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榮

林新榮

1970年出生,溫州人。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創作。有作品發表於《詩刊》《青年文學》《詩選刊》《詩潮》《北京文學》等期刊。個人著作有詩文集《擰亮書燈》《抵達》,詩集《羞澀的厚土》《涉水之痕》《側面》《時間在這時候慢下來》《天瑞地安》;主編傳記《詩歌王子陳昂》;詩合集《閃爍的星群》;散文合集《那年,我體會到了堅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新榮
  • 外文名:Lin Xinrong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溫州大學
  • 代表作品:《側面》《詩歌王子陳昂》《時間在這時候慢下來》
  • 性別:男
在世俗中捕捉詩意,人物事跡,

在世俗中捕捉詩意

——林新榮詩歌研討會紀要
編者按:2007年11月10日,由浙江省作協、瑞安市委宣傳部、瑞安市文聯聯合主辦的林新榮詩歌作品研討會在瑞安市華僑飯店舉行,這是省作協第一次為浙南地區的詩人舉行個人詩歌作品研討會。
林新榮,1970年出生,溫州瑞安人,現任瑞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瑞安市桐浦鄉中學校長,從中學時代愛上詩歌以來,就把業餘時間傾注於詩歌創作,迄今已經出版主編了《擰亮書燈》《抵達》《羞澀的厚土》《詩歌王子陳昂》《涉水之痕》《瑞安散文六家》等書籍,而2007年也是他詩歌創作二十周年。
研討會由省作協組聯部副主任、作家文學評論家孫侃、瑞安市文聯主席塗克華主持。省內外詩人、作家、評論家近50人應邀參加了林新榮詩歌作品研討會。《詩刊》、《星星詩刊》、《詩歌月刊》、溫州市作協、瑞安市教育局、永嘉縣文聯文成縣文聯蒼南縣文聯等多家單位發來賀信,與會者探討了林新榮詩歌作品的藝術特色,對其創作成績紛紛作了肯定,一致認為其詩歌意境優美,富有古典韻味,清新流暢,充分體現出其熱愛生活、在世俗中捕捉詩意的藝術追求。

人物事跡

孫侃(省作協組聯部副主任、作家文學評論家):
浙江是個詩歌大省,浙南地區又是浙江文壇的詩歌重鎮,詩人特別多。近二十年來,林新榮對文學的痴迷,對詩歌的虔誠,一如既往。出版了二部詩集,二部詩文集,一部詩合集,一部散文合集。在浙南的詩人裡面,占據了一個重要的地位。所以,我覺得對林新榮詩歌作品進行研討,是很有價值的。
這次研討會,由浙江省作協,中共瑞安市委宣傳部、瑞安市文聯主辦。也是省作協首次為浙南詩人主辦詩歌作品研討會。下面請各位專家、評論家進行研討。
林新榮
商震(《人民文學》事業發展部主任、詩人):
林新榮是站在中國文化立場上寫作的。首先,他的語言,他的審美,他的表達方式是中國的。我很不喜歡有的詩人寫的詩,土不土,洋不洋,經常把一些翻譯詩里的意象拿來用。這一點,林新榮做的非常不錯。站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就要說這塊土地上的話,這塊土地養育了你,你就要為這塊土地說話。
林新榮的詩歌,確乎是在把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說對生命的歷練,作為自己的審美判斷,把這種判斷,作為自己審美的旗幟。這一點在林新榮所有的詩歌裡面,他都表現得比較充分。他不會亂抒情,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痴人說夢。
林新榮的詩抒情,迴避晦澀。他有些很不錯的小短詩。雖然他直接的抒情方式看上去有些空泛,可是你回過頭來再把他的詩歌,重新咀嚼一下,你會覺得這樣寫,也只能這樣寫了。因為林新榮的詩每一行拿出來單看的話,都很稀鬆、平常的。林新榮所選擇的抒情方式,要求他的語言要明快,簡單,直接,沒有複雜的辭彙。這種樸素的直接方式,是他詩歌的一個優點。他的有些詩歌作品你經過細讀、細品,經過反芻,你會覺得是很有味道的。如《懸崖上的樹》,短短几句,就把人的生存狀態、人類的生存狀態、社會狀態、人與社會的關係,表現得很深刻。
張德強(省作協詩創委主任、詩人):
