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榮(中國雙語教學研究會顧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林向榮,男,藏族,四川汶川縣人,中共黨員,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研究員,現任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中國雙語教學研究會顧問、四川省少數民族語言系列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工作經歷,專業成就,

人物簡介

林向榮

工作經歷

林向榮於1920年6月10日(農曆四月二十四日),出生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卓克基一個藏漢民族團結的家庭。其父是灌縣(今都江堰市)人,因經商來到嘉戎(今理縣馬爾康等地)藏區成家立業,母親是嘉戎藏族。他從小在灌縣讀書,長大後隨父經商。1950年冬,雪山草地阿壩州升起了五星紅旗。由組織安排,他為一支工作組當嚮導、作翻譯,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為和平解放馬爾康四土地區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他作為西南少數民族參觀團的譯員到北京和全國各大城市參觀,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1952年夏天,他參加了著名的黑水戰役,在民族工作隊老紅軍天寶同志的身邊工作;這年10月,黨組織送他到中央民族學院(即今中央民族大學)語言系學習深造;1956年畢業後分配到由國家民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學院共同組織的少數民族語言調查隊工作,隨專家們普查全國少數民族語言。他被分配到第七工作隊川北組,同金鵬教授等回到故鄉進行嘉戎語調查。1957年,他們根據調查資料寫出了第一篇論文《嘉戎語梭磨話的語音和形態》(合作)(發表在《語言研究》上),為他以後從事嘉戎語研究奠定了基礎。1957年底,調查組結束在阿壩州的調查,經調查組同意,林向榮被留家鄉工作,由州安排在州民族語言研究室。“文革”期間,他受到極大的衝擊,初被安排到威州師範學校函授部工作,後又讓他搞保管,他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在保管工作之餘仍繼續從事嘉戎語研究。

專業成就

1980年8月,林向榮的冤案得到平反,安排到阿壩師專中文系,專門從事嘉戎語的研究工作。這時,年過花甲的林向榮如魚得水,決心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竭盡全力搞好嘉戎語研究。1981年,他根據過去的調查,結合阿壩州的實際,完成了《阿壩州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文存在問題初探》,同年8月,他帶著論文出席了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的全國民族院校漢語教學研究第三次聯合會,受到了特殊待遇,他宣讀的論文及演講長達三個多小時(大會規定發言時間不得超過20分鐘);1982年5月,他又帶著剛完成的4萬餘字的論文《嘉戎語構詞法研究》,參加了成都召開的“全國壯侗、藏緬、苗瑤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宣讀後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好評,並由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推薦,經“第15界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組織委員會審核批准,作為該會議的重點論文之一。不久,他又應邀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有14個國家的學者、專家180多人參加“第15界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使藏族學者林向榮走出了四川,走向了世界。繼後,寧夏社科院,中國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學等單位的知名學者都邀請他參加合作搞科研,並相繼發表了長篇論文《阿壩州雙語調查報告》、《嘉戎語四土話拼音方案》、《中介語的分析與研究》、《藏語與嘉戎語之語法比較》等20多篇,受到專家們的好評,並先後多次獲省民工委、省民委頒發的“民族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民族學科獎”。1987年初評定職稱時,他由講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他經過多年潛心研究,作為四川省“七·五”重點科研項目之長達60多萬字的《嘉戎語研究》,於1993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轟動了國內外學術界,受到同行專家的好評,該專著在全國208篇著作中位居前10名,並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全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