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路大厝

林路大厝

林路大厝,位於南安省新鎮滿山紅村後埔自然村,是閩南古民居的代表之一。林路新加坡著名華僑建築家,其故居俗稱林路大厝,建於光緒年間,占地約6.5畝,由多座建築合成一整體建築群,共有大小房間九十九間。牆為花崗岩和紅磚結構,樑柱有鋼筋水泥與木構混合,硬山式與歇山式屋頂,穿斗式木構架,地面鋪飾進口花磚。裝飾富麗堂皇,具中西結合建築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路大厝
  • 地理位置:南安市省新鎮滿山紅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6.5畝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門票
  • 公交線路:21路
簡介,閩南大厝,現狀,

簡介

林路(?~1929年)字志義,因捐輸清廷獲賜名南安南廳後埔村(今屬省新鎮滿山紅村)人。約生於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19世紀後期南渡新加坡,初從事建築業,嗣兼制磚瓦,開設福安磚窯。20世紀初開設永盛興、華林行等商行,經營橡膠土產,晚年增開餅乾廠,均有成就。
位於南安的林路大厝位於南安的林路大厝
光緒末年,林路在家鄉後埔村建造一座半宮殿式民居,即“林路大厝”。中間為正屋、疊樓,兩旁為祖廳、書房,共有房屋99間。主體建築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全部工程至民國初才完成,建築材料採用鋼筋、水泥、紅磚、釉瓦,不用杉木,開泉州建築風格之先。南安一帶曾流傳“有林路富,無林路厝”的諺語,充分反映其建築的獨特與華麗。林路在廈門鼓浪嶼田尾亦建有鋼筋水泥樓房,以供國內部分眷屬和子弟返鄉讀書居住。

閩南大厝

林路大厝位於福建南安市省新鎮滿山紅村,建於清光緒戊申年前後(1908年),全部工程至民國初年完成,距今102年大厝前後三落(進),有住宅、宗祠、花園、書房、梳妝閣和亭台水榭等,占地6.5畝,共有大小房間99間。當時建厝時所需的牆磚、地磚和水泥,均運自海外,可見當年林路的林路富貴顯赫。如今,大厝僅存民居3座,宗祠和書房各1座,占地面積不到原來的一半。雖然林路大厝歷經百年風雨,附屬建築都已被拆除,圍牆也沒了,但現存的宗祠、住宅、書房三座各自獨立又互為一體的漢式古大厝成“一”字形整齊排開,東西長200米,碧瓦紅牆、飛檐翹脊,依稀可見當年風光。
林路大厝林路大厝
林路身為著名的華僑建築家,林路大厝在傳統的閩南建築風格基礎上求新求變。與傳統的閩南大厝不同的是,林路大厝主體廳堂建有二樓閣樓,東西護厝的前端也各蓋有六角形角樓,在富有閩南特色的大厝(古厝)中暗含一點西式洋樓的味道,別具一格。整個建築群典雅、古樸、精湛、壯觀。林路大厝的另一特點是它集宗祠、住宅、書房、水榭池亭於一體,且設計了防火通道,結構完整、布局合理。據《南安縣誌》載,大厝創建者林路新加坡著名的華僑建築家。據林路的後人介紹,林路從小家境貧困,靠給大戶人家放牛、撿柴餬口,深知沒有文化的苦楚。於是他特別注重興教辦學,特意建了一座大厝(古厝)專門作為書房。書房的建造別具一格,為二進三開間硬山頂建築,穿斗式木結構,厝前建有小花園,中部有一方亭,還有假山流水,花鳥魚蟲,後進為二層樓閣。很可惜後進已經倒塌,只剩下一堆殘垣斷壁。據說這座書房名為“養浩齋”,不僅供林路子孫使用,還供全村孩子使用,他出資聘請私塾先生,對後代進行啟蒙教育。林路的十多個兒子都在“養浩齋”就讀,其中最出名的是他的第十一子林謀盛。林路1929年病逝,林謀盛繼承父業。抗戰爆發後積極參與抗日救國,最後不幸被日軍逮捕,壯烈犧牲。他的親屬多人同時被殺害,可謂一門忠烈。為紀念這位抗日英雄,在新加坡的伊莉莎白公園建有林謀盛烈士紀念碑。林路的後代多數生活在新加坡及歐美等國家,只有第四世裔孫兩家仍在故里居住。林路厝設計精緻,尤其它的梁坊、斗拱、雀替等木構件雕工十分精細,流光溢彩,富麗堂皇。巧妙將外來設計和閩南傳統建築結構的融合在一起,自成一家、獨到精闢,堪稱中外合璧的典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林路厝林路厝

現狀

林路大厝歷經百年風雨,且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附屬建築都已被拆除,圍牆也沒了,但現存的宗祠、住宅、書房三座各自獨立又互為一體的漢式古厝成“一”字型整齊排開,那碧瓦紅牆、飛檐翹脊在陽光下仍熠熠閃光,依稀可見當年風光。
布局自成一家黃德鵬(泉州市旅遊協會副會長):“有林路富,無林路厝”這句話點出了這座建築的獨特之處。林路厝設計精緻,不僅建有後花園前花園,花園中還有假山流水,同時還設計了二層建築、多邊形角樓。並且它的梁坊、斗拱、雀替等木構件雕工十分精細,流光溢彩,富麗堂皇。林路厝的巧妙之處是外來設計和閩南傳統建築結構的互為融合,自成一家、獨到精闢,堪稱中外合璧的典範。環境幽雅,適合人居。
林路大厝林路大厝
結構完整、布局合理是林路厝的另一亮點。它集宗祠、住宅、書房、水榭池亭於一體,而且還設計了防火通道。雖然林路的後人盡力在保護、修繕這座古厝,但是林路厝的老化損壞程度也不斷加快,還需要更多的人來做這個工作。單靠業主是不行的,泉州古民居是我們泉州人共同的財富,每個人都有責任來保護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