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經濟與管理

林業生態經濟與管理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自主設定目錄外的二級交叉學科,是由生態學、林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業生態經濟與管理
學科概況簡要描述,學科內涵,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該學科學術帶頭人和學術梯隊簡介,學術帶頭人簡介,學術梯隊簡介,該學科培養方案,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要培養環節和學位論文要求,

學科概況簡要描述


  

學科內涵

“林業生態經濟與管理”是由生態學、林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形成,以林業生態經濟複合系統為研究對象,將生態學、森林經營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理論及方法相結合,研究林業生態環境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特徵、功能及相互作用規律,併合理地進行規劃建設與調控管理的科學。其內涵包括:一是研究範圍,屬於多學科交叉的新興邊緣學科領域;二是研究內容,主要研究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經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三是研究方法,本學科研究將生態學、林學、經濟學、管理學等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四是學術地位和作用,該學科的創建與研究,將為我國生態環境的治理保護,以及林業經濟、農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尋求最佳的途徑與模式。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

1.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
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是生態環境效益補償機制的建立和生態服務產品市場化的基礎,也是林業生態經濟與管理科學決策的重要理論和政策依據。近年來,本學科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不同森林生態類型的生態服務價值經濟評價研究。特別是森林、濕地及城市林業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的經濟評價研究等。
②生態系統服務空間異質性研究。各種森林生態群落的分類及各種生態系統服務的分類。包括獲得更準確的特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特定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單價、特定生物群落自然資本的保有數值等。
③生態服務功能非線性及閾值的地區動態模型研究。構建把生態與經濟聯繫在一起的地區模擬模型,以便更好地掌握其中物理、生物過程的複雜動態以及這些過程對人們福利價值的影響,建立包含非線性及閾值的動態的地區功能最佳化與總平衡模型。
④生態環境資產賬戶系統建立及資產評估研究。在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服務受到更大的壓力變得更為稀有時,如何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相應地建構新的會計系統,從而更準確地核算出生態環境系統服務價值成果與成本損失,並制訂出更科學的評估方法及標準使生態環境資產得以保值增值和最佳化配置。
2.林業生態經濟
現階段我國林業建設的主要矛盾是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如何使林業建設發揮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作用,如何使林業生態系統經營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是林業生態經濟研究的主要任務,也是林業生態經濟與管理學科研究的關鍵領域。具體包括:
①林業生態經濟系統經營閾值及識別研究。林業研究者及管理者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通過林業生態環境系統的“關鍵因子”或“限制性要素”開發用以識別林業生態環境系統閾值的經營數表工具,為林業可持續經營與管理確定出不同閾值水平下合理的經營強度,並將所獲得的數據提供給林業經營決策者。
②生態公益林建設的農戶生態經營方式研究。主要是採取何種措施、什麼樣的經營模式以及怎樣的政策保障使林農減少對保護性森林資源直接攝取的商品生產依賴和增加林農間接的森林生態經濟收入等問題。包括:生態公益林建設區的異質性研究;地方林農參與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的有效性研究;不同地方公益林權屬體系安排研究;公益林建設的地方林業體制和自助組織的發展研究。
③林業碳匯研究。包括有關森林碳匯市場化經濟理論的基礎性研究;森林碳匯服務價值的計量與評價研究;林業碳匯貿易的市場結構體系研究;林業碳匯項目CDM(清潔發展機制)、REDD(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涉及的排放)與REDD+(森林保護、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森林碳儲量增加)的評價標準體系研究;林業碳匯資源的產權、計價、核算,以及產業化問題的研究等。
④林業生態經濟倫理研究。可持續發展倫理觀的核心內涵是社會的公平與和諧。其中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可持續發展倫理觀的基本原則。因此,林業生態經濟倫理研究應該建立科學的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倫理價值取向:一是確立人與森林協同進化的生態倫理信念;二是強化林業生態效益補償、生態環境創新的意識;三是生態倫理道德普及教育的有效方式;四是樹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多贏的林業經濟管理理念。
3.林業生態管理
我國六大林業重點建設工程,其中五個是以國家公共財政投資為主的林業生態工程。因此,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使用好、管理好這些公共財政資金,協調好工程區公益林建設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等問題,是林業生態經濟與管理學科研究的重點領域。具體包括:
①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即以保護區的科學管理規劃研究為基礎,探索保護區有效管理的最低限度與社區經濟發展方式及途徑的選擇,構建保護區與社區共同發展的模式與管理機制,以及解除保護區與社區潛在衝突性威脅的政策、制度設計等。
②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參與式管理研究。主要包括:林業生態工程區的異質性研究;地方林農參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管理的有效性研究;不同地方公益林權屬體系安排研究;工程區地方林業體制和自助組織的發展研究;農民參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管理的法規研究;以及農民參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管理計畫及實施的能力培訓研究等。
③林業生態工程項目的RRA\PRA監測評價與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林業生態工程項目管理需要建立一個RRA\PRA(鄉村快速評估與參與式鄉村評估)的管理信息系統,以監測和評價項目在任何時點上的問題和進度,及時協調林業工程項目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目標之間的關係,調整實施計畫。RRA\PRA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可以快速有效地診斷林業工程項目最終實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果。
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質量管理模式的研究。即研究現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積極推行的“報賬制”和“監理制”等管理制度的改革。根據林業自身的特點,研究適合林業生態工程管理需要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的專業監理制度和資金管理模式。

