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泉(畫家)

林清泉(畫家)

林清泉,1977年生,山東臨沂人,大專文化,自幼酷愛書畫,山水、花鳥、人物三科的功底都相當紮實,能工能寫,能書能文,其中尤擅工筆,近十幾年來主要致力於敦煌、永樂宮、法海寺等壁畫的臨摹、創作與研究,臨摹壁畫數百平方米,其作品曾被日本駐中國大使館、中國人權基金會、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國內外社團及個人收藏。出版有《林清泉的壁畫藝術》、《林清泉壁畫作品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清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7年
  • 職業:畫家
林清泉簡介,作品欣賞,

林清泉簡介

林清泉藝術簡介與壁畫藝術作品
林清泉老師林清泉老師
現為中國立竿見影書畫院畫家 ,他對儒釋道等亦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樂做社會慈善事業。現居北京,為實力派畫家。
遠古遺夢解讀敦煌壁畫
敦煌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十大石窟藝術中規模最大,業內最為豐富的石窟群。它包括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三處。而以莫高窟規模最大,內容也最為豐富。敦煌石窟現保存完好的洞窟還有四百九十二個,窟內有塑像兩千多尊,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如果把這些壁畫按自身的高度連線起來,可以形成一個長達三十公里的畫廊。
現存的敦煌壁畫是包括早在公元4世紀(北魏)到14世紀(元代)的壁畫精品和15世紀(明代)到19世紀(清末)維持、休整時期的一批壁畫殘畫殘跡和因國力衰弱戰亂頻頻使國寶遭到列強竊掠遭遇的壁畫殘骸。據有關文獻記載,敦煌莫高窟是公元336年東晉16國時期,前秦的建元二年,有一位樂尊和尚路過此地,忽然見到金光,若有千佛之狀,就想在此地造窟一龕供奉佛像。後來,法良禪師也來到這裡,又在樂尊的側面開始建造。從此僧人信士相繼開洞,並一發延續下來。至唐代建成佛庫一千多龕。莫高窟經過歷朝歷代藝術家和僧人的開鑿建造,創造出史無前例的佛教藝術,其精美絕倫的雕像及繪畫令人嘆為觀止,是佛教文化藝術傳播史上的一座豐碑。
敦煌是佛教聖地,敦煌藝術,屬於宗教藝術,是人類社會的折射或反射的藝術再現。從敦煌壁畫可以看出具有主觀(宗教精神)與客觀(現實人類社會)兩方面宗教教義的精神主旨。宗教精神要依靠生活的現實去充實和體現,因此宗教中形象意境則取之於現實生活。宗教繪畫是靠畫家們對宗教的理解和認識形象實現於繪畫中,也是宗教利用畫家的生活、感情、技巧和匠心把宗教精神凝結和體現於洞窟壁上。敦煌壁畫就其內容包括以下幾種:
1.佛像畫。佛陀、觀音菩薩、文殊普賢等佛像以及法圖、經變圖的主佛等,沒有過多的情節,絕大多數畫面是各種佛像和禮儀的場面。法式陣容威嚴排列,供人瞻仰,膜拜和供奉。
2.故事畫。(1)佛教故事,是表現佛經中有關佛陀本身經歷的故事,也是修持成佛的體驗及前世經歷。如《九色鹿》、《降魔變》、《飼虎圖》等都是薩捶太子前生捨生愛眾,懲惡揚善,教誨眾生的故事。(2)姻緣故事,是表現佛教中那些修行自持的青年信男信女的感情生活故事。如《比丘尼自殺品》等。(3)社會生活故事,表現是傳記題材歷史故事畫。如《張謙潮統軍出行圖》、《剃度圖》。
3.中國神話故事。如伏羲、女媧的故事,道教的東王公、西王母的故事和青龍白虎等佛道結合的形象,情節故事。在285洞、239洞等窟中都有表現。
4.經變圖。根據一部佛經、創造一幅壁畫,如《法華經變圖》《無量壽經變圖》等畫面。
5.供養人畫像。出資開洞,塑佛畫像的稱為供養人,也常把供養人肖像畫成壁畫,叫供養人或供養菩薩,也稱功德像,如西夏國王等。
6.飛天宮女和樂舞伎。飛天是佛教八部眾天神之一。據佛經上講,她們居住在風光明媚的寶山中,專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每當樂鼓齊鳴,天花紛飛的佛教說法的莊嚴時刻,她們就出現於天空。飛天作為一種藝術形象出現於我國古代繪畫中,應當說是一種傑出的創造,她們的飛,不是靠身上長著的翅膀,而是僅靠她們身上幾條臨風飛舞的彩帶,不論是平地,斜趨、仰升還是俯降,都如同游魚戲水,飛鳥當空,顯得那樣自在,輕盈而又美妙。敦煌壁畫是飛天最集中的地方。在莫高窟492洞窟中有三百七十多個洞窟都繪有飛天,總計四千五百餘身。這些飛天大都畫在洞窟中較高的壁畫,她們配合整窟壁畫起著裝飾的作用,同時也豐富了“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意境。敦煌第321窟和第320窟上的飛天就是整個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代表。飛天在國外已成為敦煌壁畫的代名詞。
