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營養診斷方法

果樹營養診斷方法是一種測定和判斷果樹營養狀況的科學方法。可分為營養元素診斷和綜合診斷兩種方法。其診斷標準劃分為適當、不足和過剩。①從40年代開始,廣泛使用“葉分析法”,即在營養枝上確定有代表性節位和有代表性時間採集樣品進行化學分析,測定各種營養元素,並以乾物質含量為計算單位,與標準對比,從而診斷出各種營養元素的含量屬於哪種標準。這種方法要結合分析土壤和其他栽培技術方法進行綜合判斷。②樹相形態診斷法。這種方法是按果樹生長量、葉面積、葉色、葉光澤、葉色轉變和果實的狀況來進行營養診斷。如新梢生長量不足,葉小而黃為缺氮;葉色暗綠、無光澤、質脆為缺磷;果實味淡、著色差為缺磷;發生苦痘病缺鈣;縮果病為缺硼等。

在計算生長量過程中,頂梢幼葉由黃綠轉綠的連續節奏和光澤度,都可作為氮碳營養狀況的診斷指標。生長量適當,葉片足夠大,質厚而光澤,果實大小整齊,著色良好,果糖充足,枝短而壯,均為營養優良。樹相診斷還可從物候節奏的協調程度來判斷,營養良好的果樹表現為節奏清楚,長勢協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