2009年柏樹鎮內有九年制中學校1所,完全中心國小1所,教學點11個,私立幼稚園2個。
柏樹鎮華英中學
宣漢縣柏樹華英中學,地處宣漢縣柏樹鎮月潭河畔,青山繞拱,綠浪蔥蘢,景色秀麗。民風朴淳溫馨,陶然萬物情,酣樂於書香中,山靈水秀,俊彥輩出。學校生活區、教學區、運動區、綠化帶分布有序。 柏樹華英中學的前身私立瀹智初級中學創建於1942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歷經滄桑,校名幾經更改,先後為達縣農校、縣五中、柏樹中學、柏樹職業中學。1992年2月,宣漢縣柏樹鎮中心校國中部分離單設,經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柏樹鎮初級中學。選址為縣農校舊址,與宣漢縣柏樹職業中學僅一牆之隔。1994年暮春,燕飛綠浪盈野之時,台胞李德華張秀英伉儷還鄉,慨然捐資建校,更名為“柏樹華英初級中學”。於1997年6月與宣漢縣柏樹職業中學國中部合併,再次更名為“宣漢縣柏樹華英中學”。李德華先生慨諾繼續罄財竭貲,鼎力翊贊擴建更新,共捐資230多萬元人民幣,故校名命為“華英中學”寓意為“振興中華,培育英才”。 學校占地面積143畝,校舍建築面積11890平方米,學生運動場地12000平方米。配置有多媒體演播室、語音室,微機室等,建設有校園網路和遠教系統。各種教學用房設備設施齊全,達到一類國中標準。現有教職工59人,高級教師4人,中級教師21人。本科學歷11人,專科學歷44人,在校學生1285人,21個教學班,是一個比較有規模的農村國中。
宣漢縣柏樹華英中學是全日制農村單設初級中學,實行校長負責制。負責柏樹鎮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國中教育,學習年限為三年,對畢業生頒發相應的畢業證書。(譙家懷)
柏樹鎮中心校
柏樹鎮中心校地處宣漢南隅,東與開江接壤,南與達川區、通川區毗鄰,是四縣八鄉結合部,人傑地靈,素有文化之鄉之稱。柏樹鎮中心校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原名達(達縣)東(宣漢)柏樹場公立瀹智兩等國小,首任校長王鬱南以“瀹智”命名此校,旨在疏導、啟迪學生智力。柏樹鎮中心校創辦至今一百年來,遵循“瀹智”宗旨,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解放前有革命烈士,赴延安進步青年,赴日留學生,旅美華僑。解放後,培養了全國各地的國家幹部、工人、解決軍六千多人,其中有大學教授、工程師,黨政軍不同崗位的領導幹部,同時還培養了大批有知識懂技術的新型農民和農村基層幹部,為發展家鄉的兩個文明建設起了積極作用。
柏樹鎮中心校現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20人,所轄9所村小,教學班44個,在校學生1068人,全鎮共有教學班68個,在校學生2188人。1999年,學校“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工作通過省、市驗收合格,鞏固了“普九”成果,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到100%,特殊兒童入學率達90%。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在縣教育局組織的六年級畢業統考中,學生成績居同類學校前十名之內,近幾年被宣漢縣教育局評為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先進集體”。(譙家懷)
文化
柏樹鎮是宣漢縣文化大鎮,2009年新建成宣傳文化中心一所,圖書、閱覽、舞廳等宣傳文化活動設施齊全。並出版個人專集四部。
柏樹鎮創辦有宣漢縣柏樹鎮綜合入口網站一個--柏樹新聞網和籌備創辦《柏樹文學》雜誌。是第三屆達州市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譙家懷創辦。柏樹新聞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備案。編 號:閩ICP備07076534號。
柏樹鎮在外創業的譙家懷創辦的全國第一本“打工人辦、打工人編、打工人寫” 雜誌《打工文學》、《外來青年》、《中華巴蜀兒女》、《打工詩刊》、《新城市人》文學雜誌在全國民刊中影響很大。 並主編有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獻禮的中國第一本打工詩集《中國打工詩人》(銀聲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國打工詩歌年鑑》詩集、《打工文學叢書》文學叢書。