《天瑞地安》一稿,我認為寫得挺不錯,雖為主題先行,卻顯示了他的藝術功力,以抒情短詩結輯的形式表達他對瑞安人文地理的獨特感受,同時也為宣傳家鄉盡了子民之力。這些詩具有強烈的現場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林新榮擅長捕獲生活中看似不經意的尋常細節,有選擇地加以詩化處理,意象清新,構思靈巧,將古典意境與現代技巧糅合在一起,樸實的語言中暗藏機智,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抒情風格。看了第一輯“雲江?溪灘”,我尤其喜歡《笛音里的寨寮溪水》、《古典的寨寮溪和一位旅人》、《清晨,走過二條小溪,早起汲水的姑娘裊娜在桑樹邊》等幾首,實在寫得太美了。
董培倫(省作協詩歌創委會副主任、詩人):
林新榮的詩有三個特色:
第一,短小精幹。縱覽林新榮的全部詩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短小精幹之作,可以稱之為現代詩的絕句,這對當前詩壇上存在的冗長化是一個挑戰。也符合人們在緊張的生活節奏間隙,擠出一點時間來欣賞詩的需求。林新榮的短詩有的是兩句,甚至是一句的例子。這個寫作習慣林新榮應堅持,堅持到底可以創造出現代絕句的精品佳作。像唐代的五、七言絕句,成為不朽之作千古流傳。當然短小不是目的,必須具有詩意,這些超短的詩都似靈感的火花,思考的結晶。像《懷寂寺晨光》,只有四句。
“這鳥鳴就掛在樹枝上
香柔入骨的是
那交叉枝條上的影子
爬到 遠方的那一點”
動詞的巧妙運用,使意象鮮明,準確,到位。把懷寂寺寫得空靈而神秘。又如《一個旅人獨自坐在峽谷邊 》:“一點篝火/ 從黑樹根上竄出 /舞動帳篷的影子 /一疊疊打在旅人的身上 //聽:噼哩啪啦地響……”沒有任何說教,把生活中的感受呈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去聯想去品味,小而精,哲理味,神秘味,這些都是短小精幹的詩的真諦。
第二個顯著的特色:是以白描的手法,將客觀現實詩意地呈現給讀者,不加任何主觀的見解與評語,讓讀者在他的白描呈現中,去品味詩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像《岩鷹》《他的徘徊是為一個人的歸期或者遠離吧》《我喜歡江邊》等。《晨光中的聖井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寒冷總是最先來到聖井 /或許同時還有旭日 //一位年輕的姑娘/它光潔的臉龐/塗滿霞彩//接著河流/亮起來了 /田野 /亮起來了/以及廣場、集鎮 /好像是這位姑娘/一下子把炭火撥亮//空氣中瀰漫著草木的鼻息/層雲的澀氣/金屬的氣味//我們仰望聖井/那傳說中的塔頂/像一位頂天的巨人”全詩通過視覺、嗅覺把晨光中的聖井山的一幅幅可愛的畫面拼接到一處來觀賞,從而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山水的情懷。像《岩鷹》:
“一瞬間
張開巨翅
追趕自己的影子
掠過山岩
影子凝固在一根枝椏上
影子一下子折斷了
飛過大海
影子翔在浪谷間
長喙利齒
下降 盤旋而起
背對著太陽張開巨翅
影子遠遠拋到了身後”
第三個特色:突出詩的細節描寫,更好地表現客觀形象,從而達到給人以形象鮮明印象深刻,終久難忘的藝術效果。像《從筐里拿出一堆沾滿了黃泥的筍》《擦拭頭髮的妻子》《光線》等都屬這一類,特別是《擦拭頭髮的妻子》這一首,寫得活龍活現,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還能聞到那女性特有的香味。
“把濕漉漉的長髮側向一邊
歪著頭,用毛巾一下、兩下
擦拭。頭髮一甩
又轉到另一邊
我鼻中的芳香和妻的愜意
有沒有成正比
我不知道
只知道,那一股一股的
淡淡芳香
撒過來繞過去
使我手中的花茶冷了都不知道”。
當然林新榮在營造詩的形象時,還採用了比喻、通感、擬人化等手法。從而感人。像短詩《豆芽兒》就是其中之一,堪稱神來之筆。“水對‘豆芽兒’”說:/“豆芽兒、快起床”。/豆芽兒醒了/挺了挺身子/探了探頭/外面的世界真奇妙。”
手法技巧應該綜合利用,寫很多詩並不難。難的是寫出很感人的詩篇。一個詩人的名字,應該在他的作品上站立。經典作品不倒,名字頂天立地!
