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藝術風格,藝術履歷,個人展覽,群體展覽,獲獎經歷,公共收藏,主要作品,出版物,人物評價,
藝術風格
林洪錢博士班階段的作品可分成內在思維與外在形式兩個方向來剖析,內在思維上可列出幾種特質:
1.無目的的合目性:林洪錢透過玩具的介質,以遊戲的思維進行無稽式的繪畫語言。遊戲式的概念沒有特定的形式框架去束縛,也沒有特指的意象去建構,而是隨著主體當下腦中所浮現的圖像做布排,以心境「悠遊」的自動性腦力激盪完成創作的目的,創作的本身就是目的,而無其他之目的。
2.心物交融的轉譯:透過對象物的一種「易位」想像,移情的交換過程,完成主體與對象之間的轉置。這過程是審美主體觀照收藏之物,將物的內在規律與主體的情感聯系,至此,心與物得以展開交融。過程中,一方面主體對客體產生作為,移情入物使物人格化,另一方面客體的特質對主體產生介入,使物將原來之屬性與主體的情感產生轉化,彼此之間在心物的雙向交流中,主體情感獲得抒發。
3.缺席成為一種存在:記憶圖式在未被顯現時即是一種「缺席」,而將過去消逝的、不可見的意識重新賦予當下新的詮釋與新的意義。而缺席的再顯現即是新的存在,或者是一種重複後的存在。林洪錢重新將此刻消逝的事物給予了新的語意,是一種新的現實,也成為一種新的存在,這種新現實統整了「曾在」與「此在」的「此曾在」。這「此曾在」具有過去、現在的思維意識,同時也體現於未來。
4.從記憶圖式的再現到現時的省思:林洪錢的作品系列中,從〈封神榜〉到〈凝視的風景〉,藉由神格化來分析自身潛意識的世界,再到對整體文化的思考,從個人的逝去景觀省思現時中種種的異化。是從個人記憶的主體性內觀到思考整個文化主體性所做的轉向,這當中介入了傳統的文化符碼。也就是說他從個人的內在世界放大到全體文化中,自小我之境到大我之境的發展。
外在形式上則可列出三點特質:首先是,一種敘事的劇場景觀:在他的幾個系列中可以看出它以劇場式的構圖方式,刻意突出主要的圖像角色,將賓主的關係拉大,透過明度比、面積比、光照、細節質感的處理來強化主視覺的焦點,增加戲劇性的視覺張力效果,體現出非真實的故事情節,一種「虛構的實境」,將觀者漸進地引入畫面之中,這成為一種「誘惑的形式」。其次,色彩上從外放的童色相到沉穩色調的氛圍:在他博士班的前期作品在色調上趨於彩度高的童色系,符合兒童心理視覺的感官,因此有較多高彩度的使用,色調看起來輕鬆活耀,這種不穩定的特質讓色彩產生了動力感。到了博士班的最後階段,色調上顯得沉穩、安靜,高彩度的不穩定性也漸少,具有一種靜觀式的語境,似乎有意從外顯的視覺觀回向內在的心境觀。
另者,裝裱上強化作品的特質:林洪錢在各系列的裝裱形式都有不同,以〈封神榜〉系列是最為亮眼,這也體現了他所寓意玩具神格化的初衷,在華麗的框形下襯託了神性的崇高感。此外他也用了傳統的宮扇作為作品呈現的一種形制,似乎有意將過去的事物藉由扇子把玩的概念,於手的搖扇中隨時提醒著曾經的故事。但也有的是以簡潔的無框形式作為展示,去除多餘的外框約束,強化了作品本身。
台灣師範大學 藝術學院院長 李振明教授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年份 | 展覽名稱及地點 | 地理區域 |
2020 | 藝旅˙相思-林洪錢水墨創作展,廣藝相思湖美術館美術館 | 南寧,中國 |
2016 | 「北京˙記實契」、台北 誠空間 | 台北,中國 |
2016 | 「拾光˙機器」林洪錢水墨創作展,台灣彰化 拾光藝廊 | 彰化,中國 |
2015 | 「隱形的存在」林洪錢水墨創作展,台灣彰化 德群藝廊 | 台北,中國 |
2012 | 被遺忘的現實」林洪錢當代繪畫展,台灣台北 宣誠藝術中心 | 台北,中國 |
群體展覽
年份 | 展覽名稱及地點 | 地理區域 |
2020 | 水墨經緯-兩岸新時代水墨創作展,廣藝相思湖美術館 | 廣西,中國 |
2019 | 自主空間-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教學研討會暨師生作品展 | 陝西,中國 |
2019 | 水墨轉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暨座談會 | 廣西,中國 |
2019 | 天下˙水墨展 | 北京,中國 |
2019 | 江南憶 兩岸書畫家聯展 | 杭州,中國 |
2019 | 心景˙新境 | 台北,中國 |
2018 | 「墨合之眾」2018墨彩菁英特展 | 台北,中國 |
2018 | 「墨激清流˙清流激墨」 | 台北,中國 |
2018 | 「翰墨˙異采」 | 台北,中國 |
2017 | 2017台北國際水墨大展 | 台北,中國 |
2017 | 「記憶回光˙明日迷航」 | 台北,中國 |
2017 | 台灣彩墨藝術西班牙特展 | 台北,中國 |
獲獎經歷
年份 | 獎項 | 地點 |
2019 |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展 入選 | 北京,中國 |
公共收藏
