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原變種)

枸杞(原變種)

枸杞是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縱條紋,棘刺長0.5-2厘米,生葉和花的棘刺較長,小枝頂端銳尖成棘刺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枸杞(原變種)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等
  • 類型:多分枝灌木
簡介,分布地區,作用,文獻記載,

簡介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縱條紋,棘刺長0.5-2厘米,生葉和花的棘刺較長,小枝頂端銳尖成棘刺狀。葉紙質或栽培者質稍厚,單葉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長1.5-5厘米,寬0.5-2.5厘米,栽培者較大,可長達10厘米以上,寬達4厘米;葉柄長0.4-1厘米。花在長枝上單生或雙生於葉腋,在短枝上則同葉簇生;花梗長1-2厘米,向頂端漸增粗。花萼長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齒裂,裂片多少有緣毛;花冠漏斗狀,長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驟然擴大,稍短於或近等於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頂端圓鈍,平展或稍向外反曲,邊緣有緣毛,基部耳顯著;雄蕊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絲在近基部處密生一圈絨毛並交織成橢圓狀的毛叢,與毛叢等高處的花冠筒內壁亦密生一環絨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彎,柱頭綠色。漿果紅色,卵狀,栽培者可成長矩圓狀或長橢圓狀,頂端尖或鈍,長7-15毫米,栽培者長可達2.2厘米,直徑5-8毫米。種子扁腎臟形,長2.5-3毫米,黃色。花果期6-11月。

分布地區

分布於我國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以及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逸為野生。常生於山坡、荒地、丘陵地、鹽鹼地、路旁及村邊宅旁。在我國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藥用、蔬菜或綠化栽培。

作用

果實(中藥稱枸杞子),藥用功能與寧夏枸杞同;根皮(中藥稱地骨皮),有解熱止咳之效用;嫩葉可作蔬菜;種子油可制潤滑油或食用油;由於它耐乾旱,可生長在沙地,因此可作為水土保持的灌木。

文獻記載

蘇聯A. Pojarkova在“中亞和中國產枸杞屬植物種類”(1950年)一文中,將我國所產的該種植物分為三種;就分布而論,她將采於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和新疆的標本定為一新種,即L. potaninii;將東北、山東、河南、湖北、雲南的標本以及河北、四川和福建的部分標本定為枸杞L. chinense;而將廣西、貴州、湖南、江蘇的標本以及四川和福建的部分標本定為另一種,起用1819年Roemer和Schultes的名稱L. trewianum。但是,從她對於三個種的描述中,則找不出其實質性的種間區別,在她的描述中只有葉的形狀和大小似乎是有差別以及L. potaninii的花冠裂片基部不具耳、雄蕊通常顯著的比花冠長而不象L. chinense那樣花冠裂片基部常具耳、雄蕊短於花冠或有1-2枚與之等長。我們研究了我國現存的大量植物標本材料以及對於野生類型和栽培類型的野外觀察。這個種葉的形狀和大小變異是很大的。在同一植株上,往往枝條下部的葉子較為寬大、上部者則窄狹,栽培類型及生長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條件下,枝葉必然茂盛、葉寬大而肥厚,生長在土壤脊薄、乾旱的條件下則葉子窄小而質薄,因此,只根據葉子形狀和大小區分顯然是不行的。而花的結構卻是較為穩定的,即:花萼通常為3中裂或4-5齒裂;花冠筒稍短於檐部裂片,裂片邊緣有緣毛;花絲基部稍上處密生絨毛並交織成橢圓狀的毛叢,在同一水平的花冠內壁亦密生一環絨毛。以及種子比其它種的種子都大,長2.5-3毫米。因此,我們認為它們是一個自然的種而不是三種。L. trewianum無疑應作為L. chinense的異名;而L. potaninii我們處理作L. chinense的變種,主要根據以下綜合徵狀,因為每一特徵都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過渡,這些症狀是:葉通常為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雄蕊稍長於花冠;花冠裂片邊緣緣毛稀疏、基部的耳不顯著,它分布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內蒙古、甘肅西部、寧夏、青海東部及新疆。
另外A. Pojarkova根據蘇聯吉爾吉斯(伊塞克湖附近)的標本建立了一個新種即L. flexicaule,同時在該種下引證了我國新疆伊寧附近所采的一號標本,從描述和附圖看極接近於L. chinense,是否能成立為一獨立種,尚有疑問,由於我們尚未看到這一類型的材料,暫作存疑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