子張(浙工大中文系主任、評論家):
我喜歡林新榮的詩。他的詩短小凝練,用詞精確,意境幽遠,給人以和諧、靜謐、安寧之感。這一點,在他九十年代的詩作中體現得特別好,特別美。他的詩耐讀,他不為湊句子寫詩,而注重對自然、生活的體驗與感悟,一種東方式的體驗與感悟。
林新榮比較善於推敲詞句和營造意境,親和傳統詩學,其詩往往有古典式的意境美。這似乎流露出林新榮的古典情懷。在超越世俗功利之後,能安靜地坐下來,觀察生活,體驗人生,不虛誇,不浮躁。在這樣一種狀態下,他的詩進入了一種類似於禪悟的境界,特別是那些極短的小詩,通過一種類似於“月下歸來僧敲門”的意境,傳達出撞擊心靈的力量。如《涉水之痕》中的《亭》:“茅篷的小亭/三兩個諍友” 只兩句話,唐詩的意境就出來了。乾乾淨淨、清清爽爽。
再者,林新榮的詩歌具有整體感。讀他的詩,難以發現具有爆發力和衝擊力的句子,他好象不大追求這個。中國傳統詩學有所謂“有章無句、有句無章”之說,他的詩可能前者居多。這與他注重整體感有關。所以對於林新榮的詩,最好不要一句一句地去分析它,把它拆開來讀,這樣會破壞它的整體性,而只能去感覺它、感受它。當然這樣一來,有時候也會導致對現代性的排斥。如《注射器》,他把注射器比喻成一種暴力,潛意識中流露出對現代文明的疏離,這可能妨礙他詩歌藝術的突破。
還有,林新榮在詩歌里,突出一種地域文化背景。古老的、具有鄉土特徵的文明,是不是還需要我們的關注?還能不能繼續成為我們精神上的一種資源,這可能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他在散文里有時談到自己的詩風,提到有些讀者不理解他,批評他的詩歌缺乏衝擊力或爆發力,缺少一種宏大的力量,或曰“張力”,言下似有委屈之感。其實,何必刻意去追求這種“衝擊力”呢?。因為人是一種文化動物,總是受到自己置身於其中的那種文化的制約,這就要求你從自己的文化出發,去思考,去寫。林新榮的詩有戴望舒詩歌的氣質,具有柔美的風格,簡約而精緻。這是一種屬於南方的文化,你無法擺脫它,也不必擺脫它。不但不必擺脫,而且需要產生進一步的自覺。與此相關的是,他不熱衷於城市化的、社會化的東西,而比較欣賞自然的狀態,這是他的特點,也是他的優點。更可貴的是,他的詩里充滿一種鄉土氣息,油菜花、鷹、絲瓜是他常用的意象,可能沒有了這些東西,就不是林新榮了,我認為他的這些追求是值得讚許的。
他的詩視覺感很強。但這種視覺感是東方式的,用畫來比喻,他的詩不是油畫,而像傳統的中國水墨畫,但有些時候,又有某種印象派的成分。他還有一種過濾的本事,善於把多餘的東西過濾掉,把最主要的東西留下來,造成了類似於中國畫留白的效果。他的詩鏡頭感也很強,他常常用特寫的方式去掃瞄、去捕捉意象,如《一隻蟹》。也許是他喜歡純淨美,因而在他的詩里往往喜歡“一”,而很少展示“群”或者繁複的畫面。
林新榮寫了這么多年,贏得了很多欣賞他的師友,但似乎還沒有產生足夠大的影響。我想,這或許與他“寧靜”的風格有關,這當然並不可怕,只要堅持走自己的路,靠作品說話,並且不斷有超越自我的自覺,細心揣摩中外詩歌大師的經驗,就會有持續進步的力量。但願他能超越自己,敢於接受時間的檢驗。
樓奕林(省作協詩創委副主任、詩人):
我覺得林新榮過去的詩歌缺乏火候,這火候在哪裡呢,讓人一下子又說不清。他不是沒有自己的東西,而是沒有太多自己的東西,看了讓人總覺得不過癮。昨晚上我看了他的《抵達》,我一震,感覺他的變化很大,有好些詩很不錯,如《回老家》、《閣樓》、《江邊》、《正午的絲瓜地》。他開始用自己的眼光、角度,去觀察事物和這個世界。然後,在這當中提煉出自己的詩意來,我喜歡他的《江邊》,寫得很有畫面感。這種畫面感不是簡單的一幅畫,我覺得像是一張四開的照片,但他把自己拍進去了,照片裡的自己,不是平面的,他把自己的心靈自己的靈魂全部裝了進去,讓人讀到了很多東西。
