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誰,1937年12月15日出生於福建莆田,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9年林其誰從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1979年至1981年在聯邦德國慕尼黑大學物理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199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1987年至1990年擔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四屆理事長;1998年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專家顧問組成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至2008年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0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同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第十四屆常務委員會主任。
林其誰主要從事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其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莆田
- 出生日期:1937年12月15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上海第一醫學院
- 主要成就: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7年12月15日,林其誰出生於福建莆田。
1954年,林其誰與姐姐林其珊同時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
1959年9月,林其誰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
1960年5月,林其誰參與了牛胰島素人工合成,在B鏈合成的團隊中邊工作邊學習。
1961年,林其誰參加了生物化學研究所舉辦的全國高級生化訓練班,接著在導師伍欽榮的指導下開展NADPH氧化的研究。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翌日,39歲的林其誰就被調到北京,作為最年輕的專家之一,參與了遺體保護工作。
1978年5月,林其誰參加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聯邦德國。
1979年7月,林其誰獲得聯邦德國洪堡獎學金,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慕尼黑大學物理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至1981年3月)。
1984年3月,林其誰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至1995年3月)。
1996年4月,林其誰擔任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至2001年11月)。
1998年,林其誰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專家顧問組成員。
2003年,林其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4年2月,林其誰受聘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至2008年)。
2006年6月,林其誰擔任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常委會副主任(至2008年6月)
2008年5月,林其誰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同年6月,擔任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同年6月,擔任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第十四屆常務委員會主任(至2012年6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林其誰在大鼠肝線粒體中發現了一種不同於F1的沒有ATP酶活力的可溶性偶聯因子;建立了從哺乳動物棕色脂肪組織線粒體提純質子信道解偶聯蛋白的方法,並深入研究了它的性質;開展了膜蛋白與脂質體和天然膜的重組合,分二步將提純的膽鹼脫氫酶參入到線粒體內膜從而表現出與呼吸鏈聯繫的活力。以脂質體作為模型膜,設計不同序列的合成多肽,研究了它們與膜相互作用的機制。通過研究脂質體與細胞膜的相互作用,發展出將外源DNA有效導入哺乳細胞的新型含硬脂胺的陽離子脂質體。提出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活化的二步機制。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9月,林其誰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三等獎各1項。
時間 | 獎勵名稱 |
---|---|
1989年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
1992年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
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林其誰認為:“實驗並不總是愉快的事情,不愉快的時間往往會占了大多數,真正開心的時刻主要在數據結果理想或得到有意義的結果的時候。而接下去又要面對新的問題與挑戰。面對重重困難是常態。如果不喜歡,從事科研會是既困難又痛苦的。而且,實驗結果必須多次重複。掌握了技術方法之後,相當部分都是重複或大同小異的操作,旁人看來會顯得非常枯燥。因此熱愛是做科學研究的第一保證。”
- 指導學生
自從1979年林其誰第一次招收研究生後,從1982年到1997年,他平均每年招收一名學生。他對學生的要求,第一條便是對科研工作的熱愛。即使事務繁忙,他也經常抽出時間來和學生討論課題,給予學生指導。學生的論文每一篇他都要親自批改,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文法錯誤,乃至標點符號和錯別字,他也要一一指出。1996年他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87年—1991年 |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編委 |
1987年8月—1990年8月 |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四屆理事長 |
1989年6月—2007年12月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細胞研究組織(UNESCO-ICRO)執行委員、主席 |
1988年 |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主編 |
1994年1月—1999年12月 |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合會(FAOBMB)秘書長 |
2001年1月—2004年12月 |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合會(FAOBMB)理事長 |
2004年6月—2006年6月 |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常委會委員 |
2006年6月—2008年6月 |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常委會副主任 |
2008年5月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
2008年6月 | 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 |
2008年6月—2012年6月 |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第十四屆常務委員會主任 |
第一、二、三、五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畫(973)專家顧問組 | |
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工作委員會委員 | |
《生命科學》主編 |
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林其誰的父親林兆耆是中國著名內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林兆耆主編的《實用內科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大型內科綜合性參考書。母親吳靜琛,曾任五官科醫院眼科的護士長。
- 住房
林其誰住的是1983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分給副研究員的房子。那套房子是一樓,小小的三間,陰冷、潮濕、常年見不到太陽,林其誰住了30年。
人物評價
他是一位充滿智慧的科學家,年近八旬依舊思維敏捷,神采奕奕;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溫和謙遜,笑容可掬,話語間帶著幽默與俏皮;在中科院工作的第56年,他當初那份對科學的熱愛伴著時光的打磨愈發厚重。而從未改變的是他嚴謹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態度和勤儉的生活習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便是對這位生物化學家林其誰最好的寫照。(《新聞晨報》評)
做學者半個世紀,燈下苦讀是最快樂的事,著作等身仍然是年輕學子最愛接近的親切師長;做所長十餘年,沒有分一套房子給自己;做人一輩子,無論朋友同事還是下屬或學生,只要力所能及,都會樂呵呵有求必應。如今年逾古稀,即使腿腳有些不方便,外地出差堅持不帶助手,生怕給別人多添麻煩。他,就是中科院院士林其誰。雙鬢斑白,身板堅挺,談吐間透著一股老派知識分子的清明與堅持,從容與淡泊。(《新民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