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良(1923~1971),岱山南峰人。13歲開始給漁業資本家捕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如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3
- 逝世日期:1971
人物生平,事跡介紹,奪高產,勇創新,
人物生平
1951年,積極參加漁民協會,向漁霸開展減租減息鬥爭。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被評為省漁業生產勞動模範。
1958年12月,出席全國農業先進集體代表會議。12月,南峰漁業大隊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獲國務院獎狀。
1966年,出席全國農村民眾科學實驗運動經驗交流會議。歷任中共南峰漁業大隊總支副書記、大隊長。並任機動船帶頭老大。曾於1956年試驗成功"流網翻背對"和“流網翻大對”作業。1957年在呂泗洋漁場創“拋碇”捕撈作業。
1959年春汛,呂泗洋遭受特大風暴,縣內漁船翻沉59艘。死亡327人,國務院派員指揮搶救,江、浙、滬諸省市及東海艦隊派飛機、艦艇營救蒙難漁民。南峰漁業大隊受重災。災後,認真做好難屬撫恤安置工作,又重上呂泗漁場,捕魚2300多噸。
1963年發明“對流兼捕”新作業,使漁船由兩汛(春冬汛)生產變為常年生產。1967年春汛第一風在浪崗東3海里處,一網捕大黃魚70噸。
1969年冬汛,主動去“老爺船”(差船)當老大,創高產後被傳為美談。平時,林如良常說:“當幹部只能全心全意為人民,不能有半點私心”。
1958年,謝絕中共岱山縣委獎勵四間樓房。大隊評工分時,堅持拿網船老大最低級工分。隨著漁民收入的增加,民眾一戶戶都搬進了新居,如良仍住在兩間舊屋裡。許多漁民勸他建新房,如良總是笑著說:“擠擠還可以,等大家都住上新房,再造也不遲”。在病重治療期間,還勸導幹部和漁民:“你們不要為我難過,要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青年幹部要接好班,帶領民眾走社會主義道路。”
1971年,高亭鎮南峰村漁業大隊黨支部書記、大隊長、機帆船帶頭老大林如良因病去世。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精神卻永遠被人銘記。
事跡介紹
奪高產
1967年冬汛,林如良帶領南峰大隊17對機帆船,輾轉浪崗、中街山,直至洋鞍漁場,此時已經連續奮戰了6天6夜。漁民們疲憊不堪,船上的食物也所剩無幾。這時候不少人提出,回港去吧!林如良卻說,“現在情況雖艱苦,但生產情況和天氣都很好,應抓緊時間,多捕幾網。”
在他的帶領下,大家忍著疲勞,又苦戰一天,次日傍晚才返港避風。這期間,全大隊平均奪得魚產量570擔。林如良單位產量730擔。
南峰大隊1~2號船,船體破舊、設備落後,產量一直很低,被漁民稱為“老爺船”。1969年,林如良主動到該船任老大。他動員漁民發揚“笨鳥先飛”精神,早開船,遲回港,勤下網,快拉網。這年冬汛,“老爺船”奪得了高產,比大隊平均產量高出一截。從此,“老爺船”創高產成為美談。
1970年9月,林如良感到胸部疼痛,被診斷為肺癌,但他仍堅持帶藥罐下海生產。
勇創新
林如良不僅僅是艱苦拼搏的硬漢,更是漁業科技的闖將。從船型的改造到新網具的試用,從作業革新到漁場的開闢,凝聚著林如良無數的心血和汗水。
1956年,他和漁民們一起試驗成功“流網翻背對”和“流網翻大對”作業;次年,他創造了拋碇捕撈作業方法,成功開闢了新漁場;1963年,他帶領漁民創新“對流兼捕”新作業,變漁區的兩汛生產為常年生產。
1970年,南峰漁業大隊接受了省里一項新任務:試驗燈光圍網捕上層魚。當時有人反對,但林如良卻在動員大會上鼓勵大家說,“漁業要想發展,漁場就要向外延伸,捕撈要有新的品種。”
這一年南峰大隊燈光圍網產量獲得全省第二名,受到省水產局嘉獎。此後,燈光圍網作業在舟山漁區迅速發展,成為第二大魚汛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