柯平(湖州師院教授、詩人、詩評家):
林新榮的詩中,古詩的影響很明顯,有很強的畫面感,如《我走過樹下時》這首詩,一個很普通的生活場景,就是寫自己看到老媽洗衣服,站在樹下晾曬,激發出內心的感概,是王國維說的“因景生情”的典範。這首詩的前面幾句,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寫得出來,但最後兩句非常好,“像一道閃電/灼傷了我的眼睛”,這兩句詩看似和前面沒有關係,其實有很密切的內在聯繫,有了這兩句,整首詩的意境獲得提升,言有盡而意無窮,境界全出,是屬於可遇不可求的那種。
另外如《感覺或者幽會》這首詩,寫一隻熱水瓶摔在地上,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小小的意外,作者內心有強烈的感受,通過這個事件,就發泄出來了,這印證了王國維《人間詞話》里另一個有名的觀點,叫“因情造景”。它寫什麼呢,寫的是一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通過熱水瓶摔破這個景象,讀者多少就有點知道了,在這首詩里,其實詩題也是詩句。通過標題,通過對場景的渲染,勾勒,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主要想表達的東西。真正的好詩也許就是這樣,你沒法完全把它弄清楚,只能用心靈去感受。
像《火把》里的那一句,“黑夜在黑夜裡黑著/火把像一匹俊美的小公馬”,寫的多精彩,多優美,詞與物完美結合,讓人看了眼睛一亮。這樣的句子如能多一點,比如每首詩中都能有那么一兩句,給讀者,給詩壇的感覺,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從整體上說,林新榮像一隻質地比較好,業績比較穩定的優質股。他寫了二十年,一直在朝前走,功底紮實,技巧什麼的也早已不成問題。股市里有一句話,叫橫著有多長,豎起來就有多高,他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豎起來的問題。從證券市場的經驗看,就是要有實力的莊家炒,這個“莊家”是誰,我的理解就是一個和你心靈相通的大師,至少是個比較優秀的詩人,在他的詩里,有著你多年想尋找的東西。通過長期的學習,領悟,一下子豁然貫通。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但一旦開通了,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七八塊錢的股票,就能漲到一百多塊。現在我們到這裡來開你的研討會,就等於已經買下了你的股票,因為我們都相信你會成功,會搞大,會漲,讓我們大家都賺到錢。到時,你這支股票就是想不豎起來也難。
拾穗者(甘肅/網路詩人、評論家):
讀詩本來是一種頗費思量的精神事業,它所賦予讀者的是一個妙不可言的時間過程,但在當下這個閱讀泛濫的時代,卻變成了一個有些奢侈的辭彙。當閱讀被網路扭曲為一種掃描式的快速瀏覽、一種急躁和貪婪的攫取的時候,閱讀者的目光就游離了詩歌本身。很少有人在推敲和玩味中,體悟詩人所創造的抑揚頓挫的文字之美了。
