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朝

林光朝

林光朝(公元1114年至1178年),字謙之。興化軍莆田人,鄭俠之婿。

基本介紹

  • 本名:林光朝
  • 字號:字謙之
  • 所處時代:宋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興化軍莆田人
  • 出生時間:1114年
  • 去世時間:1178年
  • 主要作品:艾軒文集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人物作品,

人物生平

生於宋徽宗政和四年,卒於孝宗淳熙五年,年六十五歲。專心聖賢之學,動必以禮。有氣節,朱熹兄事之。南渡後,以伊、洛之學倡東南,自光朝始。隆興初,(公元一一六三年)第進士。累遷廣西提點刑獄,移廣東。茶寇剽江西南簿嶺,其鋒甚銳,光朝自將擊敗之。加直寶謨閣,召拜國子祭酒。後以集英殿學士出知婺州。引疾,提舉興國宮。卒,諡文節。林光朝詩,以明鄭岳刊《艾軒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一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以朝散郎充分集英殿修撰知婺州(今浙江省金華市),提舉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太平興國宮,官終工部侍郎,謚“文節”。早年得理學名儒周敦頤濂洛學派真傳,講學於莆田東井、紅泉、蒲弄等書堂,後世學者稱其為“紅泉學派”,尊為“南夫子”。朱熹少時過莆田,嘗聽其講學。有《艾軒文集》收錄於《四庫全書》。

人物事跡

光朝少時力學知書,有聲譽。紹興五年(1135),赴禮部試落第。八年(1138),再試禮部不第。在回家途中,聽說吳中陸景端(字子正)曾經受學於尹焞,於是就留在錢塘從陸景端學,致力於聖賢踐履學問的研究。通貫六經百家,一言一動都以禮為準則。
宋紹興九、十年間(1139~1140),光朝由錢塘返莆,“開門教授”。在族叔林國鈞的資助下於黃石東井“紅泉宮”辦“紅泉義學”,供館穀給四方來學的人。各地從他學習的每年不下數百人,被稱為“南夫子”。他平生不喜著書,只把從師得到的聖賢精細之意,口授學生,使學生心通理解。他曾經說:“道之全體,存乎太虛,六經既發明之,後世註解固已支離,若復增加,道愈遠矣。”其間,曾到城山“松隱精舍”、金山“蒲弄書堂”和福清海口“龍山書院”講學,教學時間前後達二、三十年之久。
隆興元年(1163),光朝年已五十,始以進士及第授左迪功郎,調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司戶參軍。上任前,孝宗召他談話,他在應對中提及以潛邸恩僥倖進用的曾覿、龍大淵二人的罪行,孝宗不悅。改以左承奉郎任永福知縣。
乾道五年(1169年),《四朝會要》書成,調光朝任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八年(1172),升任國子司業兼太子侍讀。九年(1173),張說再任簽書樞密院事,光朝不去致賀,被外調任廣西提點刑獄。淳熙元年(1174),改調廣東提點刑獄。不久,召回任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
淳熙四年(1177),孝宗到國子監聽光朝講解《中庸》,讚不絕口,面賜金紫,升任中書舍人兼侍講。當時吏部郎謝廓然由曾覿推薦,賜同進士出身,任殿中侍御史,任令預由中書經辦,光朝愕然說:“是輕台諫,羞科目也!”。拒絕辦理。孝宗知他執意不辦,命他暫代工部侍郎。他辭不就職,請求外調,於是以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任婺州知州。又以老病不能去,改派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淳熙五年(1178),卒,終年64歲,諡文節。

人物作品

著有《艾軒集》九卷、奏箚二十卷、《易解》一卷和《詩書語錄》、《中庸解》、《莊子解》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