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烈(民國將領)

林烈(民國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林烈,字捷之(1886-1944年),高要祿步北根村人。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有兄弟4人,他排行第四,鄉間稱之為亞烈四哥。他自小聰明好學,性情剛直,具有愛國思想,青年時在肇慶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成功後參加廣東新軍隨軍北伐,參與各次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烈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886年
  • 逝世日期:1944
  • 職業:縣長
  • 主要成就:加入同盟會
人物簡介,拚死抗日,

人物簡介

1912年廣東北伐軍解散,他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深造,同廣西李濟深、番禺伍觀淇等是同期同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留校任第三、四期入伍新生的軍事教官。廣東籍的軍事將領,有些人當時正在校內學習,可說是桃李滿園,在陳濟棠主政粵時的高級將領中張發奎余漢謀、李漢魂、鄧龍光、黃琪翔以及南京防空司令黃鎮等都十分尊敬這位廉明正直的老師。直至1916年才離保定返粵任教官和營、團長等職務,當時的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稱之為團長公,可見受敬重。
1920年兩廣軍閥混戰,林烈奉命率師西進,把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頭子沈鴻英、林虎、馬濟等趕回廣西,一舉攻克桂省大門梧州,繼而挺進百色、百隘等腹地,所向披靡。於1922年班師回粵,即被晉升為粵軍第11師師長,授中將軍銜,兼管羅獻祥的獨立旅,鎮守惠州飛鵝嶺要隘。
自從陳炯明叛離革命,失去主粵兵權,林烈走避上海,繼轉香港隱居。後悉余漢謀軍部移師江西,兵駐贛南,才於1930年找余求助,復出任贛南政務處副處長和贛縣縣長等職。

拚死抗日

1936年抗戰期間,奉調南澳任縣長。南澳是一個孤島,面積只有20多平方公里,居民僅有3萬(連漁民),日艦日機頻頻騷擾我東南沿海。正是大敵當前,林烈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重,毅然走馬上任,當時廣州的第四路軍總司令部派員來南澳設立一個無線電台,每天向大陸通訊聯繫,並規定上、下午向省府、總部例報海空情報各一次。不久福建金門相繼陷敵,南澳吃緊,縣民驚恐萬狀,惶惶不可終日。當時全島僅有25名治安警察,林烈有及見此,於是急向上級求援,並以師生名義,向駐潮汕的原155師師長李漢魂求助。得到李師長撥來步槍100枝,手榴彈500枚,組成一個自衛中隊。同時也得到省方調來一個武裝較為完備的保全營到島駐守,設定海灘掩蔽部,使日艦不敢迫近,民心才略為安定。
1938年,日本發出“以戰養戰”的侵華計畫,對我沿海各地狂轟濫炸,國勢日趨危殆。5月間,日軍出動軍艦26艘,水上飛機12架,登入艇和汽艇60艘,圍困南澳全島。到6月初,更利用晚間作疲勞轟炸,入夜常派飛機凌空投放照明彈,夾以連珠炮和機槍掃射,使全島風聲鶴唳,雞犬不寧,民眾扶老攜幼,紛紛向山地防空洞疏散。全島軍民誓死守衛海島,後來形勢越來越緊,當時林縣長正雙腿發病,不利於行,對部下說:“情況危急,應要重新部署,離開縣府,立即轉移到羊屹村去。”結果,日軍憑著強大兵力強行登入,南澳失守,主守南澳的保全營亦邊抵抗邊向饒平撤退。
半個月之後,林縣長交代一切事宜,才赴豐順縣湯坑157師司令部進行會審,以分清失守罪責。經過一天的審判,主要責任落在掌握守備武裝的保全營身上,午間保全營羅營長即被處決。林烈則送返廣州由省府和軍總部作最後裁決。
林烈雖然仕途坎坷,處境不盡如意,但由於德高望重,頗受當地民眾愛戴,他對桑梓亦很關懷,曾在祿步圩發動商民開闢兩個新、舊圩農貿市場。集市的開闢,不僅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供給,還將市場的收入全部拔給祿文中學作辦校經費,為促進地方文化、教育事業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也關心文物古玩,在日軍進犯西江之前,肇慶疏散告急,他以省參議名義曾一度將縣珍存的古文物,如肇慶包公祠有大藤鼓、古銅鼎、錫香案等古物一批接回鄉間,藏於廟校,使這批文物得以保存。
日寇占踞西江之後,曾多次到肇慶豪居路林家的“韜園”尋找林烈,意欲請其出山當傀儡。可是有民族氣節與愛國情懷的林老,卻大義凜然,閉門拒絕,為避日偽干擾,遂返北根村隱居。上校軍官伍大佐卻帶著衛兵及其通譯(翻譯),前往祿步北根追查。林烈為避開日寇的騷擾,不敢居家,帶病避入山中,每夜遷移住處,終因體弱受不了山癘瘴氣的侵襲,加上缺醫少藥,竟病死於遠離北根的黃田坑中,終年58歲。當遺體星夜運回故居殯喪時,那個日軍伍大佐聞訊趕到靈前,假惺惺地悼念。林烈寧死不當漢奸的表現,至今仍為閭里所崇敬和懷念。
其遺裔有一子,名達君,居長;一女,名壽珍,居次。達君畢業廣州勷勤大學工科,曾在四川、重慶任工程師,抗戰時調回粵任兵工廠軍械主任,解放前夕隨廠遷海南,後轉台灣任廠長職務。有二男二女:名端倫、端常、端綱、端紀,都先後上了大學。次女壽珍,畢業於中山醫學院,曾任瀋陽空軍地勤醫衛工作,後調遼寧鞍鋼醫療站任主任醫師,1985年曾回過肇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