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台古鎮

林台古鎮

林台古鎮(Lintai Ancient Town)位於山東菏澤單縣曹莊鄉境內,是單城至浮龍湖景區的重要景點。據2008年考古發現,古鎮在唐宋時期規模宏大,城區面積約9.6平方公里。

近年來,單縣縣委縣政府對古鎮進行旅遊開發,建設了古林台民俗文化村,以展現魯西南地區的民俗文化。文化村內建有黃風嶺客棧、林台文物展覽館等景觀,展示了3萬多件農耕文化和先民生活的老物件。主要景點包括林台遺址、黃風嶺、高府、鏢局、茶館、祥益布莊等,體現了古代林台鎮的商貿流通和人文風貌。文化村內手造店鋪眾多,展陳明清兩代民俗老物件,高府內部裝飾奢華,展示了琴棋書畫、文房四寶等文化元素。黃風嶺是古籍記載的黃河衝擊形成的沙丘,登嶺可感受荒野之美,老井“八深八淺”引人探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台古鎮
  • 外文名:Lintai Ancient Town
  • 地理位置山東菏澤單縣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占地面積:9.6 km
  • 著名景點:民俗博物館、寨門、高府、黃風嶺、鏢局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主要景點,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單縣古籍記載,林台鎮坐落於古黃河、漢王河、淶水的交匯之處,及中國九大古澤之首孟渚澤的中心地帶。勘探表明,單縣曹莊鄉李莊行政村郭院自然村就位於古林台遺址的核心區。
林台古鎮
林台古鎮大門
民國版《單縣誌》記載:“林台,於城南十八里。三台連墀,高聳相望,為漢時轉運防禦之所。”明朝時期的林台瀕臨黃河,為黃河流域的文化、貿易中心和漕運重鎮。明嘉靖年間,黃河大泛濫,林台被吞噬湮沒,民眾舍家撇業,悉數逃離遠居。民間有歌謠:“林台集,賽北京,最後剩下兩個大水坑。”如今在名曰“黃龍潭”“黑龍潭”的“兩個大水坑”,依然可以挖掘出古鎮建築的青磚灰瓦。
民國時期以來的各種版本的《單縣誌》均記載,林台在單城南十八里,三台連峙,高聳相望,傳為漢代轉運與防禦之所。在單縣曹莊鄉李莊村附近的偌大一片濕地下,依舊殘存著林台古鎮的遺址。
林台古鎮
林台古鎮表演
林台古鎮坐落於上古名澤孟渚澤的中心區域,水陸交通優勢非常顯著,早在漢代以前就設定了船隻停泊港口和貨物轉運碼頭
民間傳說,西漢高后呂雉隨漢高祖劉邦省親故土單縣終興鎮潘莊村(今日稱謂),返回長安之前,劉邦、呂雉在林台停留了兩天,意在“召見”一種背負“七彩龍紋”的神龜。當地官員豈敢怠慢,指派眾人踏遍孟渚澤尋覓,終獲“七彩神龜”。劉邦、呂后欣喜,認為神龜顯現定是好兆頭,大漢基業必將穩固、前程錦繡光明,遂將林台鎮更名林台城,予以褒獎。
據說,時至今日,位於孟渚澤遺址的浮龍湖還有這種“七彩神龜”,只是其傳說中的光鮮榮耀已不復存在。
漢光武帝劉秀南陽登基後,曾專程來到林台城,在其當年被王莽追殺隱身的地方修建了龍固廟、玄井亭、青羅莊等紀念性建築物,還把亡命之時一老者送與的麵食命名“光武壯饃”,現仍在單縣南部一帶民眾中流行。值得一提的是,劉秀還劃撥巨款,擴建了林台碼頭,加固了林台城池,並在城中心建造了一座49米高的磚塔,成為林台城中最具標誌性的建築物。
在林台遺址的沼澤中,考古者可窺探到古建築屋脊上置放的瓦質或陶質的獸形裝飾。這些建築飾物就是古籍記載的“脊獸”。古人認為以獸鎮脊,可避火消災於兩坡瓦隴交匯點,以此嚴密封閉,避免雨水滲漏。所以說,從水下打撈“龍吻”“龍頭”等獸脊裝飾,或可揭開“水下有龍角”的秘密。
據記載,距離林台城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城鎮,名曰赤龍鎮。康熙年間的《單縣誌》如此記錄:“南宋金時,單州團練韓公良臣督造赤龍戰船置於此故名。”韓世忠曾任南宋時的單州團練使,其夫人梁紅玉隨其任上,為民間頌揚至今。南宋時期,赤龍鎮坐落在如今的淶河畔,其戰略位置尤其重要,為林台碼頭的上游屏障,凸顯水上地理交通優勢,被譽為“扼據淶河要塞之險,護林台城防之口要”。
由此足以看出,林台城及其航運碼頭較早的軍事防禦設施就在赤龍鎮,為林台駐軍防禦敵寇之需。此與民國版本《單縣誌》對林台的“三台連峙”之說非常吻合,三台即青龍磚塔、赤龍鎮、林台。亦佐證了單縣關於漢、唐兩代分別設定水運碼頭和戰略防禦的目的是一致的,前者出於商業所需,後者出於軍事所要。水路交通便捷,使之具備了成為航運碼頭停泊船隻、轉運貨物所具備的有利條件,當朝出於軍事目的和戰略地位,在這裡設定重鎮,事實上為林台城及其碼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商業契機。
另外,林台城坐落於孟渚澤中心地帶,土壤肥沃、資源充足,水產豐富、漁業興旺,由此而形成集鎮,又由集鎮發展港口,隨著黃河上船運業的興旺發達,給孟渚澤區域帶來了無限商機,為林台古鎮的經濟貿易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因此證明,當時林台城和赤龍鎮為孟渚澤區域最繁華的城鎮,也是古代黃河流域較早的航運貿易集散地。可惜的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黃河泛濫,林台城、赤龍鎮及其林台碼頭被淹沒殆盡,曾經的輝煌永恆塵封於歷史長河之中。

