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博物館

松陽博物館

松陽博物館,成立於1986年4月,館址坐落在浙江省松陽縣城西屏鎮中弄12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湯蘭公所 (稱蘭溪會館)內。2009年遷至縣城市政廣場附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松陽博物館
  • 地點:浙江省松陽縣城西屏鎮中弄12號
  • 成立時間:1986年4月
  • 簡介:2009年遷至縣城市政廣場附近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機構設定,

發展歷史

湯蘭公所建築建於清代嘉慶十四年(1809年),系蘭溪湯溪商人在松陽經商時共同投資興建的一處集會議事、洽談業務、文化娛樂的公共活動場所。
松陽縣博物館建於1986年4月,原設在縣級文保單位湯蘭公所內。由於建築年代悠久、條件較差,又沒有對外開放的展廳,為了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提高松陽的文化品位,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松陽博物館新館於2007年開始動工興建,2010年初完成陳列布展,“5.18國際博物館日”試行對外開放。
新館座落於松陽縣市民廣場西側吳家山山腳,占地面積2856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包括4個展廳、4個文物庫房、1個視聽室及其他用房。新館基本陳列以傳統館藏為基礎,同時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引進觸控螢幕等多媒體科技,融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於一體,使觀眾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

建築布局

“松陽基本文物陳列”是新館展覽的主體,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膏腴之府——括蒼深處的桃花源”是序廳。當觀眾們從博物館室外樓梯緩步走進二樓序廳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幅大理石陰刻松陽全景圖。只見畫面上群山環繞、峰巒疊嶂,整個縣域嵌於其間,阡陌縱橫、良田萬頃。松陰溪猶若玉帶,從中蜿蜒穿過,桃花掩映處,白鷺成群,風光旖旎,堪稱“浙南的桃花源”。而畫面上方的文字又對古邑作了最好的詮釋:“地名松陽,水名松陰,負陰抱陽,化生萬物,天人同構造化地;仙人府地,風物宜人,物阜鹹豐,人傑地靈,福被蒼生佑萬民;千山濃翠,萬壑松風,泉石清流,景致迷人,綠谷氤氳總相宜;長松當歌,古邑如畫,澄懷觀道,靜照忘求,桃源勝境不老情”。
第二單元“人文初始——新石器時期至秦漢”介紹了松陽從史前新石器時代到東漢初期的歷史概況,又分為三部分:“新石器時期的藏品展示”集中展出了陰崗山、占安山、營盤背等遺址出土的石斧、石鏃、石環、石鉞等諸多新石器時期文物。根據這些出土文物推斷,松陽的人類活動可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是浙南最早的人類活動區域之一。松陽究竟為什麼叫松陽?明萬曆年間的《郡縣釋名·浙江卷》稱:“松陽地處長松山之南,故名松陽縣。”《吳地誌》則說:“縣東南臨大溪有松樹,大八十一圍,腹中空,可容三十人坐,故取此為名。”無論何種說法為是,松陽都與松樹結下了不解之緣。“松陽縣名的由來”場景以屹立的獨山、蜿蜒的松蔭溪和開闊的松古盆地為背景,復原了一棵巨大的仿真松樹,並製作了辛勤勞作的一家三口雕像,使整個場景顯得逼真壯觀。“商周時期的藏品展示”展出了松陽商周時期的一批文物,其中不乏印紋陶盉、印紋陶罐、原始瓷豆等精品。
第三單元“千年古縣——漢末至南北朝”同樣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松陽縣制的變遷:松陽的建制為處州各縣之始,最初隸屬於會稽郡,自茲以降歷經多次更名、復名、並縣和復縣。1982年,國務院批准松陽復縣,隸屬麗水地區(今麗水市),一直延續至今。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松陽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如漢代的陶灶、三國時期的銅鏡和東晉的雞首壺等。這些文物彰顯了當地手工業的發達。第三部分重點介紹了松陽的糧倉地位。松陽自古以農為本、以糧為先,有“處州糧倉”的美譽,而農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發達的水利。這一部分以松古平原和松陰溪為原型,以仿真的植被、藍天下廣袤的原野為背景,復原了先民們的“竹籠卵石壩”築堰技術,配以龍骨水車等實物,形成了生動逼真、通俗易懂的場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第四單元“文化鼎盛——唐至宋元”分為四個部分,介紹了唐、宋、元時松陽教育、宗教、經濟、文化鼎盛的情況。在農業的發展帶動下,松陽的經濟文化實現了大繁榮,成為歷史上文化最發達、人才最集中、各種手工技藝最精湛的時期。松陽的縣學始於唐武德四年(621),是麗水地區最早設定的地方官辦學校(現在的文廟便是其舊址)。宋、元時期,各類書院隆盛,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蘇軾、李邕等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詞佳句或摩崖石刻。