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鎮隸屬於連雲港市海州區,南鄰灌雲縣伊蘆鄉、小伊鄉,北接寧海街道,西接新壩鎮,東接東辛農場,距連雲港市中心18公里,鎮區總面積80.64平方公里,人口71682人(2017年)。
板浦鎮是國家級重點鎮,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新型小城鎮,“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鄉鎮”,江蘇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連雲港市“最具歷史文化鄉鎮”、省、市“文明鄉鎮”等;是“醋聖”的故鄉;也是清末武狀元卞賡的故鄉;現代中科院三院士汪德昭、汪德熙、程培津、科教界名人汪德耀的故鄉也在板浦鎮;文壇巨匠李汝珍寓居板浦寫成不朽名著《鏡花緣》。
2014年,連雲港市政府授權連雲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南部拓展區指揮部)管理板浦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板浦鎮
- 外文名:BanPu Zhe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蘇連雲港
- 地理位置:連雲港市區南端
- 面積:80.64平方千米(2017年)
- 下轄地區:德芳社區、浦東村等
- 政府駐地:連雲港市板浦鎮新區1號
- 電話區號:0518
- 郵政編碼:222241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71682人(2017年)
- 著名景點:李汝珍紀念館、國清禪寺、城南秋園
- 機場:連雲港白塔埠機場
- 火車站:連雲港火車站
- 車牌代碼:蘇G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地形,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交通,社會事業,風俗民情,著名人物,著名景點,當地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板浦地名的由來與海有關。據說,這塊新淤的灘地中間有一條南北向流淌的小河。煎鹽的灶戶為了便利東西交通,在河上架橋,低洼之處以“蒼梧板”鋪墊以利通行,因而人們把這個地方稱為“板鋪”。日久天長,由於瀕臨河流人海口,人們又把它叫“板浦”。
唐代,板浦建鎮,屬淮安府管轄。唐垂拱元年(685年),官河開挖,板浦成為水陸樞紐。
宋元明代,板浦鎮隸屬於淮安府。
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劃歸海州直隸州轄管。
民國元年(1912年),歸墊整您海州分治設東海、灌雲二縣,板浦為灌雲縣城所在地,成為全縣蒸霉芝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拘虹符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6日,板浦鎮解放。因灌雲縣人民政府設於大伊山,板浦設區。
1950年,板浦區共管轄11個鄉鎮:德芳鎮、新民鎮、峙雲鎮、慶城鎮、東北鎮、泊陽鄉、河西鄉、玉蟾鄉、西臨鄉、臨海鄉、西山鄉。
1951年11月,經蘇北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批准,板浦區範圍作了適當調整,將玉螗等三個鄉劃出歸屬同興區。
1958年,改為板浦公社,隸屬於灌雲縣。
1962年10月,撤銷板浦人民公社,建立板浦鎮和東辛人民公社。板浦鎮下設德芳、新民、南門三個居委會。後來,新民居委會的西大街北片劃出成立北門居委會,板浦鎮轄有四個居委會。
1976年11月,原東辛公社城北生產大隊和新河生產大隊的4個生產隊劃入板浦鎮,成立板浦鎮農副業直屬隊。