醫療衛生
柏樹鎮 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及便民藥房11個。
宣漢縣柏樹鎮衛生院
宣漢縣柏樹鎮衛生院位於達州市達川區、開江縣、宣漢縣和通川區四縣(區)結合部,是宣漢縣的南大門。
柏樹鎮衛生院始建於20世紀五十年代,占地16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衛生服務輻射鄰近6個鄉鎮近8萬人口。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建設,衛生院列有在職職工20人,其中華西醫科大學、瀘州醫學院、川北醫學院、達州衛校、達州中醫學校等大中專院校畢業學生18人;有主治醫師、醫師、護(技)師(士)等衛技專業人員18人,有執醫、執助、執護、執技等衛技資格人員15人。擁有400MAX光機,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半自動生化儀、B超、心電圖等常規基本醫療設備。能獨立開展各型中下腹部手術業務;能開展常規X光、B超、化驗等輔助功能;能較穩、準、快地開展各型急診搶救服務。是國家一級乙等醫院,愛嬰醫院和全省中醫工作先進鄉鎮,是先級文明單位。
經濟
柏樹鎮鄉鎮企業有煤礦、機磚廠、砂場、礦石廠、糧油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籽。養殖業以生豬、牛、家禽、淡水魚為主。
柏樹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通訊暢通,截至2009年底全鎮有個體工商戶550多戶,從業人員一千餘人,是明月江畔達縣、開江縣、宣漢縣、通川區、四縣區最大的人流物流中心。
旅遊
柏樹鎮名勝風景有: 宣漢縣國家觀音山森林公園觀音山景區、宣漢縣國家觀音山森林公園觀音山景區磴子壩落水岩(高洞)瀑布、宣漢縣太平寨風景區、九軍坪水庫、冒火山等風景。
宣漢縣國家森林公園觀音山景區
宣漢縣國家森林公園觀音山景區觀音山,海拔1058米,原名大行山,傳說一隻大鷹飛至此山,三天三夜,不食不動,人們視鷹為神,當地人開始發起修建寺廟。當人們不知把寺廟建在何處時,卻發現了山頂有煤炭;當人們把蓋寺廟的磚瓦燒制結束時,煤炭突然又消失了,煤窯里冒出汪汪清水,天然水井生成了,僧人們就此耕地種菜。傳說寺內觀音菩薩特靈,信徒們將大行山改叫觀音山。又有人說,是因為達縣有座真佛山與此山遙相呼應,故此得名觀音山。觀音山素有“雞鳴聞三縣”之說耳。宣漢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西連宣漢柏樹鎮,東與開江縣長田鄉相鄰,南接達縣花紅鄉。北抵宣漢七里鄉。森林面積24488畝,森林覆蓋率達95%。公園距宣漢縣城45公里,達州市36公里,開江縣城35公里。
宣漢縣國家森林公園觀音山景區觀音山,鶴立雞群,處於圓心地位。站立山顛,朝觀日出,“儼然峨嵋”(山門橫聯“儼然峨嵋”);晚賞夕陽,佛光萬丈;林海無邊,“鳥語花香”(石雕);南觀達縣真佛山,東眺開江金山寺,西瞰雙河香爐山,北見峨城之竹海,重巒疊嶂,怪石林立,奇花異卉,四季常開,珍禽異獸,林副產品極為豐富,野生藥材遍山皆是,紅軍戰壕遺址,白蓮教起義的跑馬坪等依稀可見。
傳說曾有一小偷,趁天黑逃到寺廟,身體挨著了大石像,不料聽到“呵呵”嘲笑聲,當場嚇死。寺廟大門口有石雕大像,腳下裝有四個石滾子,運用一種古樸的機械原理,才能打開大門。當地人非常朝信的說法是:誰摸了大像的頭,就不會頭痛;摸了大像的肚子,肚子就不會痛。人們經過此,都要去摸一摸。生活在觀音山的柏樹人一直將觀音山視為自己心中的偶像,揚善懲惡,苦讀詩書,不重家宅。
