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精品書系武則天傳

林語堂精品書系武則天傳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原為唐太宗的妃嬪,太宗死後,出家為尼。高宗繼位,復被召入宮。為取代皇后位置,武則天一步步實施獨攬大權的計畫,皇宮成了陰謀與暗殺的場所。本書寫她的暴虐兇殘、蠻橫無恥,深刻分析了這位女皇帝的苛酷心理。

圖書簡介,編輯評論,作者簡介,目 錄,基本信息,圖書摘要,

圖書簡介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原為唐太宗的妃嬪,太宗死後,出家為尼。高宗繼位,復被召入宮。為取代皇后位置,武則天一步步實施獨攬大權的計畫,皇宮成了陰謀與暗殺的場所。本書寫她的暴虐兇殘、蠻橫無恥,深刻分析了這位女皇帝的苛酷心理。

編輯評論

她臨危不慌,計算精確可靠,穩打穩紮,方寸不亂。殘忍與聰明、瘋狂與冷靜,在這個無與倫比的女人身上得到了驚人的統一。不同的人會對這位中國的第一個女皇作出不同的評價。 武后從容鎮靜,老成練達,雖然難以洗滌其殘忍毒狠之罪,卻是人人敬佩。 文學大師林語堂最智慧作品,武則天傳記獨特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入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l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目 錄

