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來禽圖

《枯木來禽圖》是中國清代畫家八大山人(朱耷)的國畫作品。《枯木來禽圖》,97X41CM。款識:八九子。驢。印鑑:驢、八大山人、拾得。(鑑藏印:王季遷氏審定真跡、王已千璽)。附屬作品:馮康侯題籤條,王季遷邊跋。香港著名書畫篆刻家、收藏馮康侯舊藏;著名書畫家、鑑藏家王季遷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枯木來禽圖
  • 文物類別:紙質繪畫條幅
  • 文物年代:清
  • 作者朱耷
  • 別稱:八大山人鴝鴣來桐圖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作者風格,

作品簡介

【名稱】清 八大山人 枯木來禽圖
枯木來禽圖枯木來禽圖
【簡介】《枯木來禽圖》, 此畫馮康侯舊題“八大山人鴝鴣來桐圖”,將二禽誤認為八哥,枯木誤以為桐樹,目不見八大自題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
“八九子”,烏鴉也。典出南朝梁 劉孝威所作樂府烏生八九子》。詩云:“城上烏,一年生九雛。枝輕巢本狹,風多葉早枯……”朱耷自況者也。署款“驢”,五十餘歲之作也,存青藤白陽筆意,明快爽健。朱耷之“耷”,大耳也,大耳者,驢也。故“耷”俗呼為“驢”,致有此號焉。八大所遺早期作品無多。此畫經收藏巨擘馮康侯、王季遷等遞藏,足以珍貴,得者寶之。

作者簡介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統,俗名朱耷,僧名傳綮,以號行,又號彭祖雪個、個山、人屋、刃菴、道朗良月、書年、何園、破雲樵、驢、驢漢、驢屋驢等。籍貫江西南昌,明太祖朱元璋第16子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據載,明亡後,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繼而還俗。因嘗持《八大人覺經》,故又號八大山人,署款四字連草起來,形似“哭之”、“笑之”,表示他對清王朝的不滿和對故國的懷念。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鬱之情。

作者風格

朱耷是明末清初傑出的寫意畫藝術大師,四大畫僧之一,其畫風及畫品對後世影響極大。三百年來,著名畫家如揚州八怪鄭燮等以及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張大千等,在畫風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能詩文,其詩文題跋則含蓄隱晦,亡國之痛、狂放之態,寄於紙上。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漸變,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誇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65歲以後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筆勢變為朴茂雄偉,造型極為誇張,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不以青眼看人,充滿倔強之氣。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以放任恣縱見長,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意境荒涼寂寥,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結構造型。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蒼勁圓潤、流暢秀健,意境高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