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小徑竹類與冠層樹種共存機制研究

林下小徑竹類與冠層樹種共存機制研究

《林下小徑竹類與冠層樹種共存機制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陶建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下小徑竹類與冠層樹種共存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陶建平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林下植物和森林冠層特徵的相互作用對森林群落結構和動態有重要影響,林下優勢小徑竹類對森林群落的動態和冠層結構有重要作用。林下小徑竹類影響冠層樹種的種子散布及幼苗幼樹的生長和成活,而冠層結構則控制林下竹類種群的優勢度,這種影響和控制之間的平衡可能決定林下竹類和冠層樹種的共存。但目前林下小徑竹類與林冠樹種共存關係的研究還未引起重視。本項目擬通過林下小徑竹類對群落環境、群落動態、林冠層結構、優勢種種群動態的影響和竹類種群自身在不同林冠環境下的變化的研究,探討小徑竹在群落更新中“生態過濾器”功能實現的過程和機制,揭示小徑竹類與冠層樹種共存的原因和機理,驗證林下小徑竹類對群落冠層樹種種類組成有選擇效應、穩定群落中小徑竹類可以同冠層樹種共存以及群落的內部調控可以通過冠層結構的改變從而達到協調和控制小徑竹類“入侵”的假設。項目意在探索小徑竹類對森林動態影響的作用機制,為竹類森林的撫育和管理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西南地區山地森林林下小徑竹類容易擴展形成灌木層單優種,地面其他物種往往難以突破這層植被。林下小徑竹和森林冠層特徵的相互作用對森林群落結構和動態有重要影響,對森林群落的動態和冠層結構有重要作用。項目通過林下小徑竹類對群落環境、群落動態、林冠層結構、優勢種種群動態的影響和竹類種群自身在不同林冠環境下的變化的研究,探討了小徑竹在群落更新中“生態過濾器”功能實現的過程和機制,揭示了小徑竹類與冠層樹種共存的原因和機理。研究表明:(1)森林不同演替/更新階段,林下小徑竹的優勢度有顯著的改變,隨森林演替進行小徑竹類由初期的稀疏侵入至演替中期的繁茂到演替末期的衰退;(2)小徑竹的侵入繁盛和衰敗過程與不同演替階段林冠層物種的組成及其形成的光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繫,群落可以通過調控冠層結構的改變,從而達到協調和控制小徑竹種群的發展,使得冠層樹種和小徑竹之間能形成一種穩定共存關係;(3)不同演替階段林下小徑竹類的發展過程,強烈改變了林下地表及土壤環境,極大影響了冠層樹種的更新;(4)冠層樹種的更新受到小徑竹竹冠的雙向“過濾”作用,即種子達到地表的下行過濾以及幼苗和幼樹穿透竹冠的上行過濾,小徑竹的生態濾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冠層樹種的種類組成和數量結構,進而對整個群落特徵形成影響;(5)林冠的環境影響和小徑竹類的生態濾過作用是現存森林植被形成的原因,林下小徑竹類和冠層樹種能夠在森林演替的過程中實現共存。項目研究結論為:林下小徑竹類的優勢度由冠層環境決定,在森林演替的不同階段優勢度不同;小徑竹類阻礙喬木樹種的更新,現存冠層樹種是小徑竹類生態過濾的產物;小徑竹類和冠層樹種共存是竹類和喬木樹種相互作用,共同適應的結果。項目研究的意義及生態啟示:在對灌木層小徑竹類占優勢的森林的經營和管理中,由於竹類會阻礙喬木樹種的更新,往往造成森林演替的時間延長,若需進行撫育干預以達到穩定的頂極或特定目標的森林演替階段,應該選擇在森林演替的特定時期進行作業;竹木共存對於喬木樹種有明顯的選擇作用,在森林的經營管理中應該予以重視。我們的研究初步解釋了小徑竹類對森林動態影響的機制及竹木共存的原因,為森林更新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更多證據,並可為竹類森林的撫育和管理提供指導和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