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霖,1932年5月生於新加坡,祖籍莆田。現任亞洲影藝聯盟秘書長、新加坡影藝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華僑攝影學會顧問、莆田市攝影家協會永久榮謄主席等職。 熱衷於攝影藝術,曾有很多攝影作品獲得國際攝影展並獲過金牌,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舉辦過個人攝影展,還經常回祖居地莆田參加攝影活動。是活躍在國際攝影界的社會活動家和組織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光霖
- 出生地:新加坡
- 出生日期:1932年5月生
- 主要成就:新加坡影藝研究會名譽會長
亞洲影藝聯盟秘書長 - 祖籍:莆田
交往,自我評價,成長,文藝愛好,成就,探索新路,風格,罕見的紀錄,影響,評價,走向亞洲,重要途徑,架起新中友誼橋樑,近況,
交往
和他交往過的人,都會記住他那爽朗、熱情、親切、極富感染力的笑聲。在他的笑聲中,初次交往的拘謹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消失。這笑聲為他結交了許多朋友。他的朋友遍布亞洲攝影界,也遍布中國攝影界。他就是新加坡著名攝影家、傑出的亞洲影藝活動組織者林光霖。
自我評價
青少年時期,他在新加坡興安會館主辦的宏文學校接受華文教育。因為品學兼優,他曾被評為全校第一模範生。在談到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時,林光霖說:“我受的是華文教育。早年學習的內容和你們(中國)一樣。地理、歷史,都是中國的,在學生時代,我閱讀了不少中國文學名著。我特別喜愛魯迅、巴金、冰心的小說。”
成長
宏文學校畢業後,林光霖進入了新加坡著名的華僑中學。中學二年級時,由於他的哥哥生病,父親的店中急需人手幫忙,林光霖只好停學,開始隨父經商。退學後,林光霖並沒有放棄學習,他利用工余時間,上夜校,進修完中學三年的課程。林光霖經商後,與家人一起將父親開辦的德威車行發展成德威車行有限公司和德威企業有限公司,經營腳踏車和各種膠帶的批發,以及交通設施的各種標誌的製作業務。
文藝愛好
林光霖非常喜愛文藝。早期,他對文學、戲劇、音樂都有興趣,經常參加各種活動。後來,他迷上了攝影,其他的愛好就逐漸放棄了。“我沒有受過大學教育,年輕時,我最感興趣和大家一起做活動,如文學、戲劇、歌詠隊等,也有興趣於政治,但到了後來,我開始意識到我也應該有一個立場,就是不要太積極地參與政治活動,因為我是一個商人。但我必須有一個選擇,就是我要有一種興趣。一個人一定要有一個嗜好。我選擇了攝影。”他說,“我迷戀上攝影是在1962年。一拿起相機就放不下了。在新加坡民間組織的攝影學習班裡,我如饑似渴地學習,一掌握了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就急不可待地搞起了創作。”
1964年,林光霖與幾位影友創辦了新加坡影藝研究會。
成就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林光霖很快就在新加坡攝影界嶄露頭角。1969年,他拍攝的表現印度族老人的作品《冉翁》在新加坡獲銀盤獎。另一幅作品《孤單》在英國和德國的攝影比賽中榮獲金獎。1970年和1971年,他又以連續兩年參加國際攝影沙龍比賽和影藝研究會全年季賽的最高積分而榮獲“影藝杯”的獎勵。經過10年的奮鬥,林光霖從一個對攝影知之不多的文藝愛好者,成長為新加坡一位具有相當水準和成就的攝影家。
探索新路
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林光霖對自己的創作開始感到不滿意起來。他在攝影創作道路上探索一段時間後,對沙龍攝影中普遍存在的唯美主義創作傾向產生了懷疑。他感到,“單純追求華美的外在表現,容易使作品流於淺薄,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深入社會生活,反映社會生活,才能產生寓意深刻,蘊涵豐富的作品。”“作為一個攝影家,總是要對人類存期望,對國家存期望,對民族存期望,自己的作品總是要對人起振奮精神的作用。”他以自己極強的社會責任感開始進行新的探索。他的創作出現了很大變化,從唯美主義走向了寫實主義創作道路。走出這一步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因為當時新加坡乃至東南亞攝影界的主流是搞沙龍攝影。走寫實主義創作道路,意味著離開攝影主流,可能得不到攝影界的承認而被攝影界所拋棄。但林光霖認為要前進就要勇於探索,他決心突破過去的自我。
風格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林光霖的作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少了幾分外在的華美,多了幾分樸實自然;少了幾分膚淺的精緻,多了幾分平和的深淺。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在新加坡攝影家作品中找到他那與眾不同的作品。他的作品風格逐漸為新加坡攝影界所認識、所接受。談到他的作品時,林光霖謙遜地說:“在這方面,我正在進行嘗試。但近年來搞組織工作多了,搞創作的機會少了,對自己的作品還不甚滿意。”