如今,柏樹鎮出生的李德華先生(現為台灣商人),積善修學堂,修亭子,修佛像。柏樹籍人在達州市里當書記、市長者不乏其人,在北京、成都、重慶等大城市從事行政管理、科學研究、教書育人等的領導、專家學者不計其數。他們時時不忘觀音山,逢年過節回老家,總要到山上去走走,燒燒香,拜拜佛。為使森林資源轉變成森林資本,抓住生態旅遊發展的大好機遇,堅持走生態旅遊化,旅遊生態化的林業可持續發展之路,遵照張中偉省長的講話精神:“生態是發展旅遊的基礎,生態是發展四川省旅遊的王牌”,憑藉“巴人文化名城”,紅軍文化和縣政府提出的“把宣漢建成全國生態旅遊大縣”的有利平台,國營宣漢縣飛播站已經將原來的林場打造成如今的花園式工區,他們修通了公路和上山人行道,修建了人畜引水池,暢通了照明電路、電視、電話、通訊等,工區住房改造成了賓館。培植森林資源,栽植黃桷樹、塔柏和楠竹。嚴格管理,將每株楠竹按照年度和株數實行編號。林區秩序井然,各種消防設施齊備,實現了連續26年無森林火災的佳績。2003年12月,宣漢觀音山森林公園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4年6月《宣漢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已通過評審。人們正在準備把宣漢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申辦成國家級森林公園。
太平寨風景區
太平寨拔地聳立在達縣、宣漢、通川區三縣交界之處柏樹鎮。海拔760餘米,在一塊盆地間巍峨壯觀,山頂四周由兩層陡峭的石岩構成,兩層之間約50米高。惟有四道(東、西、南、北面)山門可上。山門狹窄,被石頭緊鎖,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整個寨子成扇形,寨上田土豐沃,果樹茂密,耕地近400畝。因此,太平寨被譽為名震川東第一寨。
太平寨,古稱捍城寨,又稱漢城寨,意為漢人居住的城堡。現隸屬四川省宣漢縣柏樹鎮,距宣漢縣城約40公里,距達州城約20公里。雄踞在宣漢、達縣、通川三縣區的交界處,海拔高約800餘米。其自然生成十分奇特罕見,在峨城山、觀音山、真佛山、雷音鋪、犀牛山、九斤坪等群山環抱的小盆地中自然天成,突兀而起,巍然矗立,大有唯我獨尊傲視群雄之勢。
太平寨,形似一艘停泊待航的戰艦,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並分別向南北方向逐漸收窄,到南北兩端後形成尖角。其分別由漫坡與上下兩層懸崖構造而成,狀似寶塔。從下向上,四周為緩衝漫坡,似為塔基,腳踏三縣區,此為第一梯級。從漫坡向上逐漸收攏戛然而止,形成懸崖峭壁,高約40—50多米不等,形成第二層梯級。懸崖之上向內凹進,寬約50—60多米,形成兩個大半圓(鷂子岩、月兒扁為壁直到底),較為平坦,地種莊稼,坡長林木。緊接著又陡然壁立,高約30—40米不等,形成第三層梯級,之上為寨頂平地。
太平寨,按方位設定有五處八道寨門,即東門、南門、小西門、北門、德勝門。寨門皆依山順勢鑿岩砌石而建,青石圓拱。各門根據地形建成城垛,用於防守。東、南、北三門按二、三梯級分別建有兩道寨門,用於分層把守。小西門、德勝門僅建有第二梯級的一道寨門,要上寨則需繞道二岩(即第二梯級凹進平地)經南門或東門而上。為什麼未建正宗的西門呢?想必是工程太過艱巨,當年建造西門的鑿岩痕跡清晰可見,必定是知難而退罷了。八道寨門,建造得氣勢恢宏,不要說在冷兵器時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就是在今天也是易守難攻之地。
太平寨的險要,主要是環繞的兩層高岩,皆系高大光滑的石壁,似為整體,無法攀爬,必須經寨門而入,這或許是捍城寨變成太平寨的緣由吧。只可惜幾處寨門城垛古青石條,已被不肖子孫們,變成了寨上原有兩個生產隊保管室的房牆。如今,僅剩下光禿禿的門洞,像張開的大嘴,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自己的不幸。
根據東、南、北、小西門、德勝門五處寨門的設定,自古上下太平寨的道路僅有五條。小西門常年關閉,不得打開,傳說如果打開,則會引發旱災。五條上寨的道路都陡峭崎嶇漫長。從東門方向上寨,從周家寺或大橋溝(宣漢縣轄區)開始就要爬坡上行,經過漫坡地段到達東門的第一道寨門,約4公里;從南門方向上寨,從天井壩(達縣亭子鎮轄區)開始,從漫坡底而上,也有約4公里,方能到達南門第一道寨門;從北門方向上寨,有兩條道路,一是從達縣江陽鄉高家壩,二是從通川區盤石鎮杜家溝兩個方向分別開始向上攀登,漫坡地段約5公里,才能到達北門第一道寨門;從德勝門方向上寨,從康家坪(宣漢縣轄區)開始向上前進,爬過約3公里長的一道脊樑,方可到達寨門。凡是從五條道路上寨,你縱是身體健康年輕力壯,中途都得小憩幾次,方能氣喘吁吁到達寨頂。五條上寨的山路,也不知經過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全是由青石板鋪就,寬1米有餘,一步一級,甚是整齊。
觀音山景區磴子壩落水岩(高洞)瀑布
宣漢縣國家觀音山森林公園觀音山景區磴子壩落水岩(高洞)瀑布,你一定沒有見過,雖然她不能與黃果樹瀑布相比,但在宣漢縣柏樹鎮的磴子壩,她已經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她無償的給予磴子壩人提供飲用和灌溉的清澈水源,也因此養育了磴子壩人民。