該學科學術帶頭人和學術梯隊簡介

學術帶頭人簡介

1.尹少華:男,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現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湖南省高校重點社科研究基地——農林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是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首批人選;湖南省第一批理論學習服務專家。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林業經濟學會理事;湖南省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管理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循環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南省系統工程與管理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技術經濟與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洞庭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等。是《林業經濟》、《林業經濟問題》、《中國林業經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雜誌編委。長期從事農林經濟、生態經濟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等國家級研究項目3項;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省自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省軟科學研究等省部級科研課題16項,其它科研課題20多項;榮獲省級成果獎3項。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國內知名出版社出版著作(含教材)7部;在國內外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在“林業生態經濟與管理”學科領域有較深的造詣。
2.朱玉林:男,1968年出生,教授,博士。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工業經濟學會理事,湖南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洞庭湖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長期從事農林經濟、生態經濟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的科研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林業局軟科學重點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創新平台基金項目,湖南省軟科學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湖南省社科院重點項目,瀏陽市發改委委託項目,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青年基金招標項目,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指導教師)等十餘項,參與其它科研課題十餘多項;出版著作(含教材)4部;在國內外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第九屆、第十屆中日韓國際經濟論壇特邀演講嘉賓。在林業生態經濟研究領域具有較深的造詣。
3.鄧德勝:男,1956年出生,教授。現任湖南省對外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市場協會和湖南省市場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旅遊協會常務理事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編委等職。近年來,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省教育廳和科技廳等課題6項,參加國家、省部級課題等22項;主持其他課題7項,參加其他課題12項。主編和副主編5部教材和3部專著,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4篇,其中被人大複印資料採納4篇,ISTP收錄5篇,CSSCI和核心期刊上發表51篇,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其他各類獎項20項。1993年被湖南省人事廳和教育廳評為優秀教師。

學術梯隊簡介

本學科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2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0人,具有碩士、博士學歷的教師26人,基本形成了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有3人入選湖南省“121”新世紀人才工程,4人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人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歸國留學人員5人,管理學博士後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
研 究 方 向
姓名
出生
年月
獲博士
學位年月
獲碩士
學位年月
專業技術
職務
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計量 與評價
尹少華
1962.12
2009.12
1998.6
教授
羅攀柱
1963.02
2005.12
——
教授
曾玉林
1963.11
2006.07
——
教授
肖更生
1957.04
2011.07
——
教授
左旦平
1963.09
——
1998.07
教授
林業生態工 程管理
朱玉林
1968.07
2010.12
2005.07
教授
陳文俊
1962.02
2011.06
1995.07
教授
盛均全
1964.12
博士生
——
教授
王 東
1967.06
博士生
——
教授
蔡珍貴
1969.04
——
2004.06
教授
林業企業生 態管理
鄧德勝
1956.10
——
1984.07
教授
廖小平
1962.10
2003.06
1986.07
教授
方勤敏
1959.11
2011.06
2000.12
教授
孫鳳英
1963.05
——
2005.06
教授
方 威
1971.02
博士生
2004.06
教授

該學科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研究林業可持續經營、林業生態系統管理,以及林業企業生態管理等領域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博士應具有堅實寬廣的生態學、森林經營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等基礎理論和林業經營管理、林業生態環境影響評估與分析等專門知識,具有林業生態環境工程經濟評價與林業生態系統經營管理的能力和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並能把握本學科的發展方向與前沿,可獨立承擔和開展本學科前沿課題的研究,並做出創新性成果;具有組織實施重要科研項目的素質和嚴謹的學風。畢業後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或生產部門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課程體系

根據我校博士研究生培養的課程設定及學分要求:①總學分要求不低於15學分,不超過17學分。公共學位課程6學分,專業學位課程4學分,選修課程5-7學分。②博士研究生可以選修第二外國語,所選語種可為日語或法語,但第一外國語為非英語的,必須選英語為第二外國語。③選修課程按照研究方向由導師與博士研究生共同決定。本學科課程體系設定如下:
1.公共學位課程設定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開課院部
現代科學技術與馬克思主義
3
54
1
社科部
第一外語
3
140
1
外語學院
2.學科專業課程設定
類別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
學期
開課院部
專業學位課
學科研究進展專題
2
40
2
生態系統經營專題
2
40
2
生態經濟與適應性管理專題
2
40
2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管理專題
2
40
2
選修課
高級生態學
2
40
2
系統管理科學
2
40
2
生態經濟與管理研究方法
2
40
2
林業生態環境資產評估專題
2
40
2
生態環境會計講座
2
40
2
生態經濟規劃專題
2
40
2
生態環境影響經濟評價
2
40
2
社會林業專題
2
40
2
城市林業講座
2
40
2
森林經營學講座
2
40
2
林業發展史講座
2
40
2
生態倫理學講座
2
40
2
可持續發展理論講座
2
40
2
數學生態學講座
2
40
2
專業外語
2
40
2
培養環節
學術活動
1
中期考核
1
3.補修課程
跨學科或以同等學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需補修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的主幹課程3門,具體課程導師在個人培養計畫中安排,跟碩士研究生上課,但不計學分。

