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吉斯法

最早的一種煤直接液化技術,採用高壓方法使煤加氫裂解為液體燃料。首先由德國化學家F.柏吉斯開發,於1913年獲專利,後由M.皮爾等人繼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柏吉斯法
  • 屬於:煤直接液化技術
  • 採用:高壓方法
  • 目的:使煤加氫裂解為液體燃料
柏吉斯法,原理,改進,套用,

柏吉斯法

英文名 Bergius process

原理

1922年建成的早期的柏吉斯法裝置(日處理煤1t),採用三個平臥串聯反應器,首先將煤和溶劑(重質油)製成漿液,注入反應器內進行高壓加氫。產物有氣體、液化油,殘煤及灰分。液固分離採用過濾或離心分離方法。以煙煤作原料可得到44%~55%的液化油,其中230℃以下的餾分占原料煤量的15%~22%。

改進

1922年建成的早期的柏吉斯法裝置(日處理煤1t),此方法的主要問題是反應停留時間較長(約需2h),後來,皮爾找到活性較高的催化劑,提高了反應速度,使難以加氫的瀝青烯得到了部分轉化。在柏吉斯和皮爾等人工作的基礎上,1926年德國法本公司將此方法工業化,並相繼在德國洛伊納、魯爾區等地建廠。褐煤的液化壓力為30MPa,煙煤為70MPa,溫度均為450~480℃。褐煤加氫時用煉鋁廠的廢渣作催化劑;煙煤加氫除用煉鋁廠的廢渣外,還須加入少量硫酸鐵多硫化鈉
1981年,聯邦德國魯爾煤礦公司和費巴石油公司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建成日處理煤200t的半工業試驗裝置,操作壓力由原來70MPa降至30MPa,反應溫度475~485℃。固液分離採用真空閃蒸方法,將難以加氫的瀝青烯留在殘渣中,隨同殘渣進行氣化制氫,循環油中基本不含瀝青烯,輕油和中油產率可達50%。

套用

1981年,德國魯爾煤礦公司和費巴石油公司對最早開發的煤加氫裂解為液體燃料的柏吉斯法進行了改進,建成日處理煤200噸的半工業試驗裝置,操作壓力由原來的70兆帕降至30兆帕,反應溫度450攝氏度至480攝氏度;固液分離改過濾、離心為真空閃蒸方法,將難以加氫的瀝青烯留在殘渣中氣化制氫,輕油和中油產率可達5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