林新榮的詩歌是一種能夠使讀者在日趨緊張的現實關係中讓疲憊的心靈“慢下來”的詩歌。——空靈中透著精巧。一種看似不經意的敘寫中賦予他目之所及的自然物象以詩意的光彩。——這較之於傳統詩教的薰陶下批量製作的言志抒情之作更接近詩歌的“生態”。——所以,稱林新榮的詩歌為“生態詩歌”我以為並不為過。他的聰明看似是即興而來,實則流露他平時的慧心。大凡詩人都是敏銳、善感而多情的。——不但對心愛的人多情,對一切生靈多情,而且也對一切無生命之物多情。這種多情來自對生命的關切,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和珍惜,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這種“多情”是個性化的,是對自我生命感受的個性化抒發,無法複製和仿造。在《天瑞地安》這部詩集裡,詩人將洋溢著的詩情潑灑給了那片生養他的瑞安大地,在詩人的眼中,無論是晨光落日、山坡古寺、老井木屋等這些頗具古意的自然物象,還是廣場閣樓、建築工地、集市攤點等這些司空見慣的現代生活場景,無不折射出他滿懷愛意的詩意觀照。他始終捧著一顆充滿愛意的心和江南山水般氤氳著婉約之氣的詩性情緒上路,以長長短短的吟唱構建出了一個“詩意的瑞安”,從而使他的詩歌與瑞安大地相映生輝,相得益彰,共生芳華。
林新榮是有幸的,是瑞安大地孕育了他的詩情。
瑞安大地是有幸的,因為林新榮的詩歌。
劉德吾(蒼南縣文聯主席、詩人):
平實的語言背後,都疑聚著形象。詩歌短小,但反映的世界恰恰不少。
簡人(樂清市作協主席、詩人):
林新榮的作品,我讀得比較早,他一直都生活在瑞安這個小城,無疑是個邊緣寫作的詩人。正是通過寫作,獲得了與現實抗衡的力量。這恰恰印證了布羅茨基所說的:“邊緣不是世界終結的地方,恰恰是世界闡明自身的地方”。馬克?斯特蘭德說:“多就是少。”我們是不是反過來說,少就是多。
林新榮喜歡寫短詩,有的甚至只有兩行,卻給人觸目驚心的感覺。短詩寫作不容易,因為它一瞬間就結束了。我覺得有的人寫長詩,追求宏大性,是一個詩人的心態問題。林新榮的詩凝神,有隱喻。他有時候,整首詩就是一個大的隱喻,使詩歌有了多種解讀的可能。他是位東方體悟式的詩人,他的詩像露水一樣會慢慢地漸漸地滲透過你,有東方的神韻。近來,他開始關注當下,我認為關注當下當然好,但不能摒棄早期的古典情懷,要進入當代,要把當代和傳統兼容,另外,他的語言很民族,是真正用漢語寫作的詩人。
鄒漢明(詩人、詩評家):
林新榮是我同時代的詩人,我看過他的《抵達》,很驚訝,跟他過去的詩歌不相象,又看過他最新的電子文本《天瑞地安》,這本詩集還沒有出版,我個人認為,在他所有的詩集中,這本書最好,這本書的抒情,比較原先的,有了一種變化,不純粹是浪漫主義的抒情,不繁複,它是那么簡約,簡約不同於簡單。他的有些詩非常短,短而有力,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中國古代文化在現代詩人作品中的回應。我在他的詩中看到了他和古人的一些對話,如與高則誠、孫詒讓、曹豳,這些他家鄉的了不起的人物在他詩中出現了。這些人物的出現,為我們剛才討論的詩歌的抒情性加入了一些文化的元素。
從這部詩集看,早期的《涉水之痕》中的古典痕跡,已經逐漸淡化、消失,林新榮基本上從事著他自己理解了的一種現代性的寫作,出色的作品有《巾子山上的兩株樹》,簡潔得很,就寫了兩棵樹,根和上面的關係,以及風來了後的一種搖晃,其實是一種象徵。樹在努力、在堅持,樹提供給讀者一種力量。從《天瑞地安》看,詩的表達方式比照過去,不同了,林新榮變得含蓄了,也變得更加簡約了,毫無疑問,也更有力量了。
陳小萍(瑞安市文聯兼職副主席):
