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的《松陰高士圖》收錄於1982 年鈴木敬所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中,為日本福壽堂舊藏,並由幾位中日學者、藝術家題識、著錄,可謂流傳有序。此圖裝裱於日本大正年間(1912-1926),其上有胡公壽所題詩堂,由內藤虎題簽,並附有原配木盒,盒蓋內有羅振玉題字。
該作品絹本設色,布景簡約,筆法細秀,皴擦簡練,是明代畫壇沈周代表作之一。
基本介紹
- 名稱:《松陰高士圖》
- 類別:繪畫
- 材質:設色絹本
- 作者:沈周
- 畫心:129.5×48.5cm
- 詩堂:29.5×48.5cm
作品內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畫家簡介,
作品內容
《松陰高士圖》近景處右角為低矮的坡石,左側較為平坦的岸石延伸至水畔,有一長須老者箕坐其上,背對著觀畫者,他是在聽松或是在觀水不得而知,隨手置於身旁的書卷透露出幾分閒適。三株高樹紮根石間,樹冠將視線延伸至對岸的沙渚,遠景處山外更有青山,影影綽綽。遼闊的水面平波無痕,襯托得松樹枝葉形貌分明。
此圖中景色雖一片沈寂,既無扶風,也無山嵐,卻也無蕭索之感,反而有些許疏朗氣息,溫暖而有詩意,可居可游。左上角有題畫詩:“十畝松陰匝地鋪,坐來塵慮覺全無。長安二月春如海,自信閒人不受呼”,說的也是這種無思無慮的悠閒,甚至帶有那么一點得意。這讓人想到沈周安穩的一生。
創作背景
沈周家境殷實,終身未入仕途,雖然區別於傳統的野隱生活,但繁瑣家務之外,也常悠遊林泉,嘯詠煙霞。成化三年,別業有竹居建成,窗外清川一曲,高竹千竿,沈周常常在此邀朋會友,詩文唱和,幾年後有竹居修葺完工,沈周與伯父和詩多首,其中一首這樣寫到:“鶴毛鹿跡長交路,荇葉苹花亦滿川。炙背每臨檐日底,曲肱時臥樹陰邊。一區綠草半區豆,屋上青山屋下泉。如此風光貧亦樂,不嫌幽僻少人煙”,正與題畫詩中的情懷相似。沈周作為吳門大師的畫名有時將他的詩文造詣掩蓋,事實上,沈周自己在詩文方面是傾注很多精力的,並有詩文集行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提到沈周的詩藝,評價甚高:“(周)詩亦揮灑淋漓,自寫天趣。蓋不以字句取工,徒以樓心邱壑,名利兩忘,風月往還,煙雲供養。其胸次本無塵累,故所作亦不雕不琢,自然拔俗,寄興於町畦之外,可以意會而不可加之以繩削。其於詩也,亦可謂教外別傳矣”。沈周的好友吳寬也曾讚譽沈詩為“談笑之際,落筆成篇,隨物賦形,緣情敘事,古今諸體各臻其妙”。沈周對吳中文化浸潤最深,詩意以平白為主,可以說是吳中派文學開創者和中心人物。其晚年的詩作,境界已熟,俯拾皆是,變化縱橫,如入無人之境。
作品賞析
該作品畫面的描繪較為細緻,與青松綢繆相依的女蘿,以及岸石邊緣的雜草都有表現。沈周在此《松陰高士圖》中用皴厚重濃烈,海派大師胡公壽將此圖紀年定為沈周晚年,可能是鑒於此種粗筆畫法。晚年的沈周醉心吳鎮,筆下多粗筆淡墨的形貌,相較於細密精工一路的“細沈”而言,後世鑑賞家將沈周成熟期的粗放作品稱為“粗沈”。
此處厚重的效果與粗筆淡墨的畫法似乎相矛盾,其實歸因於此圖所使用的綾本材料。紙宜皴擦,綾宜渲染,與在宣紙上作畫不同,綾的質地將墨色襯托的較實際厚重,控制水墨在不同材質上的表現,正充分體現繪畫者的功力。
畫家簡介
沈 周(1427-1509)字啟南,晚號白石翁,世稱“石田先生”長州相城(江蘇吳縣)人.博賢群書,詩文超群,繪畫尤工山水,自成一統,畫風沉著雄渾,細密謹嚴,淺淡洗鍊人稱 “細沈”,畫名甚大影響甚遠,形成“吳門派”。與其學生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書學黃庭堅,造詣很深,傳世墨跡有《化須疏卷》、《落花詩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