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心的絲路

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心的絲路

《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心的絲路》講述: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很少會想到“寄情”這樣的字,因為我們忙著課業、忙著戀愛、忙著理想的追求,實在是無情可寄。可是如果我們在青年時代不能認識自己的知趣所在、性靈所趨,等我們進入社會一段時間,婚姻、工作都穩定之後,就會很快地感受到人生的睏乏與單調,接著,不僅工作的熱情失去,甚至連生命最基本的追求也被消磨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心的絲路
  • 作者:林清玄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1日
  • 頁數:155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020095803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心的絲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心的絲路》是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隨筆集,他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心的絲路》共收錄作者代表性散文17篇,另有《我的少年時代》作為後記。文筆優美。體現了作者的人文關懷,對失去的鄉村生活的追憶和懷念,以及對城市化進程的憂慮。

圖書目錄

總序 乃敢與君絕
自序
活出美感
夢之祭典
飛翔的翅膀
心的絲路
炮彈飛車
天佑吾土
夏花之絢爛
溫柔的世界觀
這個世界,我看見了
三好一公道
蘋果落下的時候
城市之心
第二次黎明
身懷寶刀不殺人
半天筍與恨天高
風箏與白雲
一株草,一點露
附錄我的少年時代

序言

1
到屏東去找朋友,發現朋友家門前有一塊廣大的田地,種的全是通菜,而通菜全都開花了。
通菜的花,花形與喇叭花相同,大小則像牽牛花,是純白色的,白到一呵氣就覺得會染上灰塵的那種晶明的白。一株通菜不只開一兩朵,而是上上下下開好幾層的花,使得翠綠色的田園,因為那靈醒的白,顯得無染而貞靜。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通菜開花,但是看到如此盛大、繁華、繽紛的通菜花卻是第一回。
聽朋友說,要使通菜迅速且同時開花,有一個方法,就是移枝,在通菜長大的時候,把母株剪成一節一節,另外種,第二次種成時再剪段插枝,經過三次,它就很快開花了。
“如果不移枝,會不會開花呢?”我問。因為我在台北種過很多通菜,從來沒有種到開花。
“會呀!不過時間就會晚三倍了。”
朋友的話使我陷入沉思,在這個世界,平穩安靜的生活固然很好,但是經過不斷的剪枝、移植、插種,有時卻能更迅速地開花,可見生命的煩惱與變動,往往不是沒有意義的。
我走人通菜花盛開的園圃,聞到了從花朵、花梗,乃至土地內部所散發出來的清香,想到這世界有絕大部分的通菜沒有開花就離開了世界,在這個愈來愈失去理想主義色彩的時代,大部分人也像大部分通菜一樣活著,不知道自己也能開出純潔晶亮的花,從來不能體知內在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糊裡糊塗地在吃喝拉撒睡中過了一生,這真是非常可悲的呀!。
朋友看我那么喜歡通菜花,隨手摘了一枝有五朵白花的通菜,插在我前胸的口袋,這樣,通菜花的香更親切了。
我心裡想“如果人人都能把內在的花開出來,是多么地好!”
文明的創造、智慧的提升、藝術的輝煌,其實,只是經過不斷剪枝移植,讓內在的花從土地上開放出來罷了。
2
自屏東回來,臨行的時候我向朋友說:“很多年前我喝過恆春海邊的港口茶,滋味到現在還未忘記,你幫我找找看,還能不能找到港口茶?”
隔幾天,朋友親自開車到恆春去找“港口茶”,寄來給我。
朋友告訴我,現在“港口茶”愈來愈難找了,因為住在港口附近的人,往往把這些長在自己土地上、被鹹風吹拂的茶看成是“粗茶”,不太喜歡喝。而把從北部來的文山包種、凍頂烏龍、鐵觀音看成是“高級茶”,於是港口茶的土地愈來愈小,幾乎快要停產了。