南方的清新、明亮、溫婉、細膩和精緻,幾乎浸潤了林新榮詩歌創作的全部。他的敘述語調和視角都是以南方為背景的。瑞安的飛雲江是林新榮詩歌地理主軸線。古代溫州詩人的詩風,和近代詩歌的觀念和技巧,使林新榮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詩的語言。林新榮的詩是簡潔的。村莊、雲彩、河流、樹林、青蛙、井水、小草,以至於絲瓜地、蘑菇、野石榴等等,這些意象均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體意象。海德格爾說:“人,詩意的棲居。”於是,林新榮也就棲居在他自己營造的清新的、細膩的、柔性的、明亮的、詩意的飛雲江畔。
林新榮的吟唱是隨意而自在的,是直線和具象的,他用柔性和溫存掩飾堅銳、苦痛和抑鬱、還有荒誕。
飛雲江流域和甌江流域正在發生曠古未有的變化,工業化對田野生活的解構,結束了昔日的農業文明,我們的生活變得浮躁、粗礪、猥瑣、污穢,怎樣在唯美與審醜之間進行具有現代意識的尋覓與拷問,應該是我們面臨的課題。
聽林新榮說,新近又有一本以瑞安地域文化為背景的詩集即將出版。相信這部詩集能給人以理性的思考,和開闊的人文視野。在當下,詩人們熱衷於走向表達自我的創作趨向時,希望林新榮的詩能成為永久的文化記憶和追述鄉村文明的深情的詠嘆調。
王小几(詩人):
我閱讀林新榮的詩歌已經有十多年了。在一味“崇尚低下”、“零度敘述”的當代詩壇,林新榮卻堅持自己的寫作路子,執著追求自己的寫作目標,其中詩作顯示著生活的無奈與困頓,很是觸動我。我認為詩歌寫作方式有兩種路子,一種是不斷地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的敘述方式,另一種是一直肯定著自己敘述方式,進行不斷地重複、不斷地加強與凝固一種文本。林新榮是屬於後者。林新榮作品大多是從細微生活、瞬間靈感入手,不斷地進行“村莊式”的細描,使他的作品有了清新透明唯美的質感。像《老井》《傍晚的河灘》《我們坐在礁石上》《我的村莊素描》等。
詩歌需要挖掘,需要對平常事物的開掘和深挖。林新榮似乎要掘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河床。林新榮所挖掘的視角是樸實的,是向後的,隱遁的。林新榮的詩核,就像凹透鏡一樣,聚焦的是一個向後的虛焦點。而不像凸透鏡那樣,聚焦成一個光亮的,顯眼的,向前的實焦點。所以,林新榮的詩歌視角並不是那么光亮、顯眼。
我相信林新榮的寫作是孤獨的。我們只有尋找到那個孤獨點,發出的聲音才會與眾不同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林新榮是幸運的。林新榮擁有了一顆孤獨的,強大的內心。詩歌是屬於內心需要的寫作,只要內心是強大的,寫作者發出的聲音就有可能是強大的,而非他的生活所能左右。很多寫作者一直徘徊在寫作之外,並非他的工作所左右,而是被自己的內心所擠壓。一位真正的詩人,現實中的任何物體,在他的眼裡都是異乎尋常的揪心。只有這樣,在這個鬆散、隨意和庸懶的時代,才能寫出內心的赤裸與真實,才能寫出與靈魂靠近的作品。
創作年表:
1993年,2月,《詩神》月刊社刊授版發表楊遠宏詩歌評論《當代詩歌的典雅、古典或生命追求——評青年詩人林新榮的詩》。7月,《愛情》入選《當代中青年詩人作品鑑賞辭典》南洋商務書局。8月,《詩神》發表詩作《所謂愛情》並獲“1993?詩神杯” 全國新詩大獎賽新生代特別獎。9月,《降臨》入選《袖珍詩千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0月,《詩歌報》發表詩作《初戀》。
林新榮林新榮
1994年,8月,《詩神》發表詩作《無題》。