地理環境

單縣民俗文化傳承者、民間文物收藏家劉峰在林台及其碼頭遺址上,斥資建設了林台民俗文化村,展出文物上萬件,恢復林台及其碼頭部分風貌,讓當今的人們直觀遠古水澤一隅曾經的行商坐賈、河運碼頭所主導的經濟社會興盛繁榮的景象。
單縣文物保護部門將林台遺址保護起來,並由單縣著名文化收藏家劉峰投資在此建起了古林台民俗文化村,街巷房舍凸顯明清朝代建築風格,收藏展出4萬件文物,充分反映了古代黃河流域農耕文明及華夏先民的經濟、社會、文化、生產、生活狀態。

主要景點

林台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磨盤、門枕、瓷片、樹木及動物骨骼等,均放置村內店鋪展出。文化村建有黃風嶺、高府、鏢局、茶館、祥益布莊等十幾個景觀點,充分展現了古代林台鎮商貿流通業態和人文風貌。
走進古林台民俗文化村“寨門”,徜徉主街區,兩旁的根藝、打繩、織布、鏢局等20餘個手造店鋪鱗次櫛比、帷幔飄蕩,主要展陳明清兩代民俗老物件。
高府又稱林台高家之府邸。依次踏進大堂、私塾、閨房、浴室、繡樓、樂室、針帶室、客房,但見布置奢華、裝飾考究,琴棋書畫、文房四寶、頂子床、花轎、禮盒、佛嘉、書櫥、書案、搖籃、木雕等,令人目不暇接。
黃風嶺是古籍記載的黃河泛濫衝擊形成的巨大沙丘。登上黃風嶺,筆者頓感地居高寒、荒野之美。“八深八淺”老井散落其間,引人探究奇觀。客棧、茶館、酒館相鄰,內部展陳豐富,使人流連忘返。頗有感慨:“林台,正是塵封的、無休止的黃河文化符號,亟待新的發現、新的認識。”

旅遊信息

林台古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