作品 | 收藏機構 | 地點 |
養兒防老? | 台灣美術館 | 台中,中國 |
原˙生之美 | 新竹市市政府 | 新竹,中國 |
清心靜性 | 新竹縣縣政府 | 新竹縣,中國 |
養兒防老系列-老有所終? | 台中市市政府 | 台中,中國 |
古蹟之美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台北,中國 |
關懷古蹟系列2 | 台南縣縣政府 | 台南縣,中國 |
關懷古蹟系列1 | 台南市市政府 | 台南,中國 |
裝與裝 | 彰化縣縣政府 | 彰化,中國 |
九份之美 |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 | 台北,中國 |
清溪 | 福州畫院 | 福州,中國 |
柿柿如意 | 陸儼少美術館 | 上海,中國 |
MIT台灣志-保育類 | 帝寶文教基金會 | 彰化,中國 |
蕉香 | 台北福華沙龍 | 台北,中國 |
聖甲蟲 | 廣西藝術學院 | 廣西,中國 |
主要作品
作品名 | 作品圖 | 作品信息 |
諾亞˙西遊記 | 2020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未來進行式 青山 | 2019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凝視的風景-駯羅紀 | 絹本、岩繪具/89×79㎝/2017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封神榜系列》〈神者˙能也〉 | 絹本、金箔、岩繪具/167×82㎝/2016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出賽曲 | 絹本、岩繪具/27×27㎝/2016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憶未央-天方卷 | 絹本、生紙、金箔、岩繪具/27×66㎝/2016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裝與裝 | 2007.4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老有所終 問號 | 1999-2005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關懷古蹟 1 | 1996.1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虎2 | 虎2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
美的沉思1 | 美的沉思1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
出版物
出版時間 | 出版物 | 出版社 |
2020年3月 | 《中國傳統繪畫美學及其影響下的創作研究》 | 中國紡織出版社 |
2019年6月 | 《悠遊翰墨間》林洪錢創作集 | 廣西美術出版社 |
2017年6月 | 《拾光˙機器》林洪錢創作集 | 羅杰威爾公司出版 |
2017年4月 | 〈童年劇場〉林洪錢創作集 | 網訊雲端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
2015年6月 | 《逆˙滲˙透-台灣彩墨創作的跨界與集結》 | 台北五南出版社 |
2008年3月 | 《浮生觀感》林洪錢作品集 | 林群設計公司出版 |
人物評價
林洪錢藉由「收藏物」來轉譯當下現實中生活的個人視角與社會所發生的異象,透過「收藏物」的深究、追問「物」與「主體」之間的深層關係,這個「物」不再是表層實用的功能性質,而是主體內在意識的原我性,或是主體內在缺乏、不足的狀態。換句話說,收藏物本身所寓意、象徵的其實是主體內在的一種需求或不具有的狀態,或主體渴望達到的某種境界,抑或是主體自身渴望透過物的想像達到心境的超越。
台灣師範大學 美術系系主任 白適銘教授
在創作中,林洪錢透過「記憶」作為探討其成長背景的起點,在不斷翻閱、梳理及自我檢視的歷程中,考掘存在其中的不同「故事」遺蹟,這些原本潛藏於腦海深處的片段過往,不斷成為清晰可辨的畫面,作為「回憶形象」重新與現在的自我遇合,「歷史」因而被重新建構。再現過往「記憶」所形構的種種故事或歷史,雖然以一幅幅看似各自獨立、缺乏文法聯繫的「回憶形象」而被外顯出來,不過,其背後卻具有同樣的時空場域—童年。童年,可以說是此一系列創作的共同文本來源,蘊含作者成長過程中所有形塑童年記憶的公眾網路,糾結又難以一一釐清。而回溯童年記憶的過程,已將作者帶入既陌生又熟悉的超現實場域,或許因為時間的飛逝與空間的移轉,諸多人、事、物等細節脈絡已不斷消失,所謂的故事或歷史,在表面上因此容易顯得支離破碎。
台灣師範大學 藝術學院院長 李振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