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瘡痂病是指果實受害後,果面上形成許多褐色銹斑或形成連片的絨狀暗色斑塊。葉片受害後葉柄或葉脈上出現長形褐色銹斑,或葉面形成棕褐色絨斑。嫩莖受害後症狀與果實相似,但多為長形,後期隨著枝梢表皮的木栓化而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枇杷瘡痂病
- 類型:植物病
- 對象:枇杷
- 分布:國內分布尚缺乏報導
簡介,發病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簡介
病害名稱:枇杷瘡痂病
分布:國內分布尚缺乏報導。
發病症狀
可為害果實、葉片和莖,發生普遍,但危害性較輕,主要影響果實外觀,降低果品商品價值。果實受害後,果面上形成許多褐色銹斑或形成連片的絨狀暗色斑塊。葉片受害,葉柄或葉脈上出現長形褐色銹斑,或葉面形成棕褐色絨斑。嫩莖受害,症狀與果實相似,但多為長形,後期隨著枝梢表皮的木栓化而消失。
病原
國外報導的病原菌有Fusicladium eriobotryae (Cavara) Saccardo,Spilocaea eriobotryae和Spilocaea pyracanthae (Otth) Arx.等。據初步鑑定,國內此病病原菌為Fusicladium eriobotryae,稱為枇杷黑星孢菌,屬半知菌亞門。
發生規律
國內尚缺乏研究。
防治方法
可在果實生長期試用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霧保護防治。可每隔15天左右一次,連續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