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曆程 自幼學習鋼琴,1995年起隨
中央音樂學院 著名指揮教育家
徐新 先生學習指揮。1998年考入
上海音樂學院 作曲指揮系,師從著名指揮家
張國勇 教授。在校期間作為張國勇教授的助理指揮,曾多次指揮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上海青年交響樂團。2000年擔任上海青年交響樂團客席指揮,同年被選入參加指揮大師
小澤征爾 在上海舉辦的指揮大師班,獲得大師好評。2003年擔任浙江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首席指揮。2004年末,林大葉獲德國國家獎學金(
DAAD )赴德國
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 (Hanns Eisler)留學,師從著名指揮家
克里斯蒂安·愛華德 教授(Prof.Christian Ehwald),並於2009年以最優異成績獲得德國最高音樂家文憑。
藝術生涯 2002-2004年,林大葉多次客席指揮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2007年受聘於深圳交響樂團,任助理指揮,2008年任深圳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同年率該團出訪韓國取得巨大成功。2009年畢業於德國
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 (Hanns Eisler),同年任杭州愛樂樂團駐團指揮。2010年至2015年任
廣州交響樂團 常任指揮。2016年5月起任
深圳交響樂團 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
指揮家林大葉
2009年林大葉學成歸國後,即在北京國際音樂節成功亮相,指揮中國愛樂樂團與小提琴大師
宓多里 合作,演奏西貝柳斯專場音樂會。與
中國愛樂樂團 和
上海交響樂團 合作演出大獲成功,並馬上獲邀再次與兩團合作。曾在2009年10月和2010年12月兩次與廣州交響樂團赴歐洲巡演,2009年在德國舉行了兩場音樂會,其中在柏林音樂廳的音樂會尤為成功。
2010-2011音樂季,林大葉與廣州交響樂團再次進行歐洲巡演,在義大利威尼斯
鳳凰歌劇院 、佛羅倫斯威爾第歌劇院、列支敦斯登沙恩劇院舉行音樂會。林大葉還在中國愛樂樂團和上海交響樂團的2010-2011音樂季中擔任客席指揮。2011年10月,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特邀林大葉擔任“寬廣的和聲——馬勒交響樂部分柔板樂章專場音樂會”指揮,為上海國際藝術節呈現一場盪氣迴腸的音樂會。2010年7月,林大葉率廣州交響樂團出訪泰國,在曼谷國家文化中心為中泰建交35周年舉行了兩場紀念音樂會,獲得包括泰國王室在內的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同年8月,林大葉指揮
英國皇家愛樂樂團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在“上海夏季音樂節”舉行音樂會。隨後,林大葉在北京指揮了由
北京國際音樂節 與波士頓歌劇院聯合委約的歌劇《白蛇傳》的中國首演。2010年11月,林大葉與
郎朗 、
莎拉·張 合作在“廣東亞洲音樂節”上舉行音樂會,並在“廣東亞洲音樂節”開幕式音樂會上再次與宓多里合作。
在2012年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第六屆喬治·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中,林大葉榮獲冠軍。同年,獲得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授予的"廣東省優秀音樂家突出貢獻獎"。
2012-2013音樂季,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參加
中央電視台 主辦的“十大青年演奏家音樂會”,與廣州交響樂團赴澳門、台灣和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和訪問演出,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當代中國作曲家作品音樂會,以及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演出賽薩爾·弗蘭克《d小調交響曲》,並赴北美指揮溫哥華交響樂團舉行了3場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
2013-2014音樂季,在北京國際音樂節指揮
周龍 的交響史詩《九歌》的世界首演,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參加
中央電視台 主辦的“光榮綻放”系列音樂會,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出全拉赫瑪尼諾夫作品,指揮杭州愛樂樂團成功首演
郭文景 的小提琴協奏曲,指揮深圳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五交響曲,多次赴香港、澳門演出,指揮深圳交響樂團進行東歐巡演,指揮上海歌劇院和廣州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在廣州交響樂團2013-2014音樂季閉幕式音樂會上指揮馬勒第一交響曲。
2014-2015音樂季,多次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參加中央電視台主辦的音樂會,連續三年指揮廣州交響樂團演出廣州新年音樂會,並在2014年9月、2015年1月與廣州交響樂團赴澳洲、瑞士巡演,大獲成功。2015年,受馬林斯基劇院之邀,參加Musical Olympus國際音樂節,指揮聖彼得堡交響樂團演出。同年6月,受邀替代指揮大師艾度·迪華特(Edo de Waart)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樂季演出。9月,在指揮泰斗