瀑布作為風景被人們欣賞,那是人們生活富裕,有了閒錢,心情閒適的時候,也只有這個時候,瀑布在人們的眼裡才是風景。磴子壩人生活在落水岩(高洞瀑布)旁邊,磴子壩人天天可以欣賞瀑布,時時可以觀賞瀑布,磴子壩人天天與美麗的瀑布生活在一起,與瀑布有著特別親密的關係。也許是磴子壩人生活在瀑布邊上的原因?磴子壩人對瀑布沒有什麼可驚嘆的,但磴子壩人對瀑布給他們帶來的滋潤和清涼,磴子壩人是充分感受到的,只要是夏秋季節到磴子壩,磴子壩人都會十分驕傲的對來客說,座家裡熱,到落水岩(高洞瀑布)乘涼去,那裡的水清甜爽口。
落水岩(高洞瀑布)離柏樹鎮約1.5公里,離磴子壩約150米,瀑布高約30米,寬約一百米,瀑布因河頂端一塊石灘橫臥,把從宣漢和開冮深處流出來的水一分為二,如撕破的兩條白綢飛掛在那30米高度的懸崖上,也如白衣少女矗立在那30米高度懸崖邊站立著,享受著青山綠樹噴放出來的富氧離子。瀑布底下的潭水清澈見底,飛掛下來的如棉白水,在陽光的映照下,彩虹飄動,潭水裡戲水的孩子們什麼都不用顧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在裡面鳧水,像水塘里的鴨子,遊人的到來,一點也沒有打擾他們。秋分這個季節,天氣雖然已經轉涼,但因為近二十天的乾旱少雨,“秋老虎”仍然發著威。乾旱少雨的原因,高洞瀑布的水比以往少了很多,大概每秒在一個流量左右,“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氣勢仍然不減,嘩啦啦的瀑聲非常悅耳。
這落水岩(高洞瀑布),也是近些年城裡的人們才爭著去那裡觀賞的原生態風景,過去因為不通公路,只有柏樹鎮、磴子壩人知道,即使柏樹鎮的幹部們知道,也廣泛的宣傳,但因交通不便,沒有人去。自從宣漢縣觀音山森林公園建設後,由於申報國家級森林公園觀音山森林公園沒有水,才把明月江中游月潭河磴子壩高洞到么兒壩矮洞的一段河流規劃到觀音山森林公園,並被人為的改為落水岩瀑布。落水岩(高洞瀑布)因此也成了到磴子壩的人們要去觀看的風景。說實在話,我是磴子壩土生土長的人,但因方方面面原因,落水岩(高洞瀑布)除了小時候去玩耍過,成人後我一次也沒有去欣賞過。這次後母生病我才第一次是真正的到瀑布下親身感受了。
到了落水岩(高洞瀑布)我本可以大聲呼喊,呼喊出戰勝自己的喜悅,呼喊出對大自然的讚嘆,可我沒有。我壓抑住自己的喜悅沿著谷底慢慢品味,品味一個人的安靜,品味與自然深切相擁的真情。瀑布就在眼前了,一覽無餘。流水從石灘上斜傾而下,帶著晶瑩的水花重重摔打在潭邊的石頭上,碎成萬千薄薄的水霧。嘩嘩的水聲,錚錚的破碎聲演奏出參禪布道的梵音。對於這樣扣人心魄的美景,我往往會按捺不住要近距離去觸摸它了。當跳過一塊塊滾落山澗的石頭,我才知道這樣的心靈享受是要付出代價的。一塊塊石頭散落在小溪間,沒有任何規律,沒有任何統一的尺寸,小到拳頭,大到一條小船,不一而論,多不勝數,越往前走就越艱難。先是一塊塊如猴狀般蹦過去,再到近前,一塊塊巨石橫在中間,不得已只能手腳並用,用小孩子的辦法攀爬而過。石邊是淙淙的流水,如不小心定成落湯雞。人往往善於征服自然,在這裡多攀爬幾下,結果卻恰恰相反。攀過最後幾塊大石,我已站在瀑布腳下。水花夾雜著絲絲涼意撲面而來,精神像吸了水的海綿頓時膨脹開來,這是辛苦攀爬後最好的犒勞。瀑布就在我的身邊,一米的距離觸手可及,就像佛在我的身邊不離不棄。瀑下的石被沖刷的格外乾淨,淨的沒有一縷塵,沒有一絲雜念,那青灰的顏色是否是梵音澆淋變幻出來的色彩?飄飄的水流順勢而下,以水的榮枯盈瘦演繹一朵石坐禪佛化的意念。水語叮嚀,靜心冥望,在一潭碧水的鏡照下石化為佛。一段跌落的歲月,早已沉沉幾百年,當水從高處跌落深谷,以經年的水磨耳語超凡出塵化為執手盤坐的石蓮。這是李太白筆下的廬山瀑布么?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黃培傑筆下恣肆的黃果樹瀑布么?幾度憑欄觀不厭,愛他清白可盟心。是,又或許不是,這些美麗的文字喲此刻也無法窮盡我的心情。望著洋洋灑灑而下的流水,以誦經的名義抵達我內心的真核。(譙家懷)
特產
柏樹鎮物產豐富,有著豐富的資源;人傑地靈,柏樹人有著大巴山人民勤勞樸實的作風;交通便利,農林牧產業發達,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為宣漢縣經濟實力雄厚的鎮之一。
柏樹鎮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是旅遊開發的希望之地,柏樹鎮天生麗質、處處是景,境內群山環繞,峰巒疊翠,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多種國家保護植物和動物。
