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文集》是2011年黃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柏文蔚。
基本介紹
- 書名:《柏文蔚文集》
- 又名:《柏文蔚作品集》
- 作者:柏文蔚
- ISBN:9787546122793
- 類別:經典名家作品集
- 頁數:527
- 定價:158.00元
- 出版社:黃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2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安徽壽州人。1899年就讀於求是學堂,1905年入江蘇新軍任第三十三標二營管帶,並加入同盟會。
柏文蔚
![柏文蔚 柏文蔚](/img/1/56c/nBnauQTOjRTYwEDOxgzY2YmYhNWOidDZkVmNwUGZzIWOwEDZ4UjM5UGN3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1906年因參與謀刺兩江總督端方事泄而離職。1907年投吉林新軍吳祿貞部,曾任屯田營管帶、奉天督練公所參謀處二等參謀等職。
1912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長。
1913年參加討袁,宣布安徽獨立,失敗後經上海流亡日本。
1947年病逝上海,時年七十二。
內容簡介
一、本文集主要選編柏文蔚參加辛亥革命、反袁鬥爭、國民黨一大之改組以及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各時期的電報、函札、公牘批示、宣言、講話以及回憶錄、日記等。柏文蔚與他人聯名發表的文電函稿有參考價值者,也在選編之列。
二、所選資料的標題,大多保留原有標題,少數由編者酌擬的,均加有題注說明。
三、資料編排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日不清者置於月末,月不清者置於年末。所標註時間均為陽曆,置於()內,正文內的時間(包括農曆月日和電報的韻母代日),一仍其舊。所附函電,置於相應部分。
四、每篇資料的出處,在文後有詳細註明,少數無出處者,有的為柏文蔚後人收藏,有的則購自舊書地攤。在此要衷心感謝蒐集資料過程中提供幫助和支持的有關機構和人士。
五、在文字處理上,儘可能保持原貌。文中字跡模糊或殘損不清,無法辨認處,標以“口”註明。能肯定屬於誤植的字,校正字置於其後,並加[],增補漏字加【】,有疑問而尚難斷定者加(?)。“銜略”、“上略”、“中略”、“下略”,除註明由編者所加外,均為原有。
六、原有公文、函札等格式,除少數保存其原來行款並排為五號字外,一般都用今天通行文章格式,置於()內。
七、本文集重在存史。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柏文蔚對中國共產黨缺乏正確認識,個別文章中有反共詞句,遵照既不苛刻前人也不為前人隱諱的原則,為保持歷史資料原貌,均予收錄,未加改動。對此需要特加說明。
二、所選資料的標題,大多保留原有標題,少數由編者酌擬的,均加有題注說明。
三、資料編排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日不清者置於月末,月不清者置於年末。所標註時間均為陽曆,置於()內,正文內的時間(包括農曆月日和電報的韻母代日),一仍其舊。所附函電,置於相應部分。
四、每篇資料的出處,在文後有詳細註明,少數無出處者,有的為柏文蔚後人收藏,有的則購自舊書地攤。在此要衷心感謝蒐集資料過程中提供幫助和支持的有關機構和人士。
五、在文字處理上,儘可能保持原貌。文中字跡模糊或殘損不清,無法辨認處,標以“口”註明。能肯定屬於誤植的字,校正字置於其後,並加[],增補漏字加【】,有疑問而尚難斷定者加(?)。“銜略”、“上略”、“中略”、“下略”,除註明由編者所加外,均為原有。
六、原有公文、函札等格式,除少數保存其原來行款並排為五號字外,一般都用今天通行文章格式,置於()內。
七、本文集重在存史。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柏文蔚對中國共產黨缺乏正確認識,個別文章中有反共詞句,遵照既不苛刻前人也不為前人隱諱的原則,為保持歷史資料原貌,均予收錄,未加改動。對此需要特加說明。
圖書目錄
柏文蔚傳略 | |
編輯說明 | |
文電函稿一 | 派代表歡迎孫中山電(1911年12月6日) |
文電函稿二 | 致陳其美電(1911年12月7日) |
文電函稿三 | 與林述慶等致孫中山電(1911年12月10日) |
文電函稿四 | 詢明是否停戰電(1911年12月) |
文電函稿五 | 與林述慶等推戴黃興電(1911年12月) |
文電函稿六 | 與徐寶山等致黃興等電(1911年12月) |
文電函稿七 | 取消鎮軍第一鎮名義電(1912年1月6日) |
文電函稿八 | 致陳其美庚電(1912年1月8日) |
文電函稿九 | 致陳其美電(1912年1月9日) |
文電函稿十 | 鳴謝蔣軍醫(1912年1月) |
文電函稿十一 | 楊烈士韻珂傳略(1912年1月) |
文電函稿十二 | 為烈士李白家屬請恤電(1912年2月1日) |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