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豐葡萄研究所

果豐葡萄研究所成立於1996年,位於美麗的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是一家集科研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民營科研機構,在上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幫助下,經過十七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研究所不斷的發展壯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果豐葡萄研究所
  • 成立:1996年
  • 地理位置: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
  • 性質:民營科研機構
公司簡介,產品介紹,發展前景,

公司簡介

在職職工140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4人,高層管理人員14人,育苗基地,實驗示範園地220畝,選用高產樹上發育充實,芽眼飽滿的枝條作繁材。堅持不重茬育苗,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途徑。為廣大種植戶提供優質苗木和優質的服務,決不讓種植戶走彎路。
果豐2號果豐2號
果豐葡萄樹果豐葡萄樹

產品介紹

最新科研項目在專業研究葡萄的基礎上,還積極組織了園林機械的研發。脈衝式噴霧劑—鍵啟動,省工、省時、省力、霧化好,噴藥均勻不留死角,適用於大棚,果園,畜圈,禽害的消毒和噴藥。這項發明的成功無疑是噴藥工作中的又一次革命。
果豐葡萄專用生物菌肥是根據葡萄生理、生長規律,選用多個高活性菌株,採用獨特的工藝配方,加入太空核激酶素,經先進的微生物發酵工藝加工而成,具有固氮、解磷、解鉀、改良土壤團粒結構,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在葡萄根部形成一個有益的微生物生態系統,促進根系發育,增強光合作用,有利於葡萄抗病抗逆,增加坐果率,提高葡萄品質,提早成熟等多種功效,多年套用結果顯示,能使葡萄增產30%,優質果率提高3個百分點,是發展葡萄種植行業的最佳首選。
果豐6號果豐6號
葡萄套袋是葡萄栽培生產優質果品不可或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研究所從台灣引進了高性能專用機械,採用國內優質木漿紙,生產的“果豐牌”葡萄套袋,晚秋黃梨袋等各種果實套袋,暢銷國內各大果品生產園區,是新老種植戶的首選。

病蟲害防治中心供應殺蟲劑、殺菌劑、調節劑、園林機械、挖坑機、大樹帶土球移栽機、微型旋耕滅草機、防鳥網等。
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套用,為有志之士創業致富開闢了新的途徑。

發展前景

1 葡萄產業生產現狀1.1 栽培面積與產量近幾年葡萄栽培面積、產量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其它果樹,產業布局向優勢區轉移,設施栽培在非適宜區發展較快。到2006年,全國葡萄栽培面積3.24萬hm2,居世界第五位;總產量達到627萬t,已躍居世界第四位,是世界鮮食葡萄第一生產大國。包括台灣省在內的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都有葡萄栽培,已基本形成西北新疆、甘肅、寧夏乾旱區,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地區,環渤海灣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和以長三角為主體的南方葡萄栽培區以及東北及西北高原低溫冷涼葡萄栽培區(含吉林長白山周圍山葡萄)6個相對集中的栽培區域。

1.2 品種鮮食葡萄中,歐美雜種以巨峰係為主,歐亞種以紅地球、玫瑰香、無核白雞心等為主的栽培面積占全國葡萄總面積的85%以上。釀酒葡萄中,紅色品種主要以赤霞株、梅鹿輒、蛇龍珠為主,白色品種以霞多麗、意斯林、玫瑰香等為主,栽培面積約占全國釀酒葡萄的90%,其中赤霞珠在紅色品種中占80%。

1.3 葡萄產後加工在我國,葡萄總產中約85%用於鮮食,12.7%用於釀酒(據2006年葡萄酒產量49.51萬t推算),2.3%用於制乾和制汁。而世界葡萄80%用於釀酒,10%用於鮮食,5%用於制乾,5%用於制汁、罐頭等。葡萄酒:葡萄產後加工的主體是釀酒。到目前為止,全國酒用葡萄種植面積近6萬hm2,葡萄酒生產企業近600家,總產量53.5萬t,多數大企業集中在環渤海灣葡萄產區,此區約占全國葡萄酒產量的80%。葡萄酒原料基地及葡萄酒產業西移趨勢明顯,東部各大葡萄酒企業紛紛在寧夏、甘肅等地大規模發展原料基地和建立分廠。葡萄汁:純葡萄汁批量生產是近幾年才開始的,如天津市濱海葡萄產區有4家葡萄汁廠。由於葡萄汁是無酒精飲料,會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國際葡萄汁市場的拓展,展現出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葡萄乾:從1980-2006年,中國葡萄乾產量從0.55萬t增至11.89萬t,年均增長75.76%,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0%,次於美國、土耳其、伊朗,列世界第四位。主產區為新疆吐魯番地區,主產品為由無核白葡萄陰乾的綠葡萄乾。該區產量占全國葡萄乾產量的70%以上。其次是新疆哈密地區的無核綠葡萄乾及南疆和田等地曬制的有籽紅葡萄乾。