第一部分“縣學教育”就講述了這一段歷史。第二部分“宗教盛行”重點介紹了松陽唯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慶寺塔,並陳列了該塔修復前後的圖片資料及清理塔基時出土的獸件、瓦件、佛像等實物。第三部分“採礦和礦冶業”復原了當時燒爆法採礦的場景,簡陋的工具、搖曳的焰火、古銅色的雕塑礦工……極具歷史滄桑感與真實感。第三部分“松香採制”展出了採制松香的各種工具及南宋慶元元年(1195)墓葬出土的松香,使觀眾了解到松陽松香採制的悠久歷史,以及如今松陽松香人遍布大江南北,松香產量占全國總產量1/3的現狀。第四部分“琢瓷作鼎碧於水”是本單元的重點,展出了鳳耳瓶、弦紋蓋瓶、青瓷瓜棱執壺、刻菊花紋盤、梅瓶等型制多樣、質量精美的瓷器,其中不乏屬國寶級珍品。
第五單元“商貿通衢——明清至民國”主要敘述了明清至民國年間,松陽以商興族、以農養儒、以耕讀傳家,使全縣處於社會安定、穩定發展階段的故事。第一部分“交通”通過各類圖片資料,陳列了當時松陽四條古驛道的陸路和松陰溪的水路交通情況。松陽高腔是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二部分“松陽高腔”除採用傳統的服裝、道具、樂器等實物展示外,還採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循環播放相關影像資料。明清之際,松陽社會相對安定、水陸交通便利,從而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產品的商品化,也使松陽與外界的商貿往來日益增多。當時,縣內手工業作坊和特色商鋪林立,商業繁榮,成為輻射麗水、金華、衢州乃至福建、安徽的商貿中心和流通樞紐。第三部分“明清古街”以松陽縣城保存至今的明清古街為原型,將丙烯畫、蠟像模型與器具實物相結合,復原了松陽的茶鋪煙鋪。觀眾穿行於古街上,耳邊是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叮叮咚咚的打鐵聲和黃米果的製作聲,顯得別有風味。
第六單元“黎明曙光——辛亥革命至松陽解放”重點介紹了鴉片戰爭以來,松陽人民奮起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不懈鬥爭。無論舊民主主義革命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松陽民眾都積極投身參與,湧現出一大批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志士仁人,譜寫出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該單元集中對松陽革命史上的英雄人物及事件作了介紹,展出了匕首、軍刀、軍號、鳥槍等革命文物,展現了松古盆地、箬寮峴山麓洶湧澎湃的革命歷程。為了更全面、更具體、更形象地展示松陽的古往今來,展廳還設有兩個多媒體互動屏,輔助介紹了古民居、水利工程、橋樑建築、牌坊塔寺、民俗文物及今日松陽等內容。
縣域內的延慶寺塔,有“江南比薩斜塔”之美譽,始建於北宋999年,比杭州六和塔還早100多年,是江南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建築之一,現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還有黃家大院、兄弟進士牌坊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松陽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石倉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博物館肩負著全縣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在中央、省、市、縣文物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搶救和保護了一批瀕危的文物建築,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延慶寺塔,縣級文物保滬單位青雲塔黃家大院、湯蘭公所,城惶廟等古建築,為發展松陽的旅遊事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僅延慶寺塔修復後,年接待觀眾達15000餘人次。松陽博物館和延慶寺塔文保所被麗水市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為開展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機構設定

博物館集全縣文物保護管理、調查研究,收藏蒐集,陳列展覽,延慶寺塔文保所開放接待工作。現有工作人員8人,其中,中級專業技術人員5人,初級專業技術人員2人。
館舍面積達1100平方米,文物庫房面積140平方米,展廳面積500平方米,文物藏品有從新石器時代至現代各時期的歷史文物共1350餘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01件有石器、青銅器、鐵器、陶器、瓷器,漆木器等以及革命時期文物。博物館以舉辦短期展覽為主,舉辦各種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展覽,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功能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