柏樹鎮境內物產豐富,盛產煤礦、核桃、柑桔、蘋果、李子、木耳、香菇等經濟作物,適生五味子、天麻、柴胡、杜仲、大黃等中藥材,以養豬、養雞、養蜂為主的養殖業初具規模。
人物
周聚五:
周聚五名正奎,字之衰,1904年6 月18日(清光緒 年甲辰)生子宣漢縣柏樹場街道。8歲時蒙就讀於柏樹場瀹智國小(現柏樹鎮中心國小),1918年春考入浙並工專(杭州)1924年夏輟學返鄉,同年秋在柏樹尚材國小教書,次年任柏樹瀹智小樘校長,1928年至1929年在達縣亭子、蒲家國小教書(在該校參入中國共產黨),繼而在達縣聯中任團圖書館理員。以此為掩護從事地下黨的活動,直至1933年3月在達縣城被反動派殺害,年僅29歲,成為光榮的革命烈士。
康蓮英
康蓮英,女,漢族,1958年3月生,四川省宣漢縣柏樹鎮人,197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5月參加工作,四川省委黨校現代管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現任四川省達州市政協主席。
1978.05-1984.01宣漢縣天生公社婦聯主任、團委副書記(其間:1983.02-1983.12達縣地委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1984.01-1990.07共青團宣漢縣委書記(其間:1986.09-1988.07達縣地委黨校政治理論專業大專班脫產學習)。
1990.07-1994.06宣漢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其間:1992.05-1992.11四川省委黨校第一期婦女幹部培訓班學習)。
1994.06-1995.09宣漢縣委副書記、縣紀委書記、縣委黨校校長(其間:1994.09-1994.12四川省委第二黨校縣處級幹部培訓班學習)。
1995.09-1999.12達川地區行署副專員(其間:1995.08-1997.12四川省委黨校函授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學習;1997.09-1997.12四川省委黨校地廳班學習;1996.09-1998.07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函授財貿經濟系貨幣銀行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學習)。
1999.12-2004.02達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2004.02-2008.03達州市委副書記(2003.09-2005.07四川省委黨校現代管理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2008.03-2008.09達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2008.09-達州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四川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四川省第十屆政協委員;達州市第一次、二次、三次黨代會代表,第一屆、二屆、三屆市委委員;達州市第一屆、二屆、三屆人大代表;政協達州市第二屆、三屆委員會委員。
四川省達州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譙家懷
達州市宣漢縣柏樹鎮人。1967年生於觀音山森林公園下一個叫東嶽(堰埡)村磴子壩一個貧困家庭。82年春夏,看著柏樹鎮上洶湧的人群,開始用心打量這個奇怪的世界。因為看不到意義和方向,覺得自己的未來像整個的了無虛度了,初二掇學。晃蕩了幾年後,結婚生子後迫於生計,走向離鄉背井的打工生涯。扛過石頭,挑過磚塊,在近五十攝氏度的車間裡搬運過一百多斤的冒著熏人熱氣的食品,品味了最底層民眾的艱辛和無奈,開始閱讀,思考人生和社會。仍然學不會迎逢拍馬,學不會虛偽、冷漠,不安心工作,九五年在福建省晉江市青陽鎮一個象山村的村莊創辦了全國第一本民間刊物打工文學,閒時看書看碟,有精力的時候,就去為貧困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995年在福建省晉江市成立打工文學作者協會並擔任首屆會長,同年五月創辦《打工文學》雜誌,2000年創辦《外來青年》雜誌。