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藍根黑斑病

板藍根黑斑病

板藍根黑斑病是由芸薹鏈格孢引起的、發生在板藍根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在葉上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常具輪紋,周圍有漸退的綠暈圈,病斑較大,一般直徑為3—10毫米,病斑正面有黑褐色霉狀物;後期病葉枯萎脫落。

板藍根黑斑病在高濕條件下發病最盛,一般5月中旬開始發病,一直延續到10月,其中6—9月發病較重;高溫多雨年份易流行。

板藍根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合理輪作,清潔田園,消滅越冬菌源;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肥、鉀肥,提高抗病力;發病初期還可以噴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2—3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板藍根黑斑病
  • 病原:芸薹鏈格孢 等
  • 為害作物:板藍根
  • 為害部位:葉片、染莖、花梗及種莢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板藍根黑斑病病原為芸薹鏈格孢(學名:Alternaria brassicae),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子實體生在葉的兩面。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5個束生,褐色至暗橄欖褐色,基細胞膨大,不分枝或少數有分枝,直或彎曲,有隔膜,大小為(20-136)微米×(4-6)微米。分生孢子3-8個串生,圓柱形至倒棒形,褐色,具橫隔3-10個,縱隔或斜隔0-8個,分隔處縊縮,大小為(16-80)微米×(84-180)微米。無喙,多為單細胞假喙,淺褐色。
另有報導,該病病原菌為蕪菁鏈格孢(學名:Alternaria napiformis)。病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簇生,直立,直或屈膝狀彎曲,分枝或不分枝,淡褐色至褐色,分隔,大小為(31.0—70.0)微米×(3.0—5.5)微米。分生孢子倒棒狀,褐色,單生或短鏈生,大小為(31.5—54.5)微米×(8.0—14.0)微米,具橫隔膜3—9個,縱隔膜2—3個,斜隔膜0—2個,分隔處稍縊縮。有喙,柱狀,有或無分隔。

為害症狀

板藍根黑斑病主要為害板藍根的葉片,也可侵染莖、花梗及種莢。葉片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常具輪紋,周圍有退綠暈圈。病斑直徑3—10毫米。後期病斑正面生有黑褐色霉狀物,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嚴重發病時,葉片逐漸捲縮枯死。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生長季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可發生多次再侵染。

流行規律

板藍根黑斑病在高濕條件下發病最盛;高溫多雨年份易流行。多雨、多露、缺肥、老弱組織易發病。一般5月開始發生,一直可延續到10月,7—8月高溫多雨季節為發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1. 合理密植,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促進板藍根植株生長健壯,增強其抗病能力。
  2. 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3. 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及雜草,以此有效地降低病原菌的群體基數,減輕危害。
  4. 發病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波爾多液(1∶1∶100),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藥劑噴施防治。每隔10—15天噴1次,每畝用量75千克,連續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