2009年,板浦劃歸海州區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板浦鎮轄5個社區:德芳社區、南門社區、新民社區、北門社區、中正社區,16個行政村:尤莊村、菜園村、石河村、東北村、城北村、羅圩村、官廟村、永平村、小浦村、浦東村、大團村、東辛村、沙滬村、泗河村、周圩村、洪花堰村。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板浦鎮
氣候
板浦鎮屬於暖溫帶南緣濕潤性季風氣候,受海洋調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適中,雨熱同期。常年平均氣溫14℃,最冷月份為1月,最熱月份為7月。降水量904.8毫米,無霜期215天左右。
水文
板浦鎮境內有疏港航道、善後河、鹽河三條河流。
地形
板浦鎮地勢平坦,全境高程為3至3.5米。
人口
板浦鎮總人口71682人(2017年)。
經濟
綜述
2005年,板浦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248萬元,財政收入8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34元。
2007年,板浦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320萬元,財政收入2879.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10元。
2010年,板浦鎮地區生產總值3.9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24.6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比2009年同比增長39.43%,財政總收入3997萬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6.57%,實際利用外資350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53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2.99%。
2012年,板浦鎮財政收入80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60元。
第一產業
2001年,板浦鎮累計投放支農周轉金3794萬元,重點支持榜定試農業產業化項目及水土開發項 目,興建排灌站6座 ,開挖溝渠 5萬立方米 ,改造中低產田600畝 ,種植大棚蔬菜2000畝 。
截至2008年,板浦鎮建有維維奶牛養殖場、網箱養魚基地、無公害蛋雞基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234元。
第二產業
板浦鎮是海州區工業重鎮,截至2008年,有工業企業28家,已形成棉紗紡織、醫療保健、食品釀造、建築材料、化工等支柱產業;骨幹企業主要有江蘇省潤生集團、華豐紡織有限公司、惠庭實業有限公司、汪恕有滴醋廠、亞星水泥廠和西都生化有限公司等;以華豐紡織為龍頭的棉紗紡織已形成一定規模,板浦鎮年紡紗能力達10萬紗錠以上;汪恕有滴醋為全國三大名醋之一。板浦工業園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較為完備,以發展紡織、電子、機械、食品、建材等產危永業為主,進區項目達21個。
交通
社會事業
1988年至1998年10年間,板浦鎮財政用於基礎教育投資達 2800萬元,校舍總面積由 3.6萬平方米增加到 8.3萬平方米 ,板浦中學發展成為省重點中學。截至2014年,板浦鎮有板浦高級中學、板浦初級中學、蘇光國小等學校。板浦中心衛生院成為板浦鎮主要醫療衛生中心基地。
風俗民情
淮海戲
淮海戲,俗稱“海州小戲”,因主要伴奏樂器為板三弦,原始唱腔尾腔高亢,又稱為“三刮調”、“拉腔調”。民間藝人三五人可湊成一個戲班子,這樣到民間演出行動方便。每到一個村莊,用兩條長凳,地上放兩張鹽席就可以演唱。演員一般為多面手,上場能表演,退場能伴奏,還可隨時參與場上對白。上演的劇目多為古裝戲,如《三拜堂》、《十不全》、《王媽說媒》、《樊梨花點兵》、《穆桂英掛帥》等。淮海戲已經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淮海鑼鼓
