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石鎮(吉林省琿春市板石鎮)

板石鎮(吉林省琿春市板石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板石鎮位於琿春市西南部,琿春河下游,地處東經130度15分-130度12分,北緯42度41分-42度50分。距離琿春市區10公里,與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相連,與俄羅斯接壤,與朝鮮隔江相望,是琿春市南部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板石鎮
  • 地理位置:位於琿春市西南部
  • 面積:133平方公里
  • 人口:1.3萬人
簡介,發展概況,歷史沿革,氣候產業,農業產業化,經濟發展,

簡介

轄區面積133平方公里,有7個行政村,總人口1.3萬人。板石鎮是吉林省首批生態經濟鎮,多年來致力於“延邊黃牛”產業的發展,已形成相當規模。氣候屬中溫帶近海性季風氣候,冬暖夏涼,素有“延邊小江南”之美譽。這裡盛產寒富蘋果被稱為“吉林省蘋果第一鎮”。作為礦區鄉鎮,板石鎮充分藉助工礦企業的力量,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發展概況

全鎮耕地面積2490公頃。屬中溫帶近海洋性季風氣候。
水稻水稻
板石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現有多處礦井,年產原煤30餘萬噸,年產值1000多萬

歷史沿革

板石鎮於1992年改鄉為鎮,當時有11個行政村,1993年2月,根據國務院[1992]21號檔案及有關會議精神,將圖魯村春景村支邊村太陽村劃歸琿春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管轄。

氣候產業

全鎮耕地面積2490公頃。有7個行政村,總人口8014人,其中農業人口6727人。板石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現有多處礦井,年產原煤30餘萬噸,年產值1000

農業產業化

坐落在圖們江邊琿春河下游的板石鎮總面積13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90公頃、林地面積4750公頃、牧業用地2773公頃、共有7357名農業人口。2008年以來,通過學習中央一號檔案,板石鎮黨委和政府認真分析幾年來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教訓,結合板石鎮實際,制定了以建設生態經濟鎮為目標,大力培植主導產業,全力實施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發展戰略。農業產業化建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天一牧業有限公司天一牧業有限公司
板石鎮是傳統的延邊黃牛之鄉。為了發展養牛產業,加快農民增收步伐,鎮黨委和政府制定了努力三年實現養牛大鎮的規劃。在上級科技部門的協助下,爭取了延邊唯一的吉林省星火科技計畫專家大院—延邊黃牛專家大院項目落戶於板石鎮,大大促進了科學養牛的步伐。通過招商引資,天一牧場、陽光牧場等一批畜牧企業在板石鎮落戶。天一牧業有限公司通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產供銷一體的較規範的龍頭企業,為全鎮養牛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
為了確保農民養牛事業的健康發展,鎮黨委和政府投資3萬元改善了鎮獸醫站,從村幹部和大學生中選聘了兩名工作人員強化了獸醫站的服務功能。為每頭黃牛改良財政補貼20元,為養牛戶解決了310萬元的貸款資金。目前,板石鎮已經初步形成“專家+公司+農戶”的延邊黃牛發展模式,預計全年牛存欄數達到5000餘頭,實現產值450萬元。板石鎮西部素有“延邊小江南”之稱,這裡氣候宜人,土質肥沃,適合於種植各種果類。板石鎮把發展寒富蘋果、優質蘋果梨、板栗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提出了3年內建設蘋果基地100公頃,板栗基地100公頃,優質蘋果梨基地100公頃的構想。從遼寧聘請了果樹專家進行了品種改良和技術指導。今年在現有127公頃果類基地的基礎上引進了10公頃寒富蘋果,開闢了15公頃板栗實驗基地。這3個基地的形成將大大提高農民的收入。利用環城優勢條件,發展保護地棚室產業,是板石鎮2008年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又一個重大舉措。2008年以來,板石鎮大力倡導和扶持保護地棚室產業。鎮政府投資7萬餘元興建保護地棚室產業實驗基地,大力扶持總投資額80萬元的自然農業優質雪桃及良種肥豬示範基地和總投資額40萬元的柳亭大棚葡萄、蔬菜基地,為開闢板石中部保護地棚室產業園區打好基礎。為了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提高農民收入,板石鎮充分利用西部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改策,搞好農業產業化項目儲備,大力開展“跑上”工作,2008年上半年已爭取總投資預算367萬元的中低產田改造項目,預計9月份開始動工。同時,板石鎮狠抓勞動力轉移。今年上半年共轉移勞動力1350人,可望年末轉移勞動力2000人。通過半年多的努力,板石鎮農業產業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優質、綠色水稻,菸葉、蘇子等經濟作物比重大的加大,板石鎮農經比例達到40:80,農業總產值可望達到6500萬。鄉鎮企業產值預計實破38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預計達到3200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可望實現140萬元。板石鎮黨委和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口岸城市”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速農民增收,為把板石建設成生態經濟強鎮將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板栗板栗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板石鎮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於經濟成長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上,板石鎮仍然處於生產力水平低,比較效益差的落後的農業鎮狀態。過去,由於一味地追求效益最大化,盲目開發礦產、林業、草原、土地等資源,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影響著人民民眾的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因此,恢復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是我鎮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可持續發展源於環境保護,它強調既要重視當代人的發展需求,也要考慮後代人的發展利益,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成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協調。我們建設生態鎮實質就是發展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生態環保型經濟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堅持經濟發展高質高效,追求最佳的經濟效益,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在經濟運行中自覺遵循自然規律、科學規律,生產全過程達到清潔環保要求,實現生態環境,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三者在最佳狀態上結合。也就是說,發展生態效益經濟,就是要按照“發展後發優勢,推進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高效益、廣就業、可持續”的發展方針,從板石鎮實際出發,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以建設綠色經濟強鎮,整合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科學運用生態資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板石鎮板石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