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影響力研究

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影響力研究

《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影響力研究》是黃敏等創作的藝術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8月。

該書對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進行了梳理,分析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的現狀,運用電影學和符號學的原理,選取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的華語片為例,探討獲獎華語片的影響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影響力研究
  • 作者:黃敏等
  • 首版時間:2018年8月
  • 字數:18萬字
  • 類別:藝術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內容大致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背景知識,並分析柏林國際電影節政治性、國際性和反好萊塢式的特點;第二部分首先是對華語片的概念進行界定,其次對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華語片進行較為系統的梳理,按照時間順序,統計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並結合華語片在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的獲獎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從而佐證“柏林國際電影節是華語片的福地”這一說法;第三部分主要是針對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的影響力進行分析,結合五部獲最佳影片金熊獎的華語片,從國際影響、中國國內影響、導演風格塑造、中國國內電影市場四個方面對獲獎華語片的影響力進行探討;第四部分圍繞華語片傳播面臨的瓶頸與文化考量進行闡述;第五部分主要是論述獲獎華語片傳播困境與對策。

作品目錄

1 緒論
2 柏林國際電影節概要
3 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歷程
1.1 選題緣起
1.2 選題意義
1.3 研究現狀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獻研究法
1.4.2 內容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比較分析法
1.5 主要創新點
1.5.1 文本分析的時間性
1.5.2 研究角度的新穎性
1.5.3 論述角度的綜合性
2.1 柏林國際電影節背景
2.1.1 電影史背景
2.1.2 創建柏林國際電影節
2.2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特點
2.2.1 政治性
2.2.2 國際性
2.2.3 反好萊塢化
2.3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影響
2.3.1 對世界電影格局的影響
2.3.2 發掘優質電影導演
2.3.3 為柏林的發展注入活力
3.1 華語片的概念界定
3.1.1 學者對華語片概念界定
3.1.2 本書中華語片的含義
3.2 柏林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的“福地
3.2.1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語片獲獎情況
3.2.2 獲獎華語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項情況
3.3 華語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變化
3.3.1 獲獎華語片數量與質量並重
3.3.2 華語片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的特點
3.4 柏林國際電影節上華語片的現狀
4 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影響力
5 華語片影響力的瓶頸與文化考量
4.1 影響力的界定
4.2 獲獎華語片對國際的影響力
4.2.1 國際學界對華語電影研究給予關注
4.2.2 國際媒體對獲獎華語片的中肯評價
4.2.3 獲獎華語片提升了中國文化影響力
4.3 獲獎華語片對國內的影響力
4.3.1 選題側重關注社會現實
4.3.2 影片誤讀對客群的影響
4.4 獲獎華語片對導演風格的影響力
4.4.1 通過電影書寫民俗景觀的風格
4.4.2 通過電影展現社會底層,聚焦女性形象的風格
4.4.3 通過電影融合東西方視角的風格
4.5 獲獎華語片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力
4.5.1 最佳影片的票房變化
4.5.2 最佳影片的類型轉向
5.1 華語片的影響力遭遇的瓶頸
5.2 華語片發展過程中文化路徑的嘗試
5.2.1 折中之路——中體西用
5.2.2 視覺奇觀探索之路
5.2.3 社會審思呈現之路
5.2.4 風格套用的西化之路
5.3 華語片發展的文化考量
5.3.1 正確評估華語電影的影響力
5.3.2 正確看待華語電影中的文化意義
6 獲獎華語片傳播困境與應對措施
7 結語
6.1 獲獎華語片傳播的困境
6.1.1 獲獎影片自身文化價值局限
6.1.2 國內電影體制的局限
6.1.3 獲獎華語片的主題沉重
6.1.4 客群認知偏差
6.1.5 客群的價值取向差異
6.1.6 主旋律影片國內市場走熱
6.1.7 傳播渠道有限化
6.2 獲獎華語片傳播的突破措施
6.2.1 客群細分,精準市場定位
6.2.2 挖掘影片的商業元素
6.2.3 設立藝術影院,滿足小眾市場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部分 柏林國際電影節獎項類別
第二部分 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
第三部分 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
第四部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片

創作背景

柏林國際電影節作為國際A類電影節,是與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齊名的“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對電影作品和電影人而言,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的獎項,不僅意味著眾多資深、優秀電影人對自己作品的認同和高度評價,代表了自身作品的高質量、高水平和高認可度,更是一個難得的向世界展示自己、展示作品的良好機會。而對華語電影及華語電影人來說,從某種程度上講,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獎項意味著國際電影界、國際優秀電影人對華語電影和華語電影人的肯定與認可,激發了華語電影人的創作熱情,進而形成華語電影蓬勃發展的局面。同時也從側面展現了某段時期內中國電影的製作水平和整體質量。21世紀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迅速,但華語電影如何走向世界,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還值得人們進一步探討思考。基於此,《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影響力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華語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一方面是華語電影結合文化傳播“走出去”戰略的發展需求、提升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舞台上的認可度、獲取國際媒體的讚譽、自身發展水平的直接體現,同時也為電影事業的發展培養一大批優秀的電影導演、演員,提升電影攝製、剪輯等技術製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中國文化軟實力提高的表現。通過華語電影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中國形象,讓世界以發展的眼光重新定義中國形象,打破原有刻板印象,吸引更多目光關注和研究華語電影,重新認識中國,解讀中國。當然,在華語電影積極通過國際電影節的舞台去傳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吸引世界的關注,積極參與各項大獎的競爭時,也會發現這些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回歸中國電影市場時,並不一定能因為獲獎的桂冠就吸引大眾的目光,實現經濟效益。當面對這種困境時,如何積極有效地尋找到合理的應對措施,吸引大多數客群關注,實現經濟效益,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雖然,一部影片的成功除了影片自身的質量、影片文化價值內涵、演員的吸引價值、導演人格價值魅力外,還有票房數據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但是一部影片獲得成功,具有足夠的影響力,吸引大眾觀看,引發話題熱度反饋,最直觀的表現是票房數據。數據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影片受關注度,也能體現影片的商業價值效益,如電影《白日焰火》取得票房的成功,除了影片自身的商業行銷策略的影響,還在於影片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一次性摘取兩項大獎,贏得國際認可與讚譽的外在評價。此外,影片模糊了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鴻溝,不再使兩者涇渭分明。由此可見,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華語電影,想要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是未來電影走向繁榮的一種發展趨勢。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影響力研究》
2018年8月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978-7-5504-363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