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百家飯長大的遺腹子到商界大亨,從家庭婦女到中新文化交流的使者,林璒利的傳奇人生,令人感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璒利
- 國籍:新加坡
- 職業:旅遊業
- 主要成就:創立金航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旗下擁有4家子公司。
1949年出生於福建,是遺腹子。從小,林璒利便寄人籬下。1976年,在新加坡創辦金航旅遊有限公司。
身在海外,林璒利始終心繫中國。她一手打造的“春城洋溢華夏情”,是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平台,被新加坡政府列入“華人春節慶典”四大品牌活動之一,被中國文化部授予“歡樂春節”標識。
從吃百家飯長大的遺腹子到商界大亨,從家庭婦女到中新文化交流的使者,林璒利的傳奇人生,令人感佩。
2016年,紀實文學《林璒利的金色年華》在新加坡出版。這本書用紀實手法,講述了林璒利的成長曆程和創業史。
南通市圖書館館長施沖華表示,“林璒利的故事,傳遞著人生正能量,能讓讀者體會到不屈不撓的意志力、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和直面生活困難的勇氣。”
金航國際集團是新加坡一家著名的旅遊服務公司,旗下擁有金航旅遊業有限公司、新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金航學院、金家園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中國文化報》2014-7-10
6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在北京開幕,新加坡金航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加坡廈門公會會長林璒利出席大會,建議增進中國學生與新加坡華裔學生的交流互動,提高華裔學生的漢語水平。
林璒利是一位積極開展新加坡與中國文化交流活動的女強人。由她倡導、組織的“春城洋溢華夏情”,是一個新加坡華人在春節期間開展的集旅遊、工藝、民俗、歌舞演出、商貿於一體的大型文化活動,到2014年為止已連續舉辦了21屆。林璒利和她的團隊通過“華夏情”這一平台,大規模、長時間地展示,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了中國的文化藝術,讓新加坡觀眾與其他國家的遊客直接了解和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為推動兩國的文化交流、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了積極貢獻。
林璒利祖籍福建晉江,11歲那年被叔叔帶到新加坡。為了生活,她早早地就踏進了社會,開始了在這個蕉風椰雨的國度的艱辛創業生涯。經過多年的打拚,最後她選擇了旅遊行業,並於1976年成立金航旅遊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與中國的旅遊交流,包括組織新加坡人到中國各地旅遊參觀,領略華夏大地的綺麗風光,以及接待來自中國的遊客,體驗熱帶島國的風情韻味等。
也許因為血緣的關係和童年所受到的文化薰陶,林璒利對中華文化有著無盡的眷念和崇拜。新加坡是華人居多的國家,華人占全國人口的76%以上。中華文化是凝聚人心、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而年輕一代的日趨西方化,引起了當地有識之士的憂慮。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加坡政府大力倡導講華語,保留和弘揚華人的傳統習俗。林璒利敏銳地把握了這一有利時機,在時任新加坡社會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莊日昆的倡議和鼓勵下,決定利用自己公司與中國聯繫密切的優勢,更多地把中國豐富多彩的手工藝品和風格迥異的表演藝術引進新加坡,在華人傳統春節期間舉辦一項融合藝術表演、工藝展示、旅遊推銷等功能的大型文化活動。這便是“華夏情”的由來。
認識林璒利女士,始於上世紀90年代我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任職期間。那是1994年春節前,她費盡心力籌辦的首屆“春城洋溢華夏情”開幕,我作為嘉賓參加開幕式並致辭。記得當時,“華夏情”的舉辦地、新加坡著名的商業中心——萊佛士城的圓形大廳里坐滿了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工藝美術家以及新加坡賓客,許多路過的民眾也駐足觀看。來自廈門小白鷺民間歌舞團、雲南藝術團、上海魔術團等團體的藝術家和工藝美術家受邀參加表演,觀眾如潮。後來,據林璒利回憶,當初只想試探性地做一次,不料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這給她極大的鼓舞,增強了把“華夏情”繼續辦下去的信心。
不過,舉辦如此大型的文化活動,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務實在繁雜。諸如經費籌集、禮賓排位、廣告宣傳、藝術品種的選擇、場地的布置,乃至時間、人員的安排等,都需要周密部署、及時到位,還要精打細算,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其間不易,可想而知。然而,林璒利在諸多困難面前從未退縮,她殫精竭慮、事必躬親,常年在中國各地奔波,審看文藝節目,遴選工藝品種,以期讓“華夏情”取得更佳效果,並通過實踐,打造了一支高效、實幹的團隊。2013年6月,她從新加坡來京,與我會面時十分感慨地說,這些年走下來,實在太累,多虧兩國許多部門和好心人的盡力幫助與鼓勵,才走到今天。“現在已義無反顧,只有堅持一步步地走下去,把活動辦得更好。”質樸的語言下,蘊含著多么堅定的信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一組數字可以讓我們感知“華夏情”這些年來的發展變化和風雨歷程:活動時間從最早的18天到最長一屆的48天;舉辦的地點從1處到2處或3處;邀請赴新的中國藝術團組達104起,平均每屆5起,最少1起、最多10起,遍布24個省區市,藝術門類有聲樂、器樂、舞蹈、民間戲曲、武術、雜技、魔術等;受邀前去的中國民間工藝家近1000人,藝術門類包括繪畫、書法、雕塑、陶瓷、編織、剪紙、雕刻等。
2013年,第20屆“春城洋溢華夏情”舉辦時,時任中國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發去賀詞,並表示“自2013年起,‘春城洋溢華夏情’將首次正式使用‘歡樂春節’標識,這標誌著中國文化部‘歡樂春節’活動正式走進新加坡”。2013年6月,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張愛平在京會見了林璒利,對她多年來堅持舉辦“華夏情”,為發展兩國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同年7月,林璒利在新加坡舉辦“春城洋溢華夏情”20周年慶祝晚宴,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許文遠及有關人士在晚宴上熱情致辭,高度讚揚“華夏情”的成果及積極作用。
20餘年的艱辛和堅守,換來了“華夏情”如今的累累碩果。新加坡官方和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對該活動極為重視,活動的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廣泛。新加坡社會普遍認為,“華夏情”為新加坡華人的新年增添了節日氣氛,豐富了春節活動的內容,已成為當地四大春節活動之一。有媒體將“華夏情”概括為展現中華文化風采的舞台、推廣中國旅遊風光的盛會、聯繫新中友情的紐帶。作為這舞台、盛會和紐帶的締造者,林璒利女士可以為之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