淮海鑼鼓又叫工鼓鑼、公鼓鑼,俗稱唱小辭書、說書、唱書,是徐淮鹽連地區歷史悠久的曲種。淮海鑼鼓演出形式簡單,不受時間場地限制,內容說古論今,歌頌民族英雄、愛國志士、忠臣良將,詛咒奸臣弄權、昏官擾民、庸吏誤國。表演時藝人坐在長凳上,一手敲打小銅鑼,一手敲打小皮鼓,節奏配合得當,用地方語言和腔調演唱。演唱時或立或坐,或唱或白,或打手勢,或施口技,唱演並行,聲色俱佳。說唱的曲目有《封神榜》、《楊家將》、《岳飛抗金》、《薛仁貴征東》等。
玩旱船
玩旱船,又名玩花船,搖花船。大多用竹、木、秫秸扎制船形架,外邊用彩布蒙住,也用彩紙或花布裝飾,中間一方形船艙,以剪紙花、紙繡球裝飾。表演時,一旱船娘“坐”(其實是站)於船艙之中,一丑角手執竹篙為艄公。表演時“船娘”兩手提著船的兩邊,走著碎步,晃晃悠悠,猶如坐在船上,艄公在一旁配合,邊演邊唱。
踩高蹺
踩高蹺,所謂高蹺就是用兩根木棍做腿,在木棍中間部位靠上安一腳踏板,表演者兩腳分別踩在踏板上,腳至膝下用綁帶扎牢,隨著鑼鼓的打擊和曲藝的演唱,進行各式各樣表演。
舞火龍
每逢春節、元宵、中秋等節日及大的喜慶節日,板浦的民間藝人都會自發組織舉辦龍燈晚會。舞龍隊伍包括燈籠隊、鼓號隊、火炬隊、花船隊、花挑隊、舞龍隊等,30~40米長威武的巨龍,舞龍隊伍在出發之前,還要舉行一個祭龍的儀式。一般地,舞龍隊伍到了某商鋪的門前,該商鋪主人總要燃起一串長長的鞭炮,以答謝神龍帶來了好運。
搖糖球
搖糖球,就是賣糖球的人準備了5根簽子,由l到5標上號,想搖糖球的人先花錢買簽(其實是買號),等到5根簽子依次都賣出了,方按號序搖搖糖球。搖糖球的工具很簡單,用1個小碗卡住1隻碟子(也有用1小鐵罐子加上蓋子的),裡面有3個鶻子(鶻子皆為正方體,6個面上依次刻上1點至6點),5個搖糖球者搖後比點,最多可搖出18點,比誰搖的點子大,誰就得到糖球。另外,還有一個先搖優先的原則,先搖者與後搖者若點數相同,先搖者得糖球。如果都搖到18點,就都可以得到一串糖球,但這樣的機會是少之又少。
吹糖人
吹糖人的人擔一副挑子,一頭兒是個圓桶(即圓籠),圓籠上邊是個貨架;木架分為兩層,每層都有很多小插孔,為的是插放糖人。另一頭兒是個木箱子,記憶體木炭等零碎什物。圓籠里用火烘著一個小鐵鍋,鍋中是溫熱的麥芽糖。貨架上擺著吹捏好的小鳥、小雞、小白兔、小猴子等小動物。
著名人物
凌廷堪
凌廷堪生卒年代為1757~1809年。字次仲,又號仲子先生。清海州板浦(今板浦)人。祖籍安徽歙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任河南巡撫畢源的幕僚。著述有《禮經釋例》、《通鑑翼胡》、《元遺山年譜》、《充渠新書》、《校禮堂文集》及《燕樂考源》、《陵陽讀余錄》等。
李汝珍
喬紹僑
喬紹僑字愛軒,號東里。乾隆五十年(1785年)參加海州歲試中第三名,曾任山陽縣教諭。由於他“氣高傲世,不善逢迎”(許喬林語),故一生只落得個空有其名的候選知縣。
喬紹傅
喬紹傅字霖岩,幼年承其家學。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以童試第一名為秀才,後為廩貢生。《海州文獻錄》稱其“學有功底”。一生著述頗豐,有《經學擷要》14卷、《書泉紀夢》1卷、《古朐考略》13卷、《夢蘇亭集》20卷等。
許喬林
許喬林生卒年代為1775~1852年。字貞仲,號石華,祖籍安徽,生於四川。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隨母遷居板浦。許喬林少年時即工詩詞歌賦。與其胞弟許桂林被時人譽為“東海二寶”、“板浦才子二許”。嘉慶十二年(1807年)中舉,曾出任郁洲書院山長,山東平陰縣知縣。
許桂林
許桂林生卒年代為1779~1822年。字同叔,號日南,又號月嵐,別號棲雲野客,許喬林胞弟,清代海州板浦人,祖籍安徽。許桂林12歲參加童試考取秀才,被學官稱為“奇才”;20歲時,按試淮海獲第一;嘉慶十四年(1809年)和二十年(1815年)兩次獲得海州科試第一名;嘉慶十七年(1812年),以《腹稿賦》取“拔貢生”;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秋,中丙丁科舉人。
吳振勃
吳振勃生卒年代為1770~1847年。字興孟,又字容如,號筠齋,祖籍安徽歙縣豐溪之南,故他晚年自稱為丰南居士。至吳振勃由江寧遷海州後,人海州籍,後定居板浦。吳振勃踐履篤實,教友志節。因其在文學上的建樹和高尚的品德,與其弟吳振黝被時人並稱為“海州名士二吳”。