在敦煌壁畫中,十多個世紀的歷代畫家的才情智慧,藝術思維、信仰和技巧,使他們的作品釀造、積累培育了敦煌文化的血脈和精神。在這長達十幾世紀的歷史畫廊中,清晰地記載著中國這段歷史和繪畫過程。北魏時期的壁畫多有西域風情,十六國洞窟中的暈染法是自西印度風格技巧,即“凹凸法”。圓臉暈染、痕跡突出,後又有較長臉型的“秀骨清相”,這是內地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造型特點。由於隋代是西域與中原交往頻繁,互相雜糅的時期。因此,這種模式存有明顯的中原畫法和西域染法相互結合的特色,如鼻樑、下頜、白眼睛的“三白小字臉”畫法。唐代的“形若脫筆”豐碩肥美,體型厚實、比例適度的“豐妃之尚”與前代“秀骨清相”的時尚形成鮮明對比。唐代敦煌壁畫創作中有“宮娃賽菩薩、菩薩象宮娃”之說,表現了審美文化意識的時代傾向和追求。唐代中期鼎盛,光彩照人,經五代的沉積到宋代,敦煌壁畫已顯出有失往日創造的開張、自由和浪漫,開始醞釀著新的變化。元代畫風已形成完善中世紀中國氣派的繪畫技巧和法則,明代的壁畫之風已不再分中原和邊遠了。如元代03洞窟表現的緊勁飛動的線描和五彩鑲嵌的耀光和黃河邊上那些永樂宮的畫師同出一轍。
敦煌壁畫富麗輝煌而神秘的色彩,屬於勾染法中大著色的工筆重彩。以石色渲染為主,薄色重疊,最後開臉。這種畫法,使畫面充實,靈動,感染力強。色調多用白、綠、土紅、青、赭石等礦物色。用這些色調和成間色、間色之間再次配比、調協,不管恢弘巨構還是婉轉深情的小品,都表達的淋漓盡致。
敦煌壁畫是中外交流(中原)和邊遠交流(敦煌區域)的結果,到如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歷經千年,她滲透到哲學、文學、倫理學、教育、音樂、美術、建築、醫藥等領域之中。
壁畫圖形這一種表現方法在佛教文化的傳播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它的過去和未來之間傳遞古老的佛教信仰信息。它的傳遞比文字更直接,更形象,容易被眾生領悟。
在社會中,人類更應該去解讀敦煌壁畫,因為他體現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那就是平等與慈悲。在《說法圖》中佛陀右手示現的三個手指也許正與信眾和弟子們解釋三種慈悲。即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其中法緣慈是指由萬法一體感所生髮對物質世界間得慈心;觀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風火,是我本體,體現絕對圓融的觀念。這一觀念與儒家“天人合一”和道家“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的觀念,異曲同工,殊途同歸,是現代人提出“愛地球就是愛自己”的環保意識先覺。佛陀左手下的二個手指頭表達的是不二的理念,即外部自然環境與人本身心是同構對應的。“心淨則土淨,心穢則土穢。”反映唯心主義的哲學觀是同時也體現了辨證思想,要想擁有一個純淨無污染的世界,必須先從思想觀念入手,心境與環境同步,才可以真正生態環境和人類心境的不足。
青年畫家林清泉向三所學校捐書
4月22日,平邑籍青年畫家林清泉向平邑一中、實驗中學和興蒙學校捐贈了他的近作精品集。這套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工筆重彩林清泉壁畫作品集》印刷精美,設計考究,實為林清泉的傾力佳作。
林清泉自幼酷愛繪畫,在北京發展,主攻壁畫,涉及工筆、寫意、書法與佛學等。他對壁畫情有獨鐘,十幾年來對“敦煌”、“永樂宮”和“法海寺”壁畫做了大量的臨摹和較為深入的研究工作。他的繪畫功力紮實,他的壁畫用線流暢圓潤勁健,設色古樸典雅沉靜,造型端正莊嚴,氣象肅穆。他的部分壁畫被中國人權基金會、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等社會團體和個人收藏,深得社會各界的喜愛。
據悉,這次林清泉向每所校捐贈了100本,總價值近10000元。
林清泉的這一善舉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他表示,向學校捐贈壁畫集,旨在為學校的美術教育提供壁畫欣賞方面的材料,以培養學生的壁畫審美情趣和能力。
唐美山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