1.4 葡萄低溫物流及出口貿易量據統計,2006年全國鮮食葡萄低溫物流量近200萬t,貯藏保鮮總量約50萬t;主要省份是遼寧、河北、新疆、天津、山東、山西。到2006年,中國以紅地球為主的鮮食葡萄出口量約10萬t,出口主要為陸路口岸,以新疆伊犁等口岸出口中亞各國為最多,約占出口量的1/2。其次是從黑龍江、內蒙出口至俄羅斯,從雲南、廣東出口到東南亞。海路口岸已將中國產紅地球銷往英國等歐洲國家。

2 發展趨勢2.1 多元化栽培逐漸形成葡萄結果早、效益高,蔓生特性適合設施發展,居設施果樹的首位,並有大發展趨勢。栽培模式主要為促成、延遲、避雨等形式,設施栽培的葡萄質量及安全性進一步提高,在各種主要果樹中,單位面積產值居於前列。

2.2 有出口創匯潛在優勢2006年,我國鮮食葡萄出口總量占世界鮮食葡萄出口量的2%,主要出口到印度、俄羅斯、東南亞、香港和西歐。鮮食葡萄進口量明顯大於出口量,出口創匯潛在優勢較明顯。
2.3 釀酒基地區域優勢化明顯規模化酒廠已成為我國葡萄酒骨幹企業,其中多數大企業集中在環渤海灣產區。西部寧夏銀川平原、甘肅河西走廊及新疆北疆等地區是我國生產乾紅、乾白葡萄酒原料的適宜區,一批大中型葡萄酒企業正在興起。

2.4 小酒莊大舞台特色突顯別具風格的葡萄酒莊建設是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實現了使產地小氣候、土壤環境與品種、栽培、釀造工藝的有機結合,促進我國葡萄酒再上一個新台階。隨著農業觀光產業的發展,鄉村“美景”、“美食”業催促了“葡萄美酒”小酒莊的誕生。這些小酒莊多數座落於大中城市郊區的都市型葡萄園、國家及省市重要旅遊景點、葡萄集中產區及野生葡萄資源產區。

2.5 利益共同體新興基地產業模式出現,一些新建酒廠和東部大酒廠在西部新建原料基地,多採用反租倒包式或土地入股倒包式進行土地流轉,將分散生產的農民轉為葡萄酒企業的股東和農業工人,從而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也保證了企業對原料質量的可調控性。

2.6 鮮食葡萄低溫物流體系發展迅速各地在發展現代貯藏設施時都開始注意集群式發展,在交通便利處建立起微型冷庫批發市場,微型冷庫一條街。新疆葡萄產區離內地較遠,長途冷藏運輸保鮮占新疆葡萄產量近一半的吐魯番地區,從1996-2006年間, 葡萄冷藏保鮮運輸量由0.8萬t增至16萬t,增長20倍,60%已進入低溫物流體系。

2.7 鮮食葡萄產銷合作社組織建設加強各地產銷合作組織為擺脫“地產地銷”、“季產季銷”格局,早期建立起來的以技術傳播為主的村鎮級葡萄協會開始轉變功能,協助銷售公司組織鮮食葡萄進入市場,以優質產品走向高價位市場,創建了多個葡萄品牌和產銷配套的合作社。

3 存在的主要問題3.1 國際競爭激烈從2003年起,葡萄酒進口關稅從46%下調至14%,一些國家對中國出口農產品享受零關稅政策,世界各國都把中國作為主要的競爭市場,而我國葡萄、葡萄酒多年來一直因產品雷同、質量一般而缺乏競爭力,也缺乏有力的外銷措施。

3.2 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還是首要問題在葡萄生產上,一些地區盲目發展不適宜品種,有些還存在農藥、化肥、植物調節劑使用不規範現象,造成農藥、重金屬污染和農藥殘留量超標、果實耐貯性降低、果實含糖量降低等問題。

3.3 葡萄栽培制度落後,標準化程度低籬架過度密植、大肥大水、生長季反覆修剪造成用工、用水、用肥浪費;大部分地區使用葡萄自根苗,抗逆能力差,在不同地區發現傳染性極強、危害極大的根瘤蚜,這給葡萄產業敲響了警鐘。

3.4 采後流通嚴重製約著葡萄產業的發展中國雖是世界葡萄生產大國,但在采後商品化處理上卻遠遠落後。2005年全國鮮食葡萄進行保鮮貯藏的僅40萬t左右,不及全國總產量的1/10,由於產後處理水平較低,分級無標準導致品牌無信譽,每年約有30%~35%的葡萄質量降低甚至霉變。流通更是我國葡萄產業發展的瓶頸,全國葡萄流通銷售網路建設十分薄弱,葡萄銷售多數仍為個體經營為主體,葡萄生產的分散性和社會大需求形成明顯的反差。

