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號仰晉,生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陽龍溪(今潮安庵埠)寶隴村人。出生後父母相繼亡故,家境中落,全憑嫂嫂撫養成人。但據志書所載,林熙春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中進士後,授四川巴陵縣令,不久即“以內艱歸”。所謂“內艱”,即母喪(按,俗稱父喪為外艱,母喪為內艱,統稱丁憂,丁艱)。據此,乃母似應逝於他登第授官之後。當然,這也不排除林熙春視嫂為娘的可能。據稱,林熙春為報答嫂恩,登第後還特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養烏耳鰻,抵今池塘尚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熙春
  • 別名:字志和,號仰晉
  • 出生地:海陽龍溪(今潮安庵埠)寶隴村
  • 出生日期:1552
  • 逝世日期:1631
人物簡介,作品一覽,

人物簡介

林熙春在巴陵任上,清理浮糧,豁免差役,很有一番作為,所以丁艱之後,起用為福建將樂縣令。將樂縣是北宋著名學者楊時(號龜山)的故鄉。楊時是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在將樂縣當然影響頗大。林熙春到任後,特為創建楊龜山祠,為楊龜山文集作序;同時整修學宮,十分重視文化教育。
此後,林熙春升任戶科給事中,又歷任禮科、兵科、以至工科都給事。明朝給事中,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掌侍從規諫,有糾察六部弊誤,駁正章奏,封還制敕之權。林熙春在各科給事中任上,“多所建白(建議)”,的確是“格心而致主也”。他見正月初一狂風蔽天,黃沙布地,晝夜不息,而趁機上了《元旦風霾摘陳時政疏》,指出當年無歲不荒,無處不荒,以致“骨肉無親,人畜相食,疾疫枕藉,惡少揭竿”的嚴重情況,勸告皇帝“一下箸,必思有啼飢之赤子,而減膳常殷;一授衣,必思有沖寒之將帥,而賜貂宜切;一馭僕從,必思有野伏之賢人,而弓旌宜勤”;他審閱薊遼總督顧養謙虛報“倭情”以及朝鮮國王李日公有關“賊情”報告,毅然上《參東封疏》,以明代歷朝教訓,說明倭情多變,“創之則中國安,款之則中國不安”,東封斷不可行;他針對導淮(淮河)分黃(黃河)之難,以及中央與地方官員種種不同見解,連上《河工寬限加敕疏》、《河工參道府疏》,實事求是地陳明利弊,力主“寬限勘議”,以制止“按臣(指巡按崔邦亮)謀國過急,巡河請遣非宜”,並懇切請求皇上“天語丁寧(叮嚀)河道諸臣,各以宗社為重,毋以祖陵、民生、運道而稍分岐,同以公事為心”;他見內承運庫傳旨發下花樣,著工部行文山西布政司“織造潞紬一萬三千餘疋”,又上了《請省織造疏》,嚴肅指出“潞紬至一萬三千餘疋,工費當不下二十餘萬金,而竟責備於禾穀半登之山西”,那是“瘡痍未起加派難堪”,進而坦痛地“伏望皇上,垂慈念一絲一縷,盡屬閭閻膏脈;一銖一兩,足活災疲數命”,從而下令工部暫停執行;他見內承運庫管庫事太監孫順等著工部行文西北地方,從速採買回青(顏料,石青中之最貴者,瓷器用以為釉),即上《請免人回採買回青疏》,懇切陳言:“青六百斛,值當數萬”,進入土魯番也好,深入回回國也好,都無疑是“以厚資而探豺狼之境”,“以華語而人侏亻離之鄉”,“以天朝而徼絕域之物”,“焉知其不我侮乎”?然後建議通過甘肅撫按向土魯番、回回國宣威布恩,以待其“真誠上供”。所有這些,“皆關宗社大計”,都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積極建議。在其位,謀其政。作為可以直接向皇帝進言的給事中,林熙春確是盡到責任了。