汪德昭
汪德昭(1905.12.20-1998.12.28),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水聲事業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他所從事的大氣中大小離子平衡態的研究成果,被國際物理學界認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朗之萬-汪德昭-布里加理論”。
汪德熙
汪德熙,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著名的高分子化學家、核化學化工事業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汪德耀
汪德耀(1903.02.08 - 2000.10.12),男,1903年出生於江蘇省灌雲縣板浦鎮,1943年至2000年在廈門大學任教授,曾兼任過系主任、理工學院院長、代理校長、校長等職。汪德耀教授是著名的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長期從事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為中國細胞生物學的開拓作出了貢獻。
著名景點
國清禪寺
國清禪寺位於板浦中學校內,據《嘉慶海州志》記載,國清禪寺,俗稱“大寺廟”,始建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開山僧法朗主持修建。後毀於兵燹(xiǎn),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僧果升重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歸併海州大悲寺(又名大悲教寺,宋嘉裙三年(1058年)僧傳善始建),二十五年(1392年)在原址復建,清朝康熙三十四(1695年)年重建。2003年夏,為迎接板浦高級中學80年校慶,板浦中學啟動原校址國清禪寺修繕工程,並於院內東西兩側建立碑廊。
李汝珍紀念館
李汝珍紀念館坐落於連雲港市海州區板浦鎮東大街,建成於1992年,占地1500平方米。紀念館門楣上懸掛著巨大的“李汝珍紀念館”金字匾額,該匾由江蘇省著名的書法家、省書法協會主席尉天池手書。主展廳中間矗立著李汝珍半身塑像。大廳的陳列櫥中展出了中外多種文字的《鏡花緣》版本及許多相關資料,從中人們可以具體地了解到各方研究李汝珍及《鏡花緣》的概貌。大廳的牆壁上掛滿了時賢名流的佳作,書法妙繪,滿壁生輝。後院有一棵清代栽植的大皂角樹,閱盡滄桑,傲骨凌空。北邊院牆上的“鏡花水月”四字正點示出《鏡花緣》這部小說的深刻主旨。
城南秋園
秋園是國民黨兩淮鹽務管理局局長繆秋傑所建,1927年動工,至1937年才初具規模,耗時10年,可見工程之大。秋園占地100餘畝,既吸收了江南園林的建築藝術,又有別具一格的特色。園內山水相依,花木扶疏,人工天然,獨具匠心,堪稱“鹽商”園林的“封筆之作”,曾也被稱為“淮北第一名園”。可惜後來毀於戰火。
城南碉堡
城南碉堡為當年日本占領板浦後所修的防禦工事。位於當年秋園北邊的護城河的一座石橋邊上,於今地處城區通向果園向南的轉彎處的三岔路口,碉堡為方形,主體為磚石結構,大約有兩層樓高。
當地特產
板浦涼粉
板浦涼粉形體光滑富有彈性,入口爽嫩,滑而不膩,在蘇北極為出名。
汪恕有滴醋
汪恕有滴醋於清康熙十四年間(公元1675)創牌,歷史三百載,汪恕有滴醋廠為省明星企業,年生產能力達7000噸,是蘇北地區最大的食醋專業生產廠家;2005年10月,被確定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
黃四麻香腸
黃四麻香腸有160多年歷史,選料精良、口感極美、風味獨特、被評為“江蘇省消費者協會推薦商品”和“江蘇省著名商標”。
陸安順擦酥小餅
陸安順擦酥小餅有著230年生產歷史,經“層層擦酥”獨特工藝製作,具有“松、酥、香、脆、甜”等特色。
豆單
豆丹,學名豆天蛾,是一種以吃豆葉、喝甘露為生,在天然無毒、無公害狀態生長的昆蟲,它高蛋白、低脂肪,有溫胃之功效。