要培養環節和學位論文要求

1.學術活動
學科和導師應儘可能為博士研究生到外單位或外地進行試驗、實習、調查研究、參加學術會議提供並創造條件,使其了解本學科發展的動向,開闊視野,培養開拓與創新的精神。此項活動要納入學科工作中。
為了使博士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學術動態和掌握學科前沿,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至少參加10次學術活動(如作學術報告、參加學術報告會、前沿講座,以及各種專題討論班等),其中必須作1次以上學術報告,經導師、學科和學院評定合格後,方可進入下一培養環節。
2.論文發表
博士生在讀期間必須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發表三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論文,其中必須有一篇在一級期刊上發表;或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發表二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論文,其中必須有一篇被SCI、EI或ISTP檢索。以上要求發表的論文均需署名第一單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作者排序為博士生第一、導師第二或導師第一、博士生第二。
3.培養方式與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建設的發展,博士研究生培養已不是單一的規格與模式,對於科研型、套用型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應採取不同方式和方法,做出不同要求和安排。
培養方式:博士研究生培養由指導老師負責,指導方式採用導師指導和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發揮導師、指導小組成員和博士研究生三方面的積極性。博士研究生指導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要求知識結構互補。特別鼓勵和支持跨學科、跨專業人員組成博士研究生指導小組,以利於進一步擴大博士研究生的知識面,提高博士研究生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採取和國內外同行學者或學術單位進行聯合培養的方式。
培養方法:導師和指導小組成員要關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長,要求他們積極參加本單位組織的時事政治學習、形勢教育和公益勞動等活動。
導師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博士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在博士研究生入學後一個月內制定出個人培養計畫。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採取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並重的方式。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加強博士研究生培養管理,提高培養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有效措施。
考核時間:一般在第三學期對博士研究生進行中期考核。
考核內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和遵紀守法表現、學習成績、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獨立思考及試驗研究能力及水平、第一外語的綜合考試、身體健康狀況等。
考核方式:由相關學院、學科負責人、導師(包括指導小組),對博士研究生進行考核,根據研究方向和論文題目,必要時儘可能聘請有關學科的專家參加考核小組,根據考核結果進行人才分流、合格者繼續攻博,不合格者實行中期淘汰。
中期考核的程式、方法等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執行。
5.學位論文工作與要求
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是培養博士研究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能力、獨立創造能力、開拓進取精神的重要環節。博士研究生入學後,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確定具體的研究方向,選定科研課題,並制訂出個人培養計畫。博士研究生從學位論文選題到申請學位論文答辯,期間不應少於24個月的時間,起始時間以研究生部培養科覆核的論文選題報告時間為準。要求博士研究生在進行論文工作的過程中,在一定範圍內公開做2~3次論文工作階段報告。
博士論文一般在5萬字以上。博士學位論文引用的參考文獻一般要求在150篇以上,其中外文參考文獻一般均應在50篇以上。
博士學位論文集中反應了博士研究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及科研成果,是博士學位的主要體現。
博士研究生在能力方面首先要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要強調獨立性,從收集資料到論文選題;從實驗設計到數據處理;從理論分析到結論提出,都要獨立完成,及時主動得到導師的點撥和升華。
博士研究生的論文,要有創造性成果,真正做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前進”。具體體現是:
①發現有價值的新現象、新規律,提出新的理論或對重大理論有新的發展。
②在設計或實驗技術上有新的創造和新的突破。
③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新工藝,新方法並獲得較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④創造性地套用現有知識,解決前人尚未解決的科學技術或工程技術的關鍵問題。博士研究生要做出創造性成果,首先要敢於創新和突破。
為提高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要抓好論文選題、開題報告、階段檢查、預答辯和學位論文答辯等幾個重要環節。論文選題應注重課題的前沿性、創新性、科學性和可行性;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必須包括課題的來源及立題依據、國內外進展,研究內容、研究手段、技術路線、該研究的創新點及套用前景等。開題報告必須有相關專家參加,對開題報告內容進行充分論證,並做出是否通過開題報告的評語。
論文開題報告與中期考核一同進行。開題報告未通過者,可在三個月後再進行一次,第三次開題報告仍未通過者,取消博士研究生資格。
導師和指導小組應加強論文的階段檢查,每三個月應檢查一次,了解論文進展情況,及時指導,幫助解決論文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一些實際問題,確保論文研究工作順利進行。
在答辯前2個月,提交送審學位論文(按雙盲標準)5份到校學位辦,同時提交學位論文答辯申請表和相關證明材料。由校學位辦組織學位論文評審工作,評審全部通過後方可進行學位論文答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