柃木(側膜胎座目山茶科植物)

柃木(側膜胎座目山茶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山茶科柃木屬植物,分布華東、華南、西南各地。可植為綠籬或於草地邊緣種植,也可切枝供插花之用。枝葉可入藥,果實作染料。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材簡介,異名,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灌木,高1-3.5米,全株無毛;嫩枝黃綠色或淡褐色,具2棱,小枝灰褐色或褐色;頂芽披針形,長4-8毫米,無毛。葉厚革質或革質,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3-7厘米,寬1.5-3厘米,頂端鈍或近圓形,有時急尖而尖頂鈍,有微凹,基部楔形,邊緣具疏的粗鈍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側脈5-7對,通常在上面明顯下凹,在下面凸起;葉柄長2-3毫米,無毛。花1-3朵腋生,花梗長約2毫米。雄花:小苞片2,近圓形,長約0.5毫米,無毛;萼片5,卵圓形或近圓形,頂端圓,有小突尖,無毛;花瓣5,白色,長圓狀倒卵形,長約4毫米;雄蕊12-15枚,花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無毛。雌花:小苞片2,近圓形,極微小;萼片5,卵形,長約1.5毫米;花瓣5,長圓形,長約2.5-3毫米;子房圓球形,無毛,3室,花柱長約1.5毫米,頂端3淺裂。果實圓球形,無毛,宿存花柱長1-1.5毫米,頂端3淺裂。花期2-3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溝坎陰濕處。多生於濱海山地及山坡路旁或溪谷邊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浙江沿海(寧波、普陀山、鎮海、鄞縣、洞頭)、湖南桂東、台灣(台北、台中、台東、屏東、嘉義、阿里山)等地;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園林價值
本種在園林綠化中叮供叢栽,為綠籬材料。另外,木材淡黃,柔軟緻密,為細木工材料;枝、葉、果均為染料。
藥用價值
蜜原植物,枝葉可供藥用,有清熱、消腫的功效。

藥材簡介

柃木
別名:細葉菜、海岸柃、野桂花
拉丁:Eurya japonica Thunb
科屬: 柃木屬山茶科
原生形態:灌木,高1-3m.嫩枝有棱,無毛或有疏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5mm;葉片革質,成兩列狀,橢圓形至圓狀披針形,長3-6cm,寬1.5-3cm,先端銳尖或漸尖,微凹,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兩面均無毛,主脈在上面下陷,側脈不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常1-3朵簇生於葉腋和枝側;花梗短,下垂;萼片5,近圓形,宿存;花瓣5,白色或黃綠色,卵形,基部連合;雄花的雄蕊多數,短於花瓣,退化子房有或無;雌花無雄蕊,花柱短,先端3淺裂。漿果圓球形,徑約5mm,成熟時紫黑色。花期8月底至12月底。
來源:山茶科柃木屬植物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以莖、葉、果入藥。夏秋採集,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澀,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血。用於風濕關節痛,腹水,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15-50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楊桐、柃木被日本人尊稱為“神木”,是山茶科植物,常綠灌木與小喬木,是日本人的傳統供神祭祖的吉祥物,市場需求量大且穩定。2005年,日本每年需求楊桐、柃木插葉5億-6億束,中國出口約1.5億束,出口金額約60億日元。

異名

吹木葉(《湖南藥物志》),細葉菜(江西《草藥手冊》),硐龍絡(苗名)。在重慶市酉陽一帶叫碎米子。因其花像米狀而得名。

化學成分

葉含己烯-3-醇。果實含矢車菊甙。種子含脂肪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