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竹神”信俗

松陽“竹神”信俗

松陽“竹神”信俗,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竹神信俗是三明區域唯一的與竹有關的民間信俗,其出現與存在,和松陽地理資源特徵密切相關。據傳清朝中葉,麻公信俗就傳播開來。每年農曆八月初八是松陽麻公廟會日,照例開壇設醮,請出尊王巡山除蟲,全場法事延續兩天兩夜,近則中村、莘口,遠到沙縣、大田、尤溪等地信眾也會前來朝聖。

2018年7月,三元松陽“竹神”信俗入選三明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1月29日,松陽“竹神”信俗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陽“竹神”信俗
  • 批准時間:2022年1月2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
  • 保護單位:三元區中村鄉松陽村民委員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據傳清朝中葉,松陽村竹林蟲害肆虐,“紫衣公”託夢村中莊氏長老,囑其前去村後峰頭爐取回竹神麻公三尊王神器,建廟供奉,可為竹山除病去災,村人依夢所示香火供奉麻公,蟲災果然掃除。鄰村信士也將麻公神器請出繞竹山巡遊,蟲害即滅,四鄰八鄉聞風仿效,麻公信俗就此傳播開來。
松陽村所建麻公竹神廟源於清道光年間的“永福亭”,廟裡供有麻公竹神塑像,清朝鑄的香爐依然保存完好,壁上畫有左龍右虎,原先的碑刻簡介清晰可見。
竹神信俗是三明區域唯一的與竹有關的民間信俗,其出現與存在,和松陽地理資源特徵密切相關。松陽是一個高山村落,全村4萬多畝的山林,竹林面積就占2.8萬畝,是山林總面積的70%以上。茂密的山林,是松陽人祖祖輩輩維持生計的主要經濟來源,衣食所系,村人倍加珍惜,古代沒有更加科學的手段除蟲滅害,淳樸的竹農只有將保護毛竹資源的祈願寄託於神祗,同時寄託著人們對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富裕安康的美好祝願。由此麻公竹神香火不絕,得以傳承至今。

民俗內容

每年農曆八月初八是松陽“麻公”廟會日,照例開壇設醮,還舉行“請火”迎神等活動,選用當年品質佳的“竹王”製成十多米高的竹火把,請出尊王巡山除蟲。當天一早,村民們挑著準備的貢品前往麻公廟,擺在三尊王神位前的香案上,點香膜拜祈求庇護,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村民們抬著三尊王神位和神像巡遊竹山後,再回到廟裡。全場法事延續兩天兩夜,遠到沙縣、永安、大田、尤溪等地信眾也會前來朝聖。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麻公竹神的傳說和松陽當地百姓對竹神的膜拜、信仰,體現了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生存相依的樸素道理。通過巡遊“竹神”的儀式實踐,能夠促進人們更加關注自身與自然的關係,感恩自然,對移風易俗也具有現實意義。
保護措施
三元區中村鄉松陽村民委員會為松陽“竹神”信俗項目保護單位。
2004年,由信眾集資新建廟宇一座,取名“松青宮”,2017年“松青宮”更名為“麻公廟”,並在2020年進行了整體修繕。

社會影響

文化交流
2020年6月2日,三明電大邀請原三明群藝館館長、三明文管辦主任、文博研究館員、三明民俗專家宋經文先生到校作題為《非遺中的三明民俗漫談》專題講座。宋經文從傳統節日端午節談起,向大家介紹了三明獨具特色的端午節習俗方式——三明龍船歌。之後他又重點介紹了三明非遺項目中的大腔戲、小腔戲、松陽“竹神”信俗等。

文化軼事

傳說之一
松陽村當地人這樣講述麻公的故事:清末,五月的一天清晨,峰頭爐靠東的一座山腳小溪旁,松陽村山民莊姓師傅正在自己的筍廠忙著制筍乾,冉冉的炊煙筆直向上。莊師傅出門來到大坪外,卻看到峰頭爐山尖處也有一道煙伸向天空。這山頂上怎么有了筍廠?去看看。莊師傅趕到冒煙的地方,抬頭一看,莊師傅不由驚詫,原來,眼前,蘋果大小的一隻香爐正穩穩地叉放在松樹的三枝分叉中,裊裊升起的香菸冒得筆直。是誰將香爐放於此處?百思不解的莊師傅一想到還未煮完的鮮筍,三兩下爬上松樹將香爐取下,放於樹下就下山回廠了。當晚,莊師傅便夢知香爐的由來:原來,這香爐是尤溪三洞口的三位尊王麻一、麻二、麻三送此顯聖的。第二天醒來,莊師傅興奮不已,於是,拿香爐回來供奉。
傳說之二
又有傳說:到了莊鳳榜這輩時,向麻公求子,不想,一祈就靈。幾年間,鳳榜家連生二男。於是,莊家在峰頭爐山下路旁為其建起了廟宇,起名“永福亭”,意為保佑孩子。同時,派人去福州請鑄鐵師傅鑄香爐。鑄造時的前一晚,麻公託夢於鑄造師傅,告之三位尊王的姓名,分別為麻一尊王(蕭世林),麻二尊王(金世逢),麻三尊王(康世德)。此後,遠至大田、尤溪、沙縣等信士都慕名而來。
傳說之三
還有傳說:某年,一位信士前來祈求,請麻公為其竹場除蟲去災,遂將麻公神像抬往竹林山場,巡遊一圈,其蟲即滅。此後,四鄉八鄰,發現竹林蟲災,都請麻公驅除,麻公竹林保護神形象深入人心,日久天長,麻公竹神形象深受人們敬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