黃曉同 先生、指揮家教育家
張國勇 先生、指揮大師
余隆 先生聯名推薦下,林大葉回
上海音樂學院 指揮系任教,現任作曲指揮系副主任。
2016年,林大葉受中國愛樂樂團之邀,成功執棒中央電視台2016新年音樂會。3月受邀執棒西班牙Castillo y Leon交響樂團。5月,正式擔任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並受邀執棒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趙季平作品專場音樂會。9月,應艾米莉亞羅馬涅音樂節協會和羅馬尼亞廣播媒體文化中心邀請,率深圳交響樂團參加了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納音樂節、義大利艾米莉亞羅馬涅音樂節、梅拉諾音樂節、羅馬尼亞國際廣播音樂節等重要國際音樂節演出。
2017-2018音樂季,他與深圳交響樂團沿"一帶一路"陸路巡演中東歐四國演出。此外,他受邀執棒
德國紐倫堡交響樂團 、美國
西雅圖交響樂團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愛樂樂團、泰國曼谷皇家交響樂團等。
2019年,再次應艾米莉亞羅馬涅音樂節協會、多尼采蒂音樂節及紐倫堡埃爾朗根市政府邀請,率深圳交響樂團參加了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納音樂節、義大利多尼采蒂音樂節、卡斯泰洛城國際音樂節、慕尼黑Dacapo室內愛樂樂團開幕音樂會等演出。
2020年,林大葉率深圳交響樂團在加拿大蒙特婁、渥太華兩個城市演出了四場音樂會並獲得樂評克里斯托弗·赫斯(Christophe Huss)的讚賞。此外,他再次受邀執棒
德國紐倫堡交響樂團 。由他執棒演出的深圳交響樂團原創音樂《我的祖國》,先後榮獲中國文化和旅遊部2018-2019年度“時代交響——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創作扶持計畫”重點扶持作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 廣東省文旅廳第14屆廣東省藝術節大型舞台藝術作品一等獎。
2022年1月6日,加盟中國交響樂團2022音樂季;6月,在
公演 的歌劇《
先行者 》中擔任指揮。5月7日,參與的《
經典詠流傳·正青春 》第二期在CCTV-120:00檔播出。
2023年6月22日,參加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端午特別節目《
碧水長歌頌端陽 》播出,在節目中擔任交響誦讀《
九歌·東皇太一 》、《我是中國人》(節選)中的指揮。
2024年5月1日,參加央視《2024五一國際勞動節“心連心”特別節目》,在節目《長空之上》 中擔任指揮。
獲獎經歷 2012年4月在德國法蘭克福啟動的第六屆喬治·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經過近半年的選拔,中國指揮家林大葉從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參賽的指揮家中脫穎而出,勇奪冠軍,他也成為了摘金該項賽事的首位中國人。
指揮家林大葉
喬治·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以英國傳奇指揮家
喬治·索爾第 爵士命名,是當今國際古典音樂界最知名的賽事之一,第六屆喬治·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吸引全世界400多位指揮家提交了參賽申請,指揮家以寄送錄像帶和簡歷的形式向主辦方提交參賽申請,通過觀看錄像帶和簡歷,僅有22人入選到德國參加初賽。第一輪比賽結束後僅有10名選手進入複賽,在僅有10名選手進入的複賽環節,林大葉展現出其過硬的技術水準和對音樂、樂隊的現場調控能力,過關斬將,一舉挺進三強。最終三強的決賽經過兩天的排練,以一場音樂會的形式決出名次。9月23日,在對公眾開放的決賽中,林大葉指揮樂團出色完成了韋伯歌劇“歐利安特”序曲、小約翰·施特勞斯歌劇《蝙蝠》序曲和華格納《黎恩濟序曲》等曲目,決賽中林大葉指揮的雷茲尼切克《唐納·黛安娜序曲》以高分奪得第一名,最終成為冠軍,並獲得15000歐元獎金。亞軍和季軍獲得者分別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讓他特別感動的是,在決賽音樂會結束後,當晚合作的樂團首席賽後特意找到林大葉祝賀,並告訴他說:“你是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舉辦6屆以來,少有的樂團和評審都共同認可的指揮家。”
對此,回國接受採訪時,林大葉謙遜地用“殘酷”來形容大賽的競爭激烈,他對記者介紹,評審陣容頗具規模,包括樂團經理、指揮家、樂評人、樂團首席等,初賽複賽是一批人,到了決賽又更換了一批。評審非常注重排練過程中選手的表現,不是看動作有多花哨,而是看選手與樂隊的交流。“我的優勢就是在排練中能抓住點,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排練效率高,每次叫停都有原因,都是為了解決一些技術問題,比如調平衡、達到不同音色,說完了,樂隊就會有明顯改變。”林大葉認為,正是此前豐富的樂團經驗讓自己獲益匪淺,尤其感謝多年來不斷提攜新人的
余隆 ,“指揮有如將軍,研究兵書再多再好,沒有實戰經驗也不行。我在和廣交、上交、中國愛樂等多個職業樂團合作的過程中得到了歷練。余隆給年輕音樂家提供了不可思議的機會,在一些樂季,把國際大腕分配給年輕指揮,不僅是讓履歷看上去更光鮮,更是讓大家直接吸收經驗,遠比在最優秀的音樂學院跟隨最優秀的老師學習進步更快。”林大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