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蔗根線蟲

大部分植蔗區都有發生,由於蔗地的長期連作,導致此病在南方蔗區發展迅速,給果蔗生產和品質造成一定的損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果蔗根線蟲
生物特性,病理特性,發病規律,預防治療,

生物特性

據廣東、廣西、福建和台灣等省的調查,為害蔗地的線蟲主要以下8大類:矮化線蟲Tylenchorhynchusspp.、螺旋線蟲Helicotylenchusspp.、根結線蟲Meloidogynespp.、劍線蟲Xiphinemaspp.、根腐線蟲Pratylenchusspp.、穿孔線蟲Radopholusspp.、腎形線蟲Rotylenchusspp.、毛刺線蟲Trichodorusspp.
其中以矮化線蟲分布最廣。矮化線蟲的蟲體是圓筒形,體長0.5~1.77毫米,體寬約0.03毫米,體表環紋清楚,有4~6條側線,有長0.016~0.027毫米的粗大口針和發達的基球部,尾短有賁門,有對生的2個卵巢。雄蟲與雌蟲體形相似,雄蟲的尾稍彎曲,雌蟲的尾圓形或圓錐形且末端鈍圓。本病原線蟲除為害果蔗、甘蔗外,還可以為害菸草、番茄、甜菜、甘薯、豆類、瓜類、香蕉、鳳梨等數百種植物。

病理特性

1.地上部分的症狀有2個方面:一是失綠。在病害後期,葉尖乾枯,葉片變黃色,植株的黃化是由於營養不良引起的。二是矮化。受線蟲為害的植株,葉片變細,植株矮小,與健康蔗混在一起,整塊蔗田植株大小參差不齊,這種情況在苗期尤其明顯。三是凋萎。在當天蒸騰壓高峰期或長期缺水期間可觀察到此症狀。
2.地下部分的症狀有4個方面:一是出現根瘤。由於線蟲的為害,在靠近主根根尖處膨大,形成一小橢圓形的球狀物。二是蔗根粗短。這是由於側根剛從主根長出時則被線蟲取食,結果整個根群沒有側根。三是根部出現傷痕。根的傷痕是線蟲侵入根部而聚集在一個窄小範圍內引起的。四是根部的表面壞死。這是由於數種不同的遷移性線蟲從根的外面進行吃食所引起的。

發病規律

矮化線蟲以成蟲、幼蟲、卵在宿根蔗蔗根或蔗根際土壤中越冬,越冬後的幼蟲和卵都是本病的初次侵染來源。
線蟲病自蔗種長出蔗根即可發生。線蟲幼蟲一接觸到新長出的幼根,立即用口針刺入幼根表皮取食,營根外寄生生活;同時,線蟲還向蔗根注入其食道腺分泌液等有毒物質,使蔗根細胞液化而死亡,蔗株生長受到抑制。矮化線蟲大多在根際土中交配產卵,每頭雌蟲可產卵400~700粒。從卵孵化的幼蟲在卵內發育而完成第一次脫皮,出卵後即為二齡幼蟲。二齡幼蟲在蔗根際土中尋找新長出的幼根進行侵染。二齡幼蟲經過2次脫皮變成四齡幼蟲後再經1次脫皮即為成蟲。在粘質根際土中,在18~28℃適宜條件下,完成整個生活史需要22~28天,成蟲一般可存活46~55天,每年完成4~9個世代。
矮化線蟲在根際土中自行很慢,一年內最大移動範圍不超過95厘米。本病的遠距離傳播通常藉助於流水、病土搬遷、農機具沾帶碎病根以及沾有病土的蔗種等進行傳播。
矮化線蟲大多分布在蔗地土壤深0~60厘米處,以距地表5~35厘米處為最多,有的蔗地在深至80厘米處仍可查到。
連作是累積病原線蟲的主要因素。在蔗區,受線蟲為害的產量損失率隨著宿根種植年限和連作次數增加而增大。

預防治療

1.栽培措施有4條:①輪作,實行輪作是防治線蟲病的最經濟和有效的措施,因為輪作改變了線蟲生存的環境。生產上可採取與較抗線蟲的作物輪作,如水稻、玉米、洋蔥等作物。②暴曬土壤和休閒,土壤溫度超過46℃,線蟲則難以存活,所以在收穫後翻犁蔗地,使蔗根際土和深層土曝曬,可大大降低土壤中線蟲的密度,另外,在收穫後使蔗地休閒,使土壤中的線蟲缺乏寄主而無法大量存活。③增施有機肥。增施有機肥,不僅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還有利於線蟲天敵的繁殖,從而減輕線蟲的為害。④清潔田園。收穫後對蔗地進行翻犁,應將蔗蔸撿出集中燒毀,減少病蔗根中的線蟲傳播。
2.生物防治施放人工培育的線蟲天敵,目前人工培養捕食蔗地線蟲的真菌已進入了實用階段,因此在蔗地施放此種真菌,可以使蔗地中矮化線蟲的數量顯著減少,減少為害。
3.藥物防治:在種植時撒施於蔗種兩旁或在宿根蔗蔸兩鍘開淺溝撒施殺線蟲藥劑,利根砂,施藥後立即施有機肥覆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