榮譽稱號
2022年4月,入選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團工委)名單。
水文
板浦鎮境內有疏港航道、善後河、鹽河三條河流。
地形
板浦鎮地勢平坦,全境高程為3至3.5米。
人口
板浦鎮總人口71682人(2017年)。
經濟
綜述
2005年,板浦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248萬元,財政收入8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34元。
2007年,板浦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320萬元,財政收入2879.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10元。
2010年,板浦鎮地區生產總值3.9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24.6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比2009年同比增長39.43%,財政總收入3997萬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6.57%,實際利用外資350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53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2.99%。
2012年,板浦鎮財政收入80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60元。
第一產業
2001年,板浦鎮累計投放支農周轉金3794萬元,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項目及水土開發項 目,興建排灌站6座 ,開挖溝渠 5萬立方米 ,改造中低產田600畝 ,種植大棚蔬菜2000畝 。
截至2008年,板浦鎮建有維維奶牛養殖場、網箱養魚基地、無公害蛋雞基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234元。
第二產業
板浦鎮是海州區工業重鎮,截至2008年,有工業企業28家,已形成棉紗紡織、醫療保健、食品釀造、建築材料、化工等支柱產業;骨幹企業主要有江蘇省潤生集團、華豐紡織有限公司、惠庭實業有限公司、汪恕有滴醋廠、亞星水泥廠和西都生化有限公司等;以華豐紡織為龍頭的棉紗紡織已形成一定規模,板浦鎮年紡紗能力達10萬紗錠以上;汪恕有滴醋為全國三大名醋之一。板浦工業園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較為完備,以發展紡織、電子、機械、食品、建材等產業為主,進區項目達21個。
交通
社會事業
1988年至1998年10年間,板浦鎮財政用於基礎教育投資達 2800萬元,校舍總面積由 3.6萬平方米增加到 8.3萬平方米 ,板浦中學發展成為省重點中學。截至2014年,板浦鎮有板浦高級中學、板浦初級中學、蘇光國小等學校。板浦中心衛生院成為板浦鎮主要醫療衛生中心基地。
風俗民情
淮海戲
淮海戲,俗稱“海州小戲”,因主要伴奏樂器為板三弦,原始唱腔尾腔高亢,又稱為“三刮調”、“拉腔調”。民間藝人三五人可湊成一個戲班子,這樣到民間演出行動方便。每到一個村莊,用兩條長凳,地上放兩張鹽席就可以演唱。演員一般為多面手,上場能表演,退場能伴奏,還可隨時參與場上對白。上演的劇目多為古裝戲,如《三拜堂》、《十不全》、《王媽說媒》、《樊梨花點兵》、《穆桂英掛帥》等。淮海戲已經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淮海鑼鼓
淮海鑼鼓又叫工鼓鑼、公鼓鑼,俗稱唱小辭書、說書、唱書,是徐淮鹽連地區歷史悠久的曲種。淮海鑼鼓演出形式簡單,不受時間場地限制,內容說古論今,歌頌民族英雄、愛國志士、忠臣良將,詛咒奸臣弄權、昏官擾民、庸吏誤國。表演時藝人坐在長凳上,一手敲打小銅鑼,一手敲打小皮鼓,節奏配合得當,用地方語言和腔調演唱。演唱時或立或坐,或唱或白,或打手勢,或施口技,唱演並行,聲色俱佳。說唱的曲目有《封神榜》、《楊家將》、《岳飛抗金》、《薛仁貴征東》等。