2008年創辦《打工詩刊》雜誌並擔任主編、主編有詩集《中國打工詩人》、《中國打工詩歌年鑑》、《打工文學叢書》文學叢書。曾擔任巴蜀經濟貿易促進會泉州委員會第一屆副秘書長、第二屆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第五、六、七、八、九屆秘書長。《中國社會報》副刊《警世專刊》泉州工作站站長,2003年3月在福建泉州市成功舉辦了全國性“首屆案與法研討會”。《中國質量與品牌》雜誌社福建辦事處主任、福建記者站站長。
2011年被中國品牌管理委員會、中國商會聯盟 、中國納稅人聯盟、中國經濟管理雜誌社評選為2011年度熱心公益人物,並獲得熱心公益貢獻獎。
現擔任中華巴蜀兒女聯誼會駐大陸代表。首屆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華巴蜀兒女》雜誌主編、《社會法制》雜誌執行主編、《新城市人》文學雜誌社總編輯。
譙家懷的榮譽
第三屆達州市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11年度熱心公益人物,熱心公益貢獻獎獲得者
譙家懷出版的作品
報告文學集《情灑海西》--四川.重慶巴蜀兒女福建創業史(譙家懷、檀儒馨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一部。紀實文學《我在南方望故鄉》(上、下集,譙家懷著。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二部、詩集《故鄉是我的根》(譙家懷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一部。
主編書籍有主編有詩集《中國打工詩人》、《回憶:對越自衛還擊戰》、《回憶:從放牛娃到炮兵營長》。
譙家懷的事跡
宣漢縣優秀務工帶頭人譙家懷:情系家鄉 心繫鄉友
譙家懷,宣漢縣柏樹鎮人,現任《中國質量與品牌》雜誌社福建辦事處主任、記者站站長,中華巴蜀兒女聯誼會秘書長,《中華巴蜀兒女》雜誌主編、《新城市人》文學雜誌社總編輯。好來川(泉州)飲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
抗震救災 衝鋒在前
2008年初,中國南方遭受持續性冰凍雨雪災害。他在得知部分達州籍農民工無法回家與親人團聚時,立即與泉州市總工會取得聯繫,組織在泉州達州籍農民工及鄉友300多人在泉州好來川大酒樓免費團年(由中華巴蜀兒女聯誼會企業家泉州好來川大酒樓董事長劉志萍贊助)。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譙家懷同志在得知堂弟從建築工地三樓摔下不幸去世的情況下,積極組織在泉州的達州鄉友為災區捐款捐物,合計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港幣18.5萬元,人民幣26.86萬元。合計45.36萬元。
關注鄉友 默默奉獻
每當泉州達州籍農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他總是放下自己的工作,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提供幫助。2004年4月,在得知宣漢縣天寶鄉天寶村三社桂福雲的兒子患上了“急怡粒細胞白血病(m2型)”時,組織在泉州達州籍鄉友開展《伸出你們熱情的雙手,救救小桂江輝吧!》的活動,先後得到家鄉達州市總工會江師科主席和黨組書記梅輝太黨的關注,並於2008年9月專程到泉州市與泉州市總工會一起看望桂江輝,並送去慰問金。2010年02月,達州宣漢籍打工妹李菲在泉州惠興街回宿舍途中遭人綁架,為逃脫魔掌,她從四樓跳下受重傷。為幫助李菲儘快走出陰霾,譙家懷在泉州積極組織了救助打工妹李菲的愛心活動,把李菲接到石獅療傷,並為李菲聘請了保姆。為幫助達州籍農民工春節期間回鄉難,他積極與泉州市總工會協調,從2007年開始,在春節期間,定期加開泉州至達州農民工往返專列。積極幫助家鄉失業兒童,先後聯繫泉州企業家為宣漢縣第二中學等學校資助失學兒童60多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和幫助8名大學生完成大學學業。
熱愛學習 碩果纍纍