由於“港口茶”的產量有限,如果被外地的商人買了,一離開恆春,商人就會用別的茶葉和它混合,冒充港口茶,因此一離開恆春,就買不到純種的港口茶了。即使是在恆春,因為茶種與烘焙技術不斷改進,日漸精緻化,將來恐怕喝不到有強烈傳統風味的港口茶了。
從“港口茶”,我幾乎看見了一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我們看到所謂外來精緻文化的侵略、商人的短視、文化交合混充的一些問題。
港口茶不是昔日的港口茶,台灣也不再是從前的台灣,人性在這裡面洗滌、沖刷、動盪,台灣人的價值觀正在一個轉捩點上浮動掙扎。長久以來,我思考台灣人心靈的問題,正如喝港口茶一樣,感覺到一種深切的苦味。
其實,“港口茶”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茶,從我少年時代第一次在恆春海邊喝到時就喜歡了,我喜歡那種苦盡回甘之感。特別是在夜裡飲港口茶,到第二天清晨喉頭還是甘香的,就覺得港口茶有一種卓然的、強悍之氣,因為它經過海風的洗禮,所以能把向天地環境抗爭的力量融入自己的本質之中。
這些天夜裡我都喝著來自恆春海岸的港口茶,有時泡開了茶,把茶葉拿出來檢視,發現那茶葉比一般的茶厚上一倍,這時我覺得發現了港口茶的某種心事,知道它在海岸山坡的惡劣環境中的奮鬥,它仿佛在說:“只要我們的心情活著,就可以生存下去!”
3
與朋友走過一處地下道,見到四肢都齊根而斷的人在乞討,我很自然的,習慣性的,掏錢丟在他紅色的塑膠盆里。
朋友說:“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沒有四肢,怎么樣走下地下道?”
我聽了怔住了:“沒想過!可能是用爬的吧!”其實在這樣說時,我就知道不太可能,四肢皆斷的人,怎么可能“爬”呢?
果然,朋友說:“不是用爬的,是有人抱他下來呀!等到晚上的時候,那抱他下來的人就抱他回去。”
“這有什麼不妥嗎?”我說。
“當然不妥了,抱他回去的人,不是把錢也帶走了嗎?難道說沒有四肢的人還會抱錢走?”
接著,朋友告訴我,現在有一種人經營乞討的行業,他們到處去找那些最可憐的人,像四肢殘缺的、蒙古症的人,向他們的家裡“租”用,一個月付多少租金,或者與他們的家人對半分,經營的人則負責接送和布點。
這段話使我們都沉默了,在午後無人的地下道中,感覺到陰森幽冷,使我為之心酸不已。走出地下道,看到一個手足不全的人在乞討,我還是習慣性地把錢放進他的盆子裡。
“你知道了,怎么還給?”朋友說。
“知道乞討後面的真相,並不能作為停止布施的藉口,何況這些真相併沒有說明什麼。”我說。 其實,我只是不能在乞討者面前轉頭而去,悲憫是我生命的態度,我不太在乎這種悲憫是否會落空。
有人利用愛心行騙,有許多真正有愛心的人受騙,這不表示有愛心的人“無知”,也不表示有愛心的人“被利用”,我們不應該這樣就指責愛心。在這個冷漠的時代,我們應該鼓勵人的悲憫,而不是以少數人的惡來雪上加霜;在這個自私的時代,我們應該鼓勵愛心的布施,而不是勸阻人布施。
那些甚至不能爬行的人,在走過他們的當刻,我只是不忍,不會想到他如何被利用,在那一刻,我的給是純淨無染的,就是那樣的一刻,也就夠了。
4
在我們的時代,有一些抽象的東西正在褪色,例如正義、良知、道德、關懷、愛情、友誼、理想、奉獻等等,雖然人是更有錢了,人可能住更大的房子、開更好的汽車了,可是人不快樂、人的身心不能安頓,最緊要的原因是,人日漸地被世界所奴役了。
其實,那些看來抽象的品質,與物質世界是沒有分別的,就像太陽與光明、茶葉與茶水、海洋與波浪、森林與樹木、歌者與歌聲等等,不一不二,非一非二。那么,為什麼我們覺得現代世界的太陽沒有想像的光明?為什麼這個時代的茶水沒有從前的有滋味?確實是值得深思的。
感受到時代的變遷,使很多人渴求著彼岸、天堂,或者極樂世界;使更多的人沉淪於現實聲色的徵逐之中。很少人想到只要人能中止遊蕩,就能安坐家中;能安坐家中,就是安住彼岸了。
世界雖然在改變,人性卻是千古不易的,人的有限與渺小也不可能改變,如何從現代世界的切面中去看見人的意義、生的價值,乃成為渴望著智慧的人心中的標桿。
我的《心的絲路》大致上是依循這樣的思考:就是面對現實世界,來思考人如何能安頓身心,做世界的清流,乃至於自我完成、完成世界。
文章採用書信體,本來是寫給少年朋友的信,但不只是為少年而寫,可以說是人生的思考錄,想到我們的祖先不只創造了貿易的絲路,也創造了文明的、藝術的、理解與溝通的絲路,是不是我們也可以創建一條心的絲路呢?這樣想,使我每天走在台北街頭,看到人們茫然的表情,都不禁感到憮然。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台北市永吉路客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