言官緘默,就是失職。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因諸言官對軍政大事不敢加以評議(陳澤泓謂“因上疏陳言”,又誤!),激惱了萬曆帝,一下子貶斥了34人。御史馬經綸為救言官,慷慨陳詞,又遭“降調”。其時,閣臣上疏解救不了,諫台具疏而不敢上。對此,林熙春毅然於第二年正月,偕率同僚,帶頭抗疏,伸救言官。他在疏中侃侃而言:“陛下怒言官緘默,斥逐三十餘人,臣等不勝悚懼;今御史馬經綸慷慨陳言,竊意必溫旨褒嘉,顧亦從貶斥,是以建言罪耶,抑以不言罪耶?臣等不能解也。前所罪者既以不言之故;今所罪者又以敢言之故。臣等安所適從哉。陛下誠以不言為溺職,則臣等不難進憂危之苦詞;誠以直言為忤旨,則臣等不難效喑默之成習。但恐廟堂之上,率諂佞取容,非君上之福也。”這一來,萬曆帝更加惱羞成怒,竟將林熙春也降調湖南茶陵州判官。從此林熙春稱病家居,一住就是10年,“未嘗隻字入長安”。萬曆三十四年 (1606年),林熙春接量移廣西賀縣的任命,他依然沒有赴任,直至萬曆去世,前後24年(陳澤泓謂家居16年,又誤)閒住家中。
明神宗去世後,光宗即位,改元泰昌。是年(1620年),下旨起用閒置舊臣。於是,年已68歲的林熙春重被起用。他以南京儀制郎中升任光祿少卿。此後歷任太僕少卿、右通政、太僕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
這期間,林熙春雖已年屆古稀,依然敢於直言,膽識不減當年。他在太僕寺少卿任上,就曾上《請蠲畿輔加派並練鄉兵疏》,極力強調“民為邦本”,反對“加派”不斷,深刻地指出:畿輔之民“朝不保夕者已十室而九”,現又加上“馬匹之徵調無已;器甲之繕修無已;車輛之締造無已;豆粟之買運無已”。以至於“援兵繹騷,雞犬靡寧”,“魚驚鳥竄”,而且“益加保甲鄉兵之役”,那未,“民無樂生,業已思亂”,情勢將越來越嚴重了。為此,他再次指出:“民心斷不可失”,應“將加派蠲免,仍發帑金以練鄉兵。”這的確是既解民瘼,也紓君憂的建言。
與此同時,林熙春曾奉旨總理京邊馬政。由於他克盡職守,一月之內,即精選戰馬3萬餘騎。並經武官調試評定,全部合格。在署理東路馬政之時,曾“出巡點馬”抵玉田縣。聞“城內兵變”,新舊兵格鬥,殺傷不少,他毅然“驅車進城”。面對“新兵滿街,擁戟露刃,環列輿前,吶喊請救”的嚴峻態勢,一面詢明情由,許以憐恤,一面“宣布朝廷威德”,嚴肅地告誡:“勿再鼓譟”,如果“甘為亂民,法不爾宥”,遂使亂兵“寂然”。同時,他了解到此次兵變,緣由在於“參將袁應兆之殘虐”。袁押解浙兵援遼,途中逃走逾千,於是在天津招募湊數,並對天津新兵許以安家費用,後又未能如諾,遂演成此次兵變。為此林熙春特向皇上參了袁應兆一本,請求將浙兵逃走和玉田兵變損失,“就應兆家勘產賠還”,並“立殉賜劍”,將應兆正法。
在大理寺卿任上,林熙春針對大理寺案牘如山積的情況,力為厘剔,儘快加以清理,使弊絕風清,並及時上《申飭法紀疏》。疏中本著重民命,保太和,特為“擬民約者八條”,“擬官約者八條”,使有關官民都有約可依,有章可循。
天啟四年(1624年),魏忠賢閹黨之禍日見暴露,林熙春自知無力回天,加上年事已高,故連上六疏乞休,最終獲得批准,告歸前還獲晉戶部左侍郎。據所載,林熙春回到故鄉僅一個月,閹黨之亂也終於暴發。其急流勇退,何等及時。
