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祥,現任深圳市鹽田區科技創新局調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惠祥
- 國籍:中國
林惠祥,現任深圳市鹽田區科技創新局調研員
林惠祥(1901年~1958年) ,中國人類學家,福建晉江人。又名聖麟、石仁、淡墨。男、漢族。192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1928年畢業於菲律賓大學,獲人類學碩士學位。1931年任廈門大學歷史社會學系主任、教授;中華人民共...
林惠祥 林惠祥,現任深圳市鹽田區科技創新局調研員 工作分工 分工協作分管科學技術協會、扶貧工作。
《林惠祥文集》是2013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惠祥。內容簡介 收錄林惠祥先生已刊和未刊的著述,上中下三卷,依次以人類學、民族學和考古學為重點。林惠祥教授是一個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我國著名的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考古學家。他雖然離開我們已有52年,但是其學術思想仍然在激勵大家向前探尋。尤其是...
林惠祥南洋研究文集 《林惠祥南洋研究文集》是2009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新加坡)葉鐘玲。內容簡介 《林惠祥南洋研究文集》分為南洋研究專題論文、南洋史與是論、教育、詩文四部分。包括:考古學、人類學與民族學、古代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名稱考、福建之地理與抗戰等。
《芙蓉湖畔憶"三林":林文慶、林語堂、林惠祥的廈大歲月》選取廈門大學建校初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林文慶、林語堂、林惠祥),以準確的史實和生動的筆觸再現了三位在廈門大學校史上做出過突出貢獻、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一定影響的歷史人物走過的崢嶸歲月。其中林文慶為廈門大學真正意義上的首任校長,並獨力執長校政達...
《天風海濤室遺稿》是鷺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惠祥。內容簡介 本書為紀念林惠祥教授的百年誕辰,從其遺作中選編了部分詩文論著。包括《自傳》、《舊體詩》、《“台灣者中國之土地”》、《為什麼要保護古物》、《台灣番族之原始文化》等七種遺作。作者簡介 林惠祥,男(1901.6.1~1958.2.13)是我國著名的...
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是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下設研究機構之一,其學術淵源和機構基礎可以追溯至著名的人類學家林惠祥先生於1934年創辦的廈門市人類博物館籌備處和1951年中央高教部批准成立的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以及50年代廈門大學歷史系的考古、民族學專門化等。背景介紹 1931年,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民族學組工作的林惠祥...
林惠祥(1901—1958) ,福建晉江人,我國著名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民俗學家、民間文藝理論家。192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1928年獲人類學碩士學位。1931年任廈門大學歷史社會學系主任、教授。作者簡介 林惠祥(1901—1958) ,福建晉江人,我國著名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民俗學家、民間文藝理論家。192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1928...
《新原點叢書:中國民族史》是2011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惠祥。內容簡介 《新原點叢書:中國民族史》中,深入研究了中國民族史的學科性質、對象和內容,對中國各民族從古代和現代進行了兩重分類,提出了“華夏民族主幹融合論”、“漢民族民族成分多元論”等學術觀點,並將這些學術觀點融入他對各民族的具體...
廈門大學考古人類學實驗教學中心淵源於上個世紀20年代,顧頡剛、林惠祥、鄭德坤等著名學者在廈大歷史系任教考古學、人類學,先後設定了“古物陳列室”、“文學院中國文化陳列所”等實驗教學機構,收集考古實物標本運用於《考古學通論》、《中國明器》等課程的教學。在此基礎上,林惠祥教授於1934年創辦了廈門市人類博物館...
《民國滬上初版書:世界人種志(複製版)》是2014年3月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惠祥。內容簡介 《民國滬上初版書:世界人種志(複製版)》編法系根據體質區分種族,再就各種族敘遞其文化。目的在介紹通俗的智識,故避免枯燥的專門論調,期於簡明有趣而又不悖科學性質。凡種族以土著者為主,故美洲只論...
曇石山遺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村330號,1953年廈門大學考古學家林惠祥教授發現,年代距今約5000年至4000年。曇石山遺址基本上是一處4000~5000年前原始社會晚期的公共氏族墓地,其上層疊壓著3000多年前的黃土侖文化遺物。曇石山遺址揭示了曇石山人的社會意識,曇石山文化的源流及與海峽對岸新石器...
人類學與民族學係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下設學系之一,由林惠祥先生於1934年創辦,迄今已有80餘年。在文革中被迫停辦,後於1984年復辦,幾年後受市場經濟浪潮衝擊被迫停辦,1994年7月,學校以人類學本科生難以找到對口單位為由撤銷人類學系,不再招收本科生。幾年後又復辦。現有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人類學與民族學...
該館編著或參加編著出版的著作有《林惠祥人類學論著》、《鄭成功與高山族》、《人類學研究》、《百越民族史論集》、《高山族簡史》、《畲族史稿》等書。發展歷史 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著名博物館(中國共有137所博物館入選),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一所人類學專科博物館。1926年秋,魯迅等在...
《文化人類學》由林惠祥所著,通俗地介紹了人類學的定義、對象、分科、目的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介紹了文化人類學的產生、發展及學派;特別是具體介紹了原始物質文化、原始社會組織、原始宗教、原始藝術及原始語言文字,對了解和研究文化人類學及原始人生活善有較大參考價值。圖書目錄 第一篇 人類學總論 第一章 導言...
中國民族史(上冊)《中國民族史(上冊)》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惠祥
1956—57年,廈大歷史系林惠祥教授帶領考古實習隊在南安豐州九日山下,多次發現六朝古墓。在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的古墓中,發現一銅質“部曲將印”。“部曲”是士族地主私人武裝。這一銅印是北方帶來的還是在泉州鑄造的,尚不能判明,但可證明西晉時,確有中原士族地主合族南下泉州一帶,也可能帶來冶煉鑄造技術。...
《民國大學之人類學系列》是2015年11月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映璜、林惠祥。內容簡介 《人類學》該書由緒言、總論、本論三部分構成。首編總論,對人類的範圍,人類學的定義、語源及分類進行綜述。第二編本論,概括人類的特徵及分布,介紹關於人類的起源的各種學說,研究不同人種間發、鼻、齒、乳等身體各...
33、林惠祥的人類學思想,《紀念林惠祥文集》,廈大出版社2001年10月,148-157頁,8千字。34、東孫逸事四則,《湖裡文史資料》第六輯,(2001年12月),58-68頁,6千字。35、明代惠東地區的社會經濟生活及其變遷,《閩台文化》5期(2001年8月),141-155頁,15千字。36、經濟現代化與控制人口增長,《林惠祥...
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與廈門大學歷史系是系所合一的教學科研體系,為國家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著名學者傅衣凌、韓國磐、鄭學檬、陳詩啟、林惠祥曾長期在此任教,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專門史(經濟史)、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歷史學)、1個福建省海洋考古重點實驗室、3個一級學科福建省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