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啟禧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71
個人簡介,成長經歷,注釋,
個人簡介
1898年林啟禧生於陸豐縣東海鎮龍山下金龍社一個小商人家中。祖父林連三原籍福建漳浦縣,青年時家貧如洗,隻身來陸豐謀生。靠賣水度日,天天為各商家挑水。後學做竹篾。無錢娶妻;被吳氏招贅。父慶春與兄弟經營米鋪,生活逐漸富裕,成為商業戶。
成長經歷
林啟禧少年時在東海讀國小,青年時到海豐陸安師範和廣州讀書。1922年夏,曾和鄭重、顏國瑤、黃振新、張威等20多位進步青年組織“陸豐協進社”,以團結志士,共圖革新社會為已任。該社曾二次發動反對陸豐貪官污吏的鬥爭,並取得勝利。1924年該社成員分別到東海和各區國小教書,林啟禧等到甲子書院,把私塾改為新學,傳播新文化,啟迪青年的革命思想,並向廣大農民宣傳革命道理,《協進社》成員是陸豐革命的先鋒,為1925年農會復興,準備了骨幹②。(如他們的甲子學生劉友仁、劉建業、梁德東等後來是甲子區委和農會骨幹。)林啟禧後回東海鎮高級國小教書。在海陸豐農民運動和彭湃同志影響下,他在鬥爭中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各種鬥爭。在文教線如1925年陸豐各界紀念“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大會;1926年陸豐教聯學聯紀念馬克思大會;1927年陸豐教聯學聯紀念李卜克內西、盧森堡死難;紀念列寧逝世三周年大會等他都積極參加組織活動。成為陸豐教育界較有代表性人物,所以當1927年陸豐蘇維埃政權建立時,他被選為蘇維埃政府的宣教委員會主任和保管委員會副主任。據老革命林瑞同志說:“林啟禧學問很好,曾任陸豐赤衛隊參謀長、陸豐人民群團主席。”
1927年“4.12”事件後,蔣介石在全國範圍內鎮壓革命,到處白色恐怖。為了反抗國民黨的鎮壓,1927年10月在黨和彭湃同志領導下,海陸豐人民配合紅二師進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11月建立了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盛極一時。隨後海陸豐蘇維埃政權遭到鎮壓,張威及林啟禧等許多蘇維埃政府領導人被國民黨通緝追捕,有一次林啟禧在東海金龍社一屋中過夜,天未亮敵人來圍捕,在姓莊老媽媽幫助下,化裝成老婦,頭戴竹笠,跳牆逃出該屋,不久敵人入屋搜捕。當時敵人到處搜捕,有時一日人屋數次,革命者在東海鎮內已不能立足。林曾到東岸頭農村和後隴千秋洞附近的山坑中隱蔽,以待時機。其在東海鎮內的房屋被封,妻柯賽雲流落農村,連剛生下十二天的次女也送人做童養媳,家破人散。反動頭子羅覺庵、陳少岐見抓不到林啟禧,便下令放火燒林的屋,柴薪都堆好了,即將點火。剛好西風大作,必將燒及後巷紳士陳氏大屋,被陳氏阻止,否則廢墟一片。1928年秋後,張威等領導相繼犧牲,革命失敗,許多革命志士被迫逃往香港南洋等地。在這一形勢下,林啟禧得到親友的幫助,隻身逃往馬來西亞。
林啟禧到馬來西亞後,改名林吉來,在吉打州麻不來一華文國小教書。日寇入侵,南洋淪陷,學校被毀。乃做小生意餬口,並鼓勵其唯一的獨生子林維熊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工作,負責秘密交通站,歷盡艱險。日本投降後,英帝重占馬來西亞,維熊被英殖民當局逮捕入獄,原定驅逐出境,因蒐集不到罪證,後被用錢贖出,仍受管制,外出什麼都要報告③。馬來人自治後,才無形中取消。後經營“脫通苦”和“跟隨我”工業公司,曾被選為惠州同鄉會副主席。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同志1995年訪問馬來西亞時,曾接見身為華裔代表的林啟禧大孫子等,同時勉勵他們多關心祖國和家鄉的建設。
日寇投降後,林啟禧不忘教育華人後一代,集資重建他曾辛苦經營創辦的益智國小,被任為校長,學生約200人,延師開課,以博大的中華文化,造福後代,佳績卓著。一直工作到年老退休。其子孫歷來是益智學校董事會的主席、益智學校的主要捐資者,曾出資新建學校禮堂。該禮堂被當局命名為“吉來堂”,中懸林啟禧(吉來)大幅相片,以紀念其造福華人後代造福麻不來民眾付出的辛勞。
祖國解放後,林啟禧非常懷念祖國和家鄉,常想舉家回國,但由於體弱多病和經濟困難等原因,無法成行,(惟其子孫曾回鄉探親,)其蹉跎歲月,於1971年老死馬來西亞,終年73歲。據解放後從南洋回國任過《南方日報》資料室主任的莊重同志說:“林啟禧到南洋後,已失去組織關係,無法參加黨的活動,但他仍是一個忠誠的愛國者”。
注釋
①見《陸豐文史》第一輯沈少雄、周國榮寫的《1927年11月蘇維埃政權時期陸豐縣黨政軍群團機構及領導人》一文。又據大革命時“紅小鬼”林瑞同志生前說“他當小鬼隊時就認識林啟禧,林曾任過陸豐赤衛隊參謀長、縣委秘書、人民團體聯合會主席等職。從林的經歷看,極有可能。但因革命失敗,長期白色恐怖,文物被毀,現無從考證。
②見《陸豐文史》第三輯周國榮的《陸豐協進社的建立及其主要活動》一文。
③據曾任馬來西亞參加抗日工作,被英殖民當局驅逐出境,回國後曾在南塘東橋國小任教的鄭翹老師面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