返潮之時,林熙春雖已是年逾古稀的72歲老人,仍然關切地方民生,致力於一地公益事業。如為潮州爭鹽稅,減里役,使龍溪一地減少里役十分之四。他倡築炮台于海口,以加強海邊防;倡浚三利溪,倡修龍頭、東集等橋,倡建許隴堤橋;倡修潮州文廟、賢良祠、龍溪文昌閣,玉簡峰塔;倡建鳳凰台、三元塔。此外,他還捐修贖佛寺田百畝作為秀才科試資費,並創建龍溪會館。崇禎四年 (1631年),林熙春辭世,享年80(虛齡),朝延特賜“三世尚書”,謚“忠宣”。
三世尚書”坊原在太平路分司巷口,坊南鐫“四朝大老”。“三世尚書”指因林熙春其祖林瓚、父林喬樌得贈戶部尚書。“四朝”,指林熙春歷官於明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個皇帝。“大老”,對資深望重的大官之稱呼;亦指德高望重的老人。坊為四柱三間五樓石坊。明間雀替為石雕龍,其上承托下枋;下枋之上為雙面鏤空的人物故事之中枋,人物造型逼真;上花枋之上正中央系一雙面鐫刻行楷“恩榮”二字豎額的花肚,其上承托石屋面;次間下枋之上各為雙面鏤空石麒麟一對,整座牌坊規模宏大,結構謹嚴,人物、動物雕刻技術玲瓏剔透,令人嘆為觀止。坊於1951年拆除。2006年按原貌重建於太平路分司巷口北側。“三世尚書”下坊枋鐫“誥贈通議大夫太常寺卿林瓚,敕封文林郎福建將樂縣知縣、延平府知府、誥贈通議大夫太常寺卿林喬樌,萬曆癸未進士贈通議大夫戶部左侍郎加贈資政大夫戶部尚書林熙春”;下坊梁鐫“敕贈戶部左侍郎卒贈三世資政大夫戶部尚書”。“四朝大老”下坊枋鐫“萬曆癸未進士、戶部左侍郎,予告,欽賜馳驛;前工科都給事中,詔起光祿、太僕寺少卿,通政司通政,太僕寺少卿,敕理京邊馬,太常、大理寺卿,侍經筵林熙春”;下坊梁鐫“賜祭葬特祠,加贈資政大夫、戶部尚書,謚忠宣,祀鄉賢,楚閩名宦。以子益封太常寺典簿,晉正議大夫;又子佳戶部貴州司事,進榮祿大夫。”坊額右鐫“潮州知府馬鳴霆,同知蔣允彥,通判馬毓峨、林朝銘。崇禎元年立”。

作品一覽

林熙春才氣橫溢,熱心於藏書、著述。所著計有《賜閒草》、《賜還草》、《賜傳草》、《城南書莊草》、《掖垣出山疏草》等等。林熙春的詩寫得很好。不嘲風弄月,注重寫實是其特點。正如崇禎年間禮部尚書姜逢元所說:林熙春“詩不事纖麗,而抒性靈”。他有一首長詩《戊午海嘯歌三十韻》,論詩者常將其作詩史讀,的確是了解當年潮汕沿海地區遭遇地震和海嘯具體情況的難得的第一手材料,不能不說是現實主義的好作品;也是林熙春關心民瘼,敢於為民請命的一份生動佐證。所謂“如欲民瘼達九閽,豈可因噎廢耳目。如欲補救起瘡痍,惟在六卿倡九牧”。“因思旋轉在至尊,何以得竊先賜復。復思蕭條遍九州,更願覃恩蠲稅榷”。這就是吳穎在序其文集所說的“發為詩歌,唯本乎忠孝,悱惻之意,未有異旨”。
林熙春除了注重現實之外,寫景抒懷之作,也不乏佳篇。如《游鳳凰塔謁郭祠》:朝陽棲鳳處,砥柱障川東。影落驚波鱷,光延接彩虹。苹蘩思北斗,桃李憶春風。無限登臨者,千年仰令公。郭祠,就是郭子章祠。郭子章是江西泰和人,萬曆十年至十三年任潮州知府,政尚整肅,吏畏民安,著有《潮中雜紀》,頗著文名。郭子章任潮期間,正好林熙春中進士。林對郭的敬仰之情,可見由來有自。詩中將郭比喻為韓愈,一如學者尊韓為“泰山北斗”;又將郭比喻為郭子儀,稱之為“令公(郭子儀為中書令)”。詩中對鳳凰塔的描繪,顯得很有氣勢。你看,這正是朝陽晨照,鳳凰高棲之處,就如砥柱屏障韓水之東;塔影使波瀾中的鱷魚驚駭,其光輝連線著空中的彩虹。高吟之下,使我們不禁聯想起郭子章對鳳凰塔的題聯:
玉柱擎天,鳳起東山標七級;
金輪著地,龍蟠南海鎮三陽。
名臣文思,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