林光霖的探索不僅得到新加坡攝影界的承認,也得到亞洲攝影界許多知名人士的肯定。著名攝影大師郎靜山就曾寫道:“林君以其文學藝術深厚涵養,作品崇尚自然,作風寫實,描繪人生百態,寓意深刻,蘊涵豐富。”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紹明說:“在沙龍攝影盛行的東南亞地區,林光霖先生卻有獨自的藝術主張和藝術追求。他主張攝影作品應追求內涵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反對重形式輕內容的創作傾向。因此,他堅持走紀實攝影的創作道路,把鏡頭對準社會生活,採用抓拍方法捕捉生活中各種人物的真情實感,熱情謳歌真善美。他的作品逐步形成了樸實無華,真實自然的藝術風格。
罕見的紀錄
1972年,林光霖當選為新加坡影藝研究會的副會長。從此,他的攝影生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他不僅僅是一名攝影家了,他同時成為一名活躍的影藝活動組織者與活動家。在此後長期的影藝活動中,他顯示了自己卓越的組織才能。
影響
林光霖是個極富責任感和獻身精神的人。只要他認準的事,他就會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好,林光霖的職業並不是攝影,他是一名商人。但他對攝影的熱愛,使他為攝影作出了很多犧牲。為了影藝活動,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為了聯絡各國攝影界朋友,開展影藝研究會的工作,他自費赴許多亞洲國家訪問。談到這些,他很平淡地說:“很奇妙,主要是喜歡,跟著便是去做。第一是自然而然地去做,第二是有一種責任感,第三是對方的要求,不能為出風頭去做。”“我願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和大家一起進行攝影創作活動”。林光霖以他的執著追求和為影藝忘我獻身的努力,贏得了新加坡攝影界的信賴。從1972年起,他連續23年先後擔任新加坡主要攝影團體之一——新加坡影藝研究會的副會長、會長。一位了解海外攝影界情況的人士說:“一位攝影家能連續擔任這么長時間的領導職務,這在海外攝影界是個罕見的紀錄。”但如果我們了解到林光霖所主張的寫實主義在新加坡攝影界並沒有多少擁護者的話,在那么長的時間裡,讓那么多的人一直選舉一個和自己藝術主張有極大差異的人做自己的領導人,那就更是一個罕見的紀錄了。
評價
對於這個罕見紀錄的產生,新加坡著名攝影家、新加坡影藝研究會副會長陳慶聯和秘書長謝良明的一段話是最好的注釋:“光霖兄涉足攝影已有30年,參與影藝研究會領導工作也近30年,由於為人光明磊落,胸襟廣闊,尊重別人,善於提拔後進,配合其攝影技藝和成就,這些年來,他獲得國內外攝影界的推崇,是我國著名攝影家之一。我們與光霖兄結識,分別是30年(慶聯)和十多年(良明),大家一起參與學會的工作,對光霖兄的人品、作風和性格有深入的了解。在會務工作上他幹勁十足,可以沖向最前線,也懂得堅守後防;善於調兵遣將,也經常身先士卒。他重視內部團結,群策群力。這種領導作風使影藝理事會多年來合作融洽。在共同努力下,影藝研究會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二三千名會員的攝影學會,為推廣我國攝影文化藝術,作出了實際貢獻。”在談到自己的成就時,林光霖總是很謙虛,他說:“我並不突出,應該說我們的學會很突出,不應該說我個人很突出。‘影藝’里的人大多數都是受華文教育的,受華文教育的人在一起比較有認同感,在討論問題時候大家有共識,我們的會之所以很突出,就是因為大家的意見比較一致,能夠按一個決定去做。這個很重要,大家都很自覺。”
胸懷寬闊,尊重別人。是與林光霖接觸過的人對他的共同感覺。他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在與人交談時,他總是耐心傾聽對方的談話,從無為耐煩的表示。他也從不將自己的看法強加於人,更不把自己的觀點推到極致。他在攝影藝術上主張寫實主義,但他並不排斥沙龍攝影,主張兼容並蓄。
林光霖對影藝研究會的同事非常尊重,重要的事情都要拿到理事會上討論,聽取大家的意見,從不擅自作主。他還非常重視提攜年輕人。80年代中期,他主張提出讓年輕人來當影藝研究會的會長。在他的力薦下,曾淵滄博士擔任了會長。他輔佐年輕人為副會長。後來,曾淵滄博士移居他地發展,林光霖又再次當選會長至今。
走向亞洲
林光霖是個非常有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攝影家及組織者。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影藝研究會不斷進行開拓和創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為了突破沙龍影展的局限,他們舉辦了富有特色和個性的個人影展、數人聯展和專題影展。為了培養新生力量,在林光霖的倡導下,他們除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創作活動外,還長期開設“基礎攝影課程”、“燈光人像攝影課程”、“商業攝影課程”和“實用幻燈片課程”等多種課程,從而使該會成為新加坡最有活力、最有影響的攝影團體之一。
重要途徑