1995年,2月,《溫州青年》發表楊遠宏詩歌評論《當代詩歌的典雅、古典或生命追求——評青年詩人林新榮的詩》。4月,《溫州文學》發表洪迪的詩歌評論《超乎比喻象徵之外——讀新榮的詩》。《玉海》發表唐湜的評論文章《讀新榮的詩》。5月,《綠風》發表詩作《舊事》。 12月,《詩神》發表詩作《隱者》。
1996年,3月,《寫給初戀》入選《情詩精品大觀》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4月,《綠風》發表詩作《乾草》(外一首)。9月3日,《溫州日報》“年輕人”欄目發表張宏良文章《如歌的詩魂》。11月22日,《溫州日報》發表葉櫓詩歌評論《讀〈羞澀的厚土〉》。
1997年,1月,《溫州文學》“溫州詩家介紹”欄目發表組詩《蒙塵的果子及其它》(7首)。4月,《青春詩歌》發表詩作《日子》。5月,《詩神》發表詩作《笛音里的山水》。6月,《青年詩人》發表《大鳥及其它》(組詩4首)。7月,《浙江作家報》發表沈天鴻詩歌評論《是與不是——讀〈羞澀的厚土〉》。9月,《飛天》發表詩作《寫寫初戀》(外一首)。10月,個人傳略被收入《瑞安文化名人》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詩刊》發表詩作《渴望》。4月,《飛天》發表詩作《田野里一種聲音》。
1999年,4月,詩文集《擰亮書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吳開晉教授作序。9月,《詩三首》入選《新篁詩雨——浙江詩壇五十年》浙江文藝出版社。12月,《飛天》發表《雷雨及其他》(組詩4首)。
2000年2月13日,《瑞安日報》發表孫侃詩歌評論《生命的點點螢火——讀〈擰亮書燈〉有感》。3月,《觀:舞者》(外一首)入選《溫州文學五十年?詩歌卷》瀋陽出版社。5月,《被笛聲引誘下來的九潭山水》入選《1999-2000中國詩萃》中國文聯出版社。12月,《溫州讀書報》發表洪迪評論《獨到與敢說就是別致——讀林新榮〈擰亮書燈〉》;《歲月》發表詩作《父親》;《清明》(外一首)入選《新千家詩選》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年,3月,詩選集《涉水之痕》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8月,《飛天》發表詩作《短詩一束》(三首)。9月19日,《瑞安日報》發表陳超評論《凝神?機鋒——林新榮詩之印象》。12月,《詩選刊》發表詩作《春天,去寫生》(外一首)。
2002年,2月,《飛天》發表詩作《鞋》。5月,《文學港》發表詩作《錯位》(外三首)。6月,《飛天》發表詩作《老井》。10月,《拜謁曹豳》入選《中國當代散文精選》中國致公出版社。11月,《詩歌月刊》發表詩作《山中及小魚》(外三首)。
2003年,5月,《詩潮》發表詩作《雨夜》(外一首)。8月,《詩刊》下半月刊發表詩作《我在黑色的懸崖旁顫抖……》。11月22日,網路詩人筆尖在QQ上對林新榮進行訪談。
2004年,9月,《詩潮》發表詩作《挖泥船與田野》。11月,《詩刊》下半月刊發表詩作《無題》。《林新榮的詩》(4首)入選《2004年度中國網路詩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5年,1月,《光線》(詩歌30首)入選由詩刊社編輯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集《閃爍的星群》。3月,《西湖》發表詩作《傍晚的河灘》(外二首)。5月,《綠風》網路?民刊詩歌精品專號發表詩作《傍晚的河灘》。8月,詩文集《抵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詩刊》下半月刊發表詩作《江灣》(外一首)。