3.5 葡萄生產功能單一我國葡萄生產模式單一,在城市周邊逐漸興起了葡萄採摘觀光園,但還存在品種選擇、架形、調控栽培技術等問題,缺乏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景觀效應與現代科技示範、輻射功能的多元結合。

4 新形勢下葡萄產業如何變革4.1 主要方向實施葡萄標準化生產、產地標識、推廣抗性砧木嫁接苗制度,提高葡萄、葡萄酒的質量和安全已成為葡萄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提高產後商品化處理水平和組織葡萄產銷聯合體,健全流通體系是推動葡萄產業穩步發展的關鍵;改變葡萄傳統種植觀念,深入宣傳葡萄文化,使觀光功能盡現,產業求精、求高效,體現現代精準農業體系研究,建立資源節省、環境友好型新型葡萄增長方式。

4.2 實施葡萄標準化生產、產地標識控制葡萄產業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建立質量可追溯系統。實施產地標識:即在包裝箱上清楚標記生產農戶、產品名稱、地點、產品標準、等級及所屬村鎮等信息,在銷售過程中如出現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或以次充好等均能追查到底,引導葡萄種植戶堅守誠信。

4.3 以節約水資源和以防沙化為核心的資源環境問題我國種植葡萄兩大優勢產區——西北、環渤海灣地區均處於淡水資源短缺和水危機區。西北產區葡萄單位面積耗水量達1000m3/667m2,甚至高達1500~2000m3/667m2,東部一般為400~500m3,均成倍超出我國耕地平均擁有的淡水量。在改變栽植方式、架式基礎上,利用現代節水、保水材料及選擇抗性砧木等現代科技技術,可使耗水量成倍或大輻下降,使葡萄產業邁向“雨養、旱作”農業和節水農業之路。我國葡萄栽培技術與世界葡萄主產國及其它果樹栽培的不同點是生長期需進行反覆的夏季新梢、副梢摘心,勞力投入過高是阻礙葡萄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實踐表明,通過土肥水精準數字調控與營養結果調控,既可實現物質資源的節省,又可實現中庸樹勢的夏剪簡化和人力資源節省。

4.4 品種區域化、砧木化與苗木標準制度化要求,我國在實現釀酒及鮮食品種區域化方面與世界接軌。葡萄大氣候區劃和農業部組織的葡萄優勢產區規劃,對葡萄產業向優勢區轉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品種區域化,釀酒品種在區域化基礎上的地塊區化(亦稱地理區劃)則十分薄弱。這是導致品種、酒型、酒種單一、雷同、無特色的重要原因。它不僅影響葡萄品質的提高,也影響商業品牌的樹立。大氣候區下的小氣候區、生態區的劃分,釀酒葡萄的地塊區劃及品種、砧木配置與栽培技術、加工工藝技術配套,是提升我國葡萄產業水平,增加產品信譽度的重要舉措。近幾年,葡萄根瘤蚜、低溫凍害在我國一些地區時有發生,這主要是苗木繁育制度不健全,苗木立法、執法不嚴的後果,也是我國絕大多數產區沒有套用抗性嫁接苗栽植的嚴重後果。
4.5 現代葡萄產業的精準農業模式是發展趨勢,我國葡萄生產還處於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階段,在新農村建設的形勢下,現代裝備農業進展較快。南方以長三角為核心的高科技密集區在避雨設施栽培及避雨設施條件下開展葡萄根系限域栽培,實施了數字施肥、數字用水、數字用土和樹體管理的數位化、標準化。北方地區及高寒山區在葡萄設施延遲、設施促成及相應的配方施肥、灌水等方面實現研究與產業突破,並在設施免災、減災,設施增溫、增光、節水,促進農民創建穩產高效田等方面作出貢獻,並將現代農業裝備、材料、技術套用於露地鮮食葡萄、釀酒等加工原料生產和產後加工產業。
育苗基地育苗基地
研究所的宗旨是:立足高效農業,造福億萬人民。

2000年初,研究所領導班子及高管人員,在年會上一致通過了再研發一個葡萄新品種的決議。以徹底解決葡萄生產當中的各種難題。利用航天育種原理,人為刺激誘導芽變新技術,培育出17個芽變品種,經過8年風雨兼程和新技術栽培、結果經驗,成功篩選兩個結果性能穩定,結果早,無大小年,高抗寒,高抗葡萄5大病蟲害,每年能結二次果的早熟葡萄新品種,“果豐2號”、“果豐6號”(超大果粒)黑紫紅色,香味濃,不裂果,耐貯運,貨架期長,徹底解決了每年因埋土防寒出土上架用工量大,病蟲害難以防治造成毀園,每年只能結一次果的弊端。該科研成果已經申請專利,並註冊了“果豐”商標。獲得了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勵及政府領導佳獎等殊榮。在生產和推廣當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好的為增加農民的收入和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