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
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
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
第五章 為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
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
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
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
第九章 開刀
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
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
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
第十三章 大清洗
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
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
第十六章 封山大典
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
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
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
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
第二十二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
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
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
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
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
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
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
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
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
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
第三十一章 公眾輿論
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
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
第三十四章 授國大典與禁止屠豬
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
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
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
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
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
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
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
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
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
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
第四十五章 精彩的半小時政變
武后謀殺表一
武后謀殺表二
武后謀殺表三
初唐世系略表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9-08-01
·版次:1
·總頁數:214
·印刷時間:2009-08-01
·印次:1
·字數:145000
·ISBN:9787535440020
·大小:16開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
在過去數十年間,殘殺紛亂,詭詐爭奪,大唐皇室勢將中道淪亡,真使人肝腸痛斷。現在我(邠王守禮)決心把那些年間的回憶寫出來。過了二十四年之後,現在在當今玄宗皇上御臨之下,天下太平,萬民安樂,我輩唐室王公才得重沐皇恩,再享榮華。我們這一些老一輩的人,親身經過那些年月,真覺得往事如噩夢一場,幾乎無法信以為真。許王素節之子堂兄郢國公瓔也蒙上天嘉佑,得以幸全。在當年一次大屠殺當中,他父親與先父同時遇難。瓔為人仁厚,曾經幫助過很多王公的子孫。他也是早喪雙親,伶仃孤苦,飽受恐怖飢餓之苦,在中國南海之中,海南孤島之上,在亞熱帶灌莽叢林內,徘徊躑躅,寂寞淒涼,心裡時時覺得如罪人之子,姓名之上,也蒙羞帶垢。他母親和九個弟兄同日遇害,他自己和三個幼弟被放逐海外。近來他和我常把杯共坐,談論驚人駭世的祖母則天武皇后。他對他父親的所作所為極其仰慕,頗以為榮,正如我對先父一樣。他父親和先父賢王同時攝政在朝,都是當代通儒。學問地位有什麼用呢?他父親身受絞刑,先父被迫自縊身死。今日我倆追談往事,正如舟子白海上驚濤駭浪中得幸歸來,暢談當時情況一樣心情。
一個人怎樣寫自己的祖母呢?如果祖母是個娼妓怎么辦?在皇室里,連當今皇上玄宗皇帝在內,雖然對祖母的子侄等我們不諱言他們的背逆,對祖母卻不可出言不敬。說話的時候,有人偶爾提到祖母的名字,大家立刻肅靜下來,因為她是我們的祖母。不過,我個人對這件事並不太拘謹,因為她是不是我的祖母,頗可懷疑。我頗為相信先父是武后之姊韓國夫人所生,不是武后生的,此點以後在書中交代。