2007年,1月,《玉海》發表馬立鞭詩歌評論《無痕之痕 無言之言——讀新榮詩》。6月,《詩四首》入選由浙江省作家協會編輯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浙江詩典(1976-2006)》。7月,《星星》詩刊發表《側面的生活》(組詩4首)。8月,合集《瑞安散文六家》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9月,《詩歌月刊》發表《林新榮的詩》(4首)。10月,《安徽文學》發表散文《仙岩三潭》。11月10日,浙江省作家協會、中共瑞安市委宣傳部、瑞安市文聯聯合主辦林新榮詩歌作品研討會,省內外詩人、作家、評論家商震、孫侃、柯平、董培倫、張欣、樓奕林、鄒漢明、劉文起、鐘求是、林式其、葉耀國、葉坪、簡人、劉德吾、小路、南航、友來、黃崇森、王小几、翁美玲、慕白、王成盤等50人參加了研討會,大會的報導及專家發言被《文藝報》、《文學報》等國內數十家媒體刊登與轉載。其中在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溫州日報》、《瑞安日報》、《玉海》刊發大會評論專版。12月,《廣州文藝》發表《清溪迷夢》(組詩9首) ;鄉土風情詩集《天瑞地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2月12日,《教師報》發表任小朋人物專訪《校長本色是詩人》。
2008年,3月,詩作《一地花瓣》(外一首)獲《青年文學》雜誌社“沈園杯”詩賽獎;應邀為翁德漢詩集《冬天最後一滴眼淚》寫序。4月28日,應80後作家遠觀邀請在一起寫網現場答網友問。5月,《北京文學》發表《支撐著世界》(組詩8首)。5月6日,出席浙江省作家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7月,《詩歌月刊》發表《浙南生活》(組詩9首);《浙江作家》發表訪談《是什麼讓我愛你這么多年》。8月,《教育文匯》發表海珊瑚的評論文章《童真稚趣皆入詩——林新榮詩歌賞析》。9月,所主編的文學作品集《走近瑞安》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10月,應邀為瑞安道協《南國仙山?聖井山》一書寫序。11月,《星星》詩刊發表詩作《江邊》。12月,《詩歌月刊》發表詩作《飛雲湖》。
2009年,《詩江南》發表詩作《眺望,破曉的萬松山》(外二首);3月,《黃河詩報》發表詩作《顛覆》(外一首)。4月,應80後作家遠觀邀請接受海南網專訪。6月,作為龍源期刊網簽約作家;所主編的《瑞安市小學生優秀作文選B卷》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7月,《廈門文學》發表詩作《窗外一隻唧唧喳喳的鳥》(外一首)。9月,《西湖》發表《林新榮的詩》(組詩7首)。11月29日,個人專題片在瑞安電視台播出。12月,詩作《美人》被選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選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中國詩歌精選》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