國際影藝交流是促進影藝發展的重要途徑。林光霖對此非常重視。1979年,他擔任了新加坡影藝研究會會長。第二年,第七屆亞洲影藝聯盟大會在新加坡召開。為了開好這次大會,林光霖走訪亞洲多國,誠邀各國攝影家、攝影團體赴會。經過林光霖和影藝研究會同仁的細緻工作,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的二百多位攝影界代表前往參加。這次會議規模空前,取得了圓滿成功。新加坡、影藝研究會和林光霖給亞洲攝影界留下了深刻印象。1984年,林光霖邀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汶萊等國攝影名家到新加坡參加影藝研究會主辦的“東協(東協)攝影家研討會”。會後,成立了東協(東協)攝影家協會。林光霖被選為第一任會長。這兩次重大的影藝活動促進了亞洲攝影界的團結合作與藝術交流,也提高了新加坡在國際攝影界的地位。林光霖在亞洲攝影界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現在,林光霖領導的新加坡影藝研究會與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攝影團體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從1985年起,林光霖領導的新加坡影藝研究會每年舉辦一影藝節,同時舉辦東南亞最大規模的攝影器材展覽會。這在新加坡是個創舉。影藝節廣邀世界各地攝影名家展覽作品,舉辦藝術講座,參加攝影活動。攝影器材展覽會邀請世界各地廠商展覽、銷售自己的攝影器材。目前,新加坡攝影器材展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攝影器材展,引起了世界各國攝影界和器材商的重視。
架起新中友誼橋樑
1993年3月的北京,乍暖還寒。林光霖第10次來到北京。《新加坡著名攝影家林光霖先生作品展》於1993年3月18日至2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當人們從殘冬尚未退去的街頭走進展覽大廳時,立刻被眼前56幅構圖精美、色彩豐富、製作精良、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作品吸引住了。人們紛紛向林光霖表示祝賀。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中國攝影界朋友的好評,林光霖笑了,他不由想起了8年前第一次來中國時的情景。
林光霖雖然是華人,從小受的是華文教育,對中國的美麗風光嚮往已久,可是他到1985年53歲時才有機會第一次來到中國。1985年,新加坡與中國的交往增多。新加坡影藝研究會在林光霖的提議下,決定開展與中國的交流。這在當時的東南亞攝影界是個非常大膽的舉動。1985年4月,林光霖來到北京,他以新加坡影藝研究會和東協攝影家協會的名義向中國攝影家協會發出了熱情的邀請。中國攝影家協會決定派出以著名攝影家吳印鹹為團長的中國攝影家代表團訪問新加坡。7月間,為了落實訪問事宜,林光霖再次來到北京。與此同時,影藝研究會會刊上發表專訊,醒目標題為:“另一震撼——中國攝影家代表團第一次來我國訪問。我會能親手掀開這歷史性的一頁,全體影藝會友必當感到自豪。”中國攝影家對新加坡的首次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從此,中新兩國攝影界的交流開始了。人們稱讚林光霖是中新兩國攝影界友誼橋樑的設計師和建築師。
就在1985年,林光霖第一次回到了他父輩的故鄉福建。他對友人說:“我出生在新加坡,但我的祖籍是中國,您聽說過福建莆田縣嗎?從縣城往山里走很遠很遠,有一座小山丘,那上面有我祖父的墳塋。1985年,我專程去那裡祭祀先人。”
1986年,林光霖率新加坡影藝研究會攝影家代表團訪華,同時在北京舉行《新加坡攝影藝術展覽》。為了搞好這個展覽,林光霖花費了許多精力,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將所有的作品準備好。他說:“因為是第一次到中國展出,要表現出新加坡的攝影藝術特色和風格。我們四處收集作品,然後進行評選。最後才確定展出204幅作品。大家都很滿意,我就放心了。這一個月好緊張啊!”
此後,林光霖與中國攝影界的交往日漸增多。自1985年以來,他先後到過北京、上海、廣東、福建、黑龍江、吉林、江蘇、安徽、貴州、甘肅、新疆、河北等地,與許多地方的攝影家交上了朋友。自1987年他受聘為中國華僑攝影學會顧問後,他又先後受聘為中國東方國際攝影藝術基金會、福建華僑攝影學會、福建攝影家協會、上海華僑攝影協會、江蘇攝影家協會顧問。1993年,他還受聘為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隨著林光霖與中國攝影界的交往。他對中國、對中國攝影,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了越來越深的了解,他對中國攝影界寄予很大希望,他希望中國能為亞洲攝影藝術的發展、為世界攝影藝術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近況
近十年來,林光霖為促進新中兩國攝影界和亞洲攝影界的團結與交流進行了積極的努力。他的努力得到中新兩國各界的肯定。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高級政務次長何家良說:“林光霖先生是攝影界一位突出的而且具有影響力的攝影家。除了是一位造詣高超的藝術家外,林先生更致力獻身於促進我國和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國攝影家的交流。”中國攝影界則稱讚老朋友林光霖為“中新兩國攝影界友誼橋樑的設計師和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