現在,我必須說一下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人們都以為我有一種洞察先兆的能力。有一次在今年四月,天氣晴朗乾燥。玄宗皇帝的皇兄歧王來訪,我微微覺得不舒適,心緒不暢快。我說:“我敢說天要下雨了。”果然不錯,才過了半天的工夫,天就變了,大雨傾盆,一下十幾天。在另一次吃飯的時候,我向歧王說:“不久天要放晴了。"當時天空沒有一點兒放晴的樣子。歧王不信我的話。我說:“你相信吧,沒有錯兒。”第二天,果然雨止天晴。歧王告訴皇帝陛下,說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皇上問我是不是。
我說:“我並沒有道法仙術。只是年輕時在東宮幽禁的時候,一年之中總受武氏兄弟鞭打三四次。當時陛下年紀太小,還不記事。傷疤後來是好了,可是留下了病根兒。天氣一變,就渾身徹骨疼痛。天要放晴了,我才覺得輕捷。不過如此而已。”我又補上一句說,“謝謝祖母老人家。”
空氣立刻緊張起來。好像我有什麼失禮之處似的。
我並不相信我們應當這么拘謹。皇上對我很懇摯,就跟對其他諸弟兄一樣。當年就是玄宗皇上他本人帶兵進宮,在突然襲擊之下,結束了武氏亂政的殘局,撲滅了餘黨。他內心何嘗不深恨武懿宗、武三思?有一次,他十幾歲的時候,被放出宮去祭謁太廟,他本人和隨從都被武懿宗橫加阻擋。那時武氏正權傾一時,氣焰萬丈。他當即怒斥武懿宗說:“你好大膽!這是我們的祖廟,李家的祖廟!與你有什麼相干?”但是現在他不願我們提到祖母的事情。傳統看法都認為祖先所作所為不會有過錯——這又何必?不論如何吧,我若不把祖母武后她個人生活的或政治上的非常奇特的行為措施,和她那驚世駭俗的勛功偉業,坦白忠實地寫出來,這種回憶錄就根本不值一寫了。
時代已經變了。武氏宗族已然過去,雖然仍為人所記憶,但已埋葬入土,長此已矣。當年一提到祖母,我們就心驚膽戰。如今追憶當年,她只像一個勢窮力蹙的魔鬼,已經消失不在了。有時候,她的暴亂奢侈,她的剛愎自用,看來甚至滑稽好笑。她愛生活,生活對她一如遊戲,是爭權奪勢的遊戲,她玩得津津有味,至死不厭。但是,到了終極,她所選擇的遊戲,並不很像一個頑強任性固執己見的婦人統治之下的一段正常的歷史,倒特別像一出異想天開的荒唐戲。她當然是決心要做一個有史以來最有威權最偉大的女人。她之終於失敗,絕不是她的過錯,她的武家全族之中沒有一個人有她一半的智慧,一半的個性,一半的才能。
現有我清閒無事,寫下那些往事的回憶,正好使得我有事情做,這樁工作既是值得做的事,我又覺得勝任愉快。我相信對我一定很有益處。我當然不敢希望寫出一部像先父編的那部詳贍淵博的《後漢書注》,要藏之名山,傳諸後人,我只盼望據實寫出來我當年知曉的那些人的秘史和那些值得記憶的故事,尤其是我們皇家的情形。關於我自己的話,就此為止。
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在大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24年),在秀麗的終南山里,那蒼松綠柏環繞的翠微宮裡,先曾祖父太宗皇帝正在含風殿染病在床。那座行宮是祖父的避暑宮殿,和長安有一溪谷相通,溪谷之中,風光佳絕,清流橫貫谷中,清澈見底,潺湲成韻,自山巒間瀉下,流往長安南郊,南郊近珠江湖一帶,別墅山莊,櫛比鱗次。終南山再前行,並於峰巒嵯峨的太白山脈。但終南山在長安附近,高出長安約有一千尺,自為一平原,隱僻幽靜,別成一天地。終南山這所行宮,構造簡單,是一座農莊式的別墅,用一座舊宮殿拆下來的木材建築。太宗皇帝一向作風如此。以大唐一代開國君王之尊,宮殿樓台,決不求其輝煌壯麗。自己居住在隋朝遺下的宮殿里,數處小補加修,已覺稱心滿意,因為他深知過去數十年中,兵連禍結,庶民飽受塗炭,貧困未蘇,大興土木,必增稅收,並非造福百姓。在皇宮之中,他確曾飭建凌煙閣,但那是為了紀念二十四位開國功臣,因為他們多年保駕,東征西戰,奠定邦國之基,使百姓重享太平之福。太宗皇帝極重道義,修建凌煙閣,純粹是感念當年戰場上的將士和友人。把諸功臣的肖像繪在凌煙閣上,一則藉以慶重臣之功,一則藉以志太宗自己的勳勞。
太宗皇帝兩個月前染患痢疾,雖然有時顯得輕些,但始終沒有完全治好。全身精力似乎都已耗盡,現在虛軟虧損已甚。他覺得大去之日已經為期不遠了。
太宗皇帝今年五十二歲,不幸身染重病。因為身為武人,雖然年過半百,但素質極健壯,對猛將謀士真是深仁厚澤,為古今所稀有。太宗以天縱英才,領袖群倫,為人直爽而寬厚,臣子有過,必坦誠相告,自己有過,也命臣子力諍直諫。太宗御下,英才賢士,濟濟一時,剛毅廉直,盡於朝政。仁聖天子一片愛臣之心,文武百官無限敬君之意。不知為了什麼,臣子雖眾,競覺得集眾才於一身,也不及太宗皇帝之英偉睿智。太宗皇帝在戰場之上,不避石矢煙塵之險,曾親率大軍遠征高麗,又統帥諸將北征突厥,擊潰突厥聯軍,西方拓邊至土耳其斯坦,臨近了裏海。又曾遣將自北部進攻印度,迫使尼泊爾人貢天朝。太宗為人大公無私,平易近人。雖然虬髯如戟,可以懸弓,看來猙獰可畏,實則仁厚愛民,如葆赤子。即此一點愛民之心,就構成了輝映千古的大唐的力量。太宗皇帝深得民心,而人民對大唐皇室的效忠就招致了武氏夢幻的破滅。以上所述正好做本書後文的對照。
太宗一次駕臨一所監獄,看見一些已經判決處死的囚犯。他問他們說:“你們是不是願意看看父母呢?”待決的囚犯狐疑不信。太宗說:“我是你們的皇帝。我放你們回家。回家去看看你們的父母子女吧,明年秋天再來受刑。”
囚犯聞聽,真是驚喜萬分,都被釋還家。次年秋季來臨,又回監獄就刑。囚犯以為罪有應得,都樂於就死,無所怨尤。在當年,一個死因之定讞,要經過地方級三次審判,再抗訴最高審判的大理寺,大理寺要與皇家的門下省的代表和中書省的代表共同審判。太宗皇帝之縱囚還家純系一時的情感,自然不足為訓。但是也可以說此等事不可無一,無須有二,正是太宗寬厚仁德的一股子真情。
太宗皇帝既已染病虛弱,於是想到繼承大統一事。太子為晉王治,太宗駕崩後,即位為高宗。
在家庭方面,太宗皇帝並不幸運。一個心愛的好公主幾年前死去,死時才三十六歲。太宗皇帝的文德長孫皇后真是賢德之至。每逢大臣直諫,觸怒了太宗,她總是支持大臣,力陳大臣是忠君愛國,皇上應當察納忠言。長孫皇后之兄長孫無忌,雖然是太宗的良臣謀士,皇家的肱股,長孫皇后卻永不許她兄長掌權太重。當她病勢垂危的時候,有人提議要請皇上頒布大赦,藉以感動神靈。皇后說:“不可以。這是以我私人之事置於國法之上。人命都由天定。若是行一善而可延長數年壽命的話,我一生從來沒做惡事。若是只憑行善不能修得壽數,祈壽又有何用?’’臨終之時,她遺命葬於山丘足矣,不必廣築陵寢,藉以節省民力。她說,埋葬之義,只不過埋穢物,使不暴露於外而已。長孫皇后不愧一個真知灼見的賢德之女。有如此的賢妻在旁,太宗之聖德偉大自不足怪。但不幸正當盛年,長孫皇后就染病逝世。賢德之名後代景仰不衰,也非無故了。長孫皇后死後,太宗震悼萬分。大臣勸慰之時,太宗說:“我當然知道,人都不免一死。不過,以前在危難之時,皇后始終在旁扶助,善進忠言,如今失一良友,失一夥伴,悲痛曷已!悲痛曷已!”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