玩旱船
玩旱船,又名玩花船,搖花船。大多用竹、木、秫秸扎制船形架,外邊用彩布蒙住,也用彩紙或花布裝飾,中間一方形船艙,以剪紙花、紙繡球裝飾。表演時,一旱船娘“坐”(其實是站)於船艙之中,一丑角手執竹篙為艄公。表演時“船娘”兩手提著船的兩邊,走著碎步,晃晃悠悠,猶如坐在船上,艄公在一旁配合,邊演邊唱。
踩高蹺
踩高蹺,所謂高蹺就是用兩根木棍做腿,在木棍中間部位靠上安一腳踏板,表演者兩腳分別踩在踏板上,腳至膝下用綁帶扎牢,隨著鑼鼓的打擊和曲藝的演唱,進行各式各樣表演。
舞火龍
每逢春節、元宵、中秋等節日及大的喜慶節日,板浦的民間藝人都會自發組織舉辦龍燈晚會。舞龍隊伍包括燈籠隊、鼓號隊、火炬隊、花船隊、花挑隊、舞龍隊等,30~40米長威武的巨龍,舞龍隊伍在出發之前,還要舉行一個祭龍的儀式。一般地,舞龍隊伍到了某商鋪的門前,該商鋪主人總要燃起一串長長的鞭炮,以答謝神龍帶來了好運。
搖糖球
搖糖球,就是賣糖球的人準備了5根簽子,由l到5標上號,想搖糖球的人先花錢買簽(其實是買號),等到5根簽子依次都賣出了,方按號序搖搖糖球。搖糖球的工具很簡單,用1個小碗卡住1隻碟子(也有用1小鐵罐子加上蓋子的),裡面有3個鶻子(鶻子皆為正方體,6個面上依次刻上1點至6點),5個搖糖球者搖後比點,最多可搖出18點,比誰搖的點子大,誰就得到糖球。另外,還有一個先搖優先的原則,先搖者與後搖者若點數相同,先搖者得糖球。如果都搖到18點,就都可以得到一串糖球,但這樣的機會是少之又少。
吹糖人
吹糖人的人擔一副挑子,一頭兒是個圓桶(即圓籠),圓籠上邊是個貨架;木架分為兩層,每層都有很多小插孔,為的是插放糖人。另一頭兒是個木箱子,記憶體木炭等零碎什物。圓籠里用火烘著一個小鐵鍋,鍋中是溫熱的麥芽糖。貨架上擺著吹捏好的小鳥、小雞、小白兔、小猴子等小動物。
著名人物
凌廷堪
凌廷堪生卒年代為1757~1809年。字次仲,又號仲子先生。清海州板浦(今板浦)人。祖籍安徽歙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任河南巡撫畢源的幕僚。著述有《禮經釋例》、《通鑑翼胡》、《元遺山年譜》、《充渠新書》、《校禮堂文集》及《燕樂考源》、《陵陽讀余錄》等。
李汝珍
喬紹僑
喬紹僑字愛軒,號東里。乾隆五十年(1785年)參加海州歲試中第三名,曾任山陽縣教諭。由於他“氣高傲世,不善逢迎”(許喬林語),故一生只落得個空有其名的候選知縣。
喬紹傅
喬紹傅字霖岩,幼年承其家學。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以童試第一名為秀才,後為廩貢生。《海州文獻錄》稱其“學有功底”。一生著述頗豐,有《經學擷要》14卷、《書泉紀夢》1卷、《古朐考略》13卷、《夢蘇亭集》20卷等。
許喬林
許喬林生卒年代為1775~1852年。字貞仲,號石華,祖籍安徽,生於四川。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隨母遷居板浦。許喬林少年時即工詩詞歌賦。與其胞弟許桂林被時人譽為“東海二寶”、“板浦才子二許”。嘉慶十二年(1807年)中舉,曾出任郁洲書院山長,山東平陰縣知縣。
許桂林
許桂林生卒年代為1779~1822年。字同叔,號日南,又號月嵐,別號棲雲野客,許喬林胞弟,清代海州板浦人,祖籍安徽。許桂林12歲參加童試考取秀才,被學官稱為“奇才”;20歲時,按試淮海獲第一;嘉慶十四年(1809年)和二十年(1815年)兩次獲得海州科試第一名;嘉慶十七年(1812年),以《腹稿賦》取“拔貢生”;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秋,中丙丁科舉人。
吳振勃
吳振勃生卒年代為1770~1847年。字興孟,又字容如,號筠齋,祖籍安徽歙縣豐溪之南,故他晚年自稱為丰南居士。至吳振勃由江寧遷海州後,人海州籍,後定居板浦。吳振勃踐履篤實,教友志節。因其在文學上的建樹和高尚的品德,與其弟吳振黝被時人並稱為“海州名士二吳”。
汪德昭
