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事件

柏林圍牆事件

1961年8月13日,蘇聯和民主德國封鎖東、西柏林之間的邊界,並從15日起沿著東、西柏林的分界線,在東柏林境內修築起一道“柏林圍牆”,西柏林人進出東柏林都要經過邊境站的檢查,還需辦理入境手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柏林圍牆事件
  • 外文名: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
  • 時間:1961年8月13日
詳細情況介紹,事件影響,

詳細情況介紹

赫魯雪夫重新提出柏林問題有種種目的。基本目的是迫使美國及其西方盟國承認民主德國,使德國分裂成為國際公認的既成事實。直接目的是拔掉西柏林這根肉中刺。自第二次柏林危機以來,東柏林人心惶惶,1960年跑離民主德國的人數達創紀錄的15萬多人。據統計,從戰後到1961年夏,離開東柏林的人超過200萬,其中很多是技術人員。而且西柏林成了西方國家反蘇、反共的宣傳中心和間諜中心。
維也納會談結束後,赫魯雪夫決心在西柏林問題上與甘迺迪較量一番。1961年7月初,他宣布暫停蘇軍復員,並將蘇聯的軍費增加1/3。甘迺迪立即作出了強硬的反應。他認為西柏林是美蘇對抗的焦點,表示決不容許西方被趕出西柏林。他要求國會追加 32.5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徵召部分後備役人員和國民警衛隊,擴大民防計畫,修築防空設施。頓時間美國和蘇聯劍拔弩張,持續近3年的柏林危機開始進入新的高潮。
這一出其不意的行動使美國及其西方盟國措手不及,惱怒之至,但除了發出警告之外,不得不把“柏林圍牆”作為既成事實加以接受。柏林圍牆既已築起,赫魯雪夫便於10月10日蘇共22大上正式取消了要求美、英、法於1961年12月底以前撤出西柏林的期限。不久,赫魯雪夫凍結了德國和西柏林問題。美、蘇關係得以再次緩和下來。柏林危機的結束,是美蘇進行軍事對抗後妥協的結果。但這不過是為新的危機埋下了種子。
11

事件影響

就在柏林危機過程中,美蘇雙方之間核軍備競賽迅速升級。“柏林圍牆”築起兩個星期後,蘇聯撕毀美、蘇兩國為期三年的禁止核試驗協定,恢復了一系列核試驗。甘迺迪看出蘇聯是虛張聲勢,對美國不會構成任何真正威脅,但也不甘示弱,在9月命令恢復地下核試驗。美、蘇軍備競賽又進入一個高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