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標

林友標是廣州大學體育學院的教授,1985年,林友標考上廣州體育學院,專業是武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友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畢業院校:廣州大學體育學院
  • 職稱:教授
人物簡歷,主要成就,主要工作,研究方向,

人物簡歷

2016年,現年49歲的林友標是廣州大學體育學院的教授,他三十載如一日,始終用自身行動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見到林友標,他談吐得當、溫文爾雅。很難想像,這位教授是體育科班出身。1985年,林友標考上廣州體育學院,專業是武術。從此,他便與民族傳統體育結緣,並結識了第一位恩師——我國早期的全國武術冠軍,龍獅界“大師級”人物陳耀佳。林友標掌握技藝的同時,還深受其理念影響。1989年畢業後,林友標在廣州大學任教,一邊傳授民族傳統體育的同時,一邊與恩師一起推動將《舞獅》等列入體育高校課程。

主要成就

他憑藉在民族傳統體育方面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秉承“學術乃天下之公器,立言成就人生不朽”的治學與修身理念,勤耕不輟。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方面確立了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並形成個人風格。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理論支持,參與了不同層次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研討,挖掘並撰寫了舞龍、舞獅、蔡李佛拳、英歌舞、布馬舞、南枝拳等與國家級或省級非遺項目相關的著作和文章。並長期致力於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研究,出版理論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33篇。
“2006年,我與師傅陳耀佳合作編寫的《南師》和《蔡李佛與小梅花拳》相繼出版,為廣東的‘非遺’文化保護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林友標說。

主要工作

林友標還藉助各種機會和平台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推動海內外華人對傳統體育文化的學習和交流。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多年來在暨南大學經常舉辦“文化中國·海外華人文化社團中華才藝培訓班”,林友標受聘為講學教授,每屆都為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傳播傳統體育文化。“我在南美的學員告訴我,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佳節,當地的華人都會舉行舞龍舞獅等大型活動,而我傳授給他們的舞龍舞獅等技巧和理念,讓他們受益匪淺。”除了講學,林友標還編著了中華才藝系列叢書《舞獅》、《舞龍》、《武術》等,這些叢書也是海內外華人交流的重要橋樑與紐帶。林友標一直為弘揚中華文化,提高海外華僑華人中華才藝技能努力。

研究方向

作為暨大家屬(其愛人章舜嬌是暨南大學體育部副教授),林友標還有幸認識了影響他發展的第二位恩師——暨大古籍所教授、史學界名人王頲。王頲引領“私家弟子”林友標進入體育史、歷史學的研究領域。“讀書、查資料、做作業,從2006年起,我又當起了學生。”林友標說,為了學習,他開始自我“邊緣化”,除本職工作外,婉拒了諸多社會事務及單位“入閣”等邀請。“白天教拳,夜間讀書。子夜是常事,通宵不為奇。”林友標笑言自己是以苦行僧的方式一路走來。
在林友標的努力下,2013年出版的《舞獅》等著作增加了更多鮮為人知的舞獅珍貴史實,是2006年《南師》的再版,在內容和體例上做了珍貴的補充與修改。最近,他正在研究和探索民國時期的八段錦重要歷史資料,進一步豐富健身氣功的文化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