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延慶寺塔
- 地理位置:松陽縣城西2公里
- 景點級別:國家級文保單位
- 興建時間:宋鹹平二年(999)
- 建成時間:宋鹹平五年(1002)
- 建築風格:唐風宋塔
- 建築結構:樓閣式磚木結構
內部景觀,民間傳說,
內部景觀
一路稻花飄香,秋風送爽,阡陌交錯,竹木扶疏,正所謂小橋流水人家,好一派田園風光。
松陽城西蒼翠的雲龍山麓,在碧野之畔,青山之腳,白牆紅檐圍繞著一座千年古塔,幽幽散發著久遠的歷史之音。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延慶寺塔。延慶寺塔不論是歷史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值得後人研究。
延慶寺塔與1165年竣工的杭州六和塔相比,要早一百六十三年。
現存塔體磚銘還有“醇化五年(公元994年)六月中”的字樣,足以證明此塔屬北宋原物,系唐風宋塔,而杭州六和塔乃宋風宋塔。
延慶寺塔從塔身構造到木構出檐都沒有發現後人修繕的痕跡,是江南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行達禪師歷十寒暑,得大經綸八部、舍利子49粒,受到朝廷嘉賜,為此發願建塔,以藏舍利。經多方籌募,於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動工,到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建成。
前面就是那座閣樓式磚木結構的斜塔,此高38.32米,六面七級,中空,每層設有平座迴廊;斗拱瓦鎦作雙卷頭,出檐舒展平緩,頗具唐風,鐵質塔剎相輪為卷草圖案,曲線流暢。
塔身閣檐匾上的“延慶寺塔”為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書,氣度不凡,為古塔平添了幾分雄姿。
延慶寺塔經歷了一千餘年的風雨洗禮,眼下,塔身出現傾斜,上世紀八十年代修繕古塔時,延慶寺塔塔身已傾斜2°12″,偏心距一米多,人們將其稱為東方比薩斜塔。
這樣一來,古塔反而增添了另一種魅力,令人覺得不登此塔就枉為此行了
民間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住在石筍附近的一位後生,帶兵反對朝廷的殘暴統治,被朝廷鎮壓了。
後來後生被呂洞賓點化成仙。皇帝懼怕會有更多的人起來造反,便下旨在此附近建塔鎮之。
步入塔院山門,門廳立著一塊花崗岩石碑。它象一部厚重的大書,記載著延慶寺塔的歷史。名稱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