汪德昭(1905.12.20-1998.12.28),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水聲事業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他所從事的大氣中大小離子平衡態的研究成果,被國際物理學界認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朗之萬-汪德昭-布里加理論”。
汪德熙
汪德熙,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著名的高分子化學家、核化學化工事業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汪德耀
汪德耀(1903.02.08 - 2000.10.12),男,1903年出生於江蘇省灌雲縣板浦鎮,1943年至2000年在廈門大學任教授,曾兼任過系主任、理工學院院長、代理校長、校長等職。汪德耀教授是著名的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長期從事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為中國細胞生物學的開拓作出了貢獻。
著名景點
國清禪寺
國清禪寺位於板浦中學校內,據《嘉慶海州志》記載,國清禪寺,俗稱“大寺廟”,始建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開山僧法朗主持修建。後毀於兵燹(xiǎn),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僧果升重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歸併海州大悲寺(又名大悲教寺,宋嘉裙三年(1058年)僧傳善始建),二十五年(1392年)在原址復建,清朝康熙三十四(1695年)年重建。2003年夏,為迎接板浦高級中學80年校慶,板浦中學啟動原校址國清禪寺修繕工程,並於院內東西兩側建立碑廊。
李汝珍紀念館
李汝珍紀念館坐落於連雲港市海州區板浦鎮東大街,建成於1992年,占地1500平方米。紀念館門楣上懸掛著巨大的“李汝珍紀念館”金字匾額,該匾由江蘇省著名的書法家、省書法協會主席尉天池手書。主展廳中間矗立著李汝珍半身塑像。大廳的陳列櫥中展出了中外多種文字的《鏡花緣》版本及許多相關資料,從中人們可以具體地了解到各方研究李汝珍及《鏡花緣》的概貌。大廳的牆壁上掛滿了時賢名流的佳作,書法妙繪,滿壁生輝。後院有一棵清代栽植的大皂角樹,閱盡滄桑,傲骨凌空。北邊院牆上的“鏡花水月”四字正點示出《鏡花緣》這部小說的深刻主旨。
城南秋園
秋園是國民黨兩淮鹽務管理局局長繆秋傑所建,1927年動工,至1937年才初具規模,耗時10年,可見工程之大。秋園占地100餘畝,既吸收了江南園林的建築藝術,又有別具一格的特色。園內山水相依,花木扶疏,人工天然,獨具匠心,堪稱“鹽商”園林的“封筆之作”,曾也被稱為“淮北第一名園”。可惜後來毀於戰火。
城南碉堡
城南碉堡為當年日本占領板浦後所修的防禦工事。位於當年秋園北邊的護城河的一座石橋邊上,於今地處城區通向果園向南的轉彎處的三岔路口,碉堡為方形,主體為磚石結構,大約有兩層樓高。
當地特產
板浦涼粉
板浦涼粉形體光滑富有彈性,入口爽嫩,滑而不膩,在蘇北極為出名。
汪恕有滴醋
汪恕有滴醋於清康熙十四年間(公元1675)創牌,歷史三百載,汪恕有滴醋廠為省明星企業,年生產能力達7000噸,是蘇北地區最大的食醋專業生產廠家;2005年10月,被確定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
黃四麻香腸
黃四麻香腸有160多年歷史,選料精良、口感極美、風味獨特、被評為“江蘇省消費者協會推薦商品”和“江蘇省著名商標”。
陸安順擦酥小餅
陸安順擦酥小餅有著230年生產歷史,經“層層擦酥”獨特工藝製作,具有“松、酥、香、脆、甜”等特色。
豆單
豆丹,學名豆天蛾,是一種以吃豆葉、喝甘露為生,在天然無毒、無公害狀態生長的昆蟲,它高蛋白、低脂肪,有溫胃之功效。
榮譽稱號
2022年4月,入選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團工委)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