在工作之餘,他熱愛學習,力致於寫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95年,在福建省晉江市創辦了全國第一本民間刊物打工文學,並擔任打工文學作者協會會長。2008年創辦《打工詩刊》雜誌並任主編,主編有《中國打工詩人》詩集、《中國打工詩歌年鑑》詩集、《打工文學叢書》文學叢書。2000年,創辦外來青年雜誌。他還先後出版報告文學集《情灑海西》,與朋友檀儒馨合著紀實文學《我在南方望故鄉》(上集),《夢在達州》(下集)等。(供稿單位:達州市委農辦)
楊玉貴
楊玉貴1951年生於宣漢縣柏樹鎮的一個農民家庭,國中畢業後,在柏樹酒廠上班,為人樸實,勤奮好學,自學拿到了大專文憑,1981年被招入天寶鄉工作。曾先後任天生區財政稅務所副所長、天生鎮財政所會計核算中心副主任。工作二十七年來,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乾群滿意就是自己工作的最大目標。
2008年4月下旬,一張追認楊玉貴為公務員的檔案擺放在宣漢縣天生鎮黨政辦公室的桌上,大家對著這份檔案都默默無言,面露悲悽。此時,楊玉貴因肺癌走完了他57歲旅程。(譙家懷)
張純烈
張純烈:身患直腸癌九年有餘,又罹患“延水梗阻”,一度被認為只有“半條命”。但是,病痛沒能將他擊倒,挫折不能讓他屈服。13年來,他用堅定的信念和滿腔的熱忱,硬是讓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翻身致富。他,就是被當地民眾譽為“村魂”的宣漢縣柏樹鎮九軍村黨支部書記張純烈。
13年來,他先後獲得市、縣委優秀共產黨員、模範黨支部書記、優秀基層黨支部書記等各種榮譽和表彰18次。2006年6月6日《四川日報》“時代之星”欄目也對他的事跡進行了專題報導。(譙家懷)
劉艷君
大學生村官劉艷君:2007年6月,劉艷君從西華大學畢業後,被成都鋼琴培訓中心聘為音樂教師,從事音樂教學工作,月薪2000餘元。在從教過程中,她得知大學生可以報名當村官的信息後,劉艷君把想當村官的想法告訴了在宣漢縣公安局工作的父親,沒想到立即得到父親的鼓勵和支持:“當村官的機會難得,既可以鍛鍊自己,又可以建設家鄉,回報故鄉的養育情。”外表柔弱內心堅定的劉艷君便在網上報了名,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的母親得知此事後,卻表示反對,怕自己的女兒到農村去受苦,劉艷君仍然一咬牙,參加了考試和面試。2007年8月,劉艷君在數千名大學生報考中被錄取了,光榮地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當年10月,經過培訓學習,22歲的劉艷君被安排到柏樹鎮月潭村任村主任助理。(譙家懷)
李油山
李油山,男,漢族,生於1966年1月,宣漢縣人,中共黨員,心胸外科主任醫師。1984年7月考入重慶醫科大學醫學系,1989年7月宣漢縣人民醫院從事臨床外科工作。1993年9月至1994年6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進修結業,1995年晉升主治醫師,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胸外科進修結業。1999年11月調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從事胸外科工作。
2001年6月晉升為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同期擔任外一科副主任,胸外科副主任。2001年6月聘為達州市第一屆外科專業委員會秘書,2002年10月被聘為《中華誤診學雜誌》特邀編輯,2004年9月被瀘州醫學院聘為副教授,達州市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2005年10月聘為達州市第二屆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專委會秘書,2006年11月晉升為心胸外科主任醫師。
2007年聘為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國際華人胸腔外科學會會員,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外科中心進修結業,2011年5月聘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圍術期委員。(譙家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