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針斑蛾,Eterusia leptalina Koll.,屬斑蛾科 脈錦斑蛾屬的一種昆蟲。雌、雄異形。雌蟲體長約 15 mm,翅展約 39 mm,觸角絲狀,黑色。複眼黑色,頭及頸部紅色。胸部橙黃並雜有藍黑色鱗片,腹部每節有藍黑、白相間的橫線,翅基片橙黃色,前規沿翅脈橙黃色,其餘部分藍黑色,後翅色較淡,外線線和亞外線線黑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松針斑蛾
- 拉丁學名:Eterusia leptalina Koll.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斑蛾科
- 屬:脈錦斑蛾屬
- 種:松針斑蛾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
外形特徵,成蟲,幼蟲,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種群分布,繁殖方式,防治方法,林業技術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外形特徵
成蟲
雌、雄異形。雌蟲體長約 15 mm,翅展約 39 mm,觸角絲狀,黑色。複眼黑色,頭及頸部紅色。胸部橙黃並雜有藍黑色鱗片,腹部每節有藍黑、白相間的橫線,翅基片橙黃色,前規沿翅脈橙黃色,其餘部分藍黑色,後翅色較淡,外線線和亞外線線黑色。前後翅緣毛前半部深色,後半部白色。前後翅反面淡黃色,有藍黑中橫線。雄蟲體長約 12 mm,翅展約 35 mm。觸角羽狀,黑色。複眼黑色,頭藍色,頸部紅色。胸背藍黑色,翅基片橙黃色。前翅黑色,中室頂端及其以外有一近圓形黃斑,從 R脈橫過中室至 2 A+3 A有一向外傾斜的黃帶,A1脈基部有~較細黃色縱帶。後翅黑色,從中室中部至中室頂端以外有一較寬黃色縱帶, Cu1脈基端與Cu2脈之間有一黃色圓斑,沿1A前有一黃色較細縱紋。 卵 橢圓形,長 lmm,寬 0.5 mm,初為淡黃色,後轉為黃、淺灰至深灰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約 20mm。初孵幼蟲被淺灰色剛毛,隨蟲齡增大,蟲體由淺黃色變為黃褐色至褐色。體背顏色深,腹面較淺。背線黑色,清晰而明顯。頭小,能縮人胸部內。腹足粗短,趾鉤排列呈中帶。 蛹 長橢圓形,略扁,長 10-15 mm,淺黃至深灰色。繭黃白色,扁橢圓形,薄.
棲息環境
四川、雲南。
生活習性
在四川省雅安地區和涼山州1年發生1代,以2-3齡幼蟲潛入極針基部或花序內群集越冬,也有潛入樹皮裂縫內越冬的,越冬期120天左右。翌年3月上旬開始活動取食,6月中、下旬開始給英化蛹,7月上旬為結革盛期,蝸期32-42天,平均為36天。給英場所大多為林下灌木——雲南八角、小果南燭、大葉杜鵑的落葉層,或利用禾本科植物的葉結繭化蛹;如無林下植被,多在樹幹基部的樹皮裂縫中結英化蛹。7月中旬開始羽化為成蟲,8月上、中旬為羽化、交尾、產卵盛期。
種群分布
雌蛾壽命6-8天,雄蛾5—7天。 卵經 12—17天孵化, 8月下旬為孵化盛期。幼蟲孵化後活動性較強, 4小時左右可尋找松針取食。取食多集中於松針端都,危害針葉一側,使針葉呈斷續缺刻,幾天后松外失水、枯黃。隨著蟲齡增大,可啃食整根松針,4齡時食量急增,常暴食成災。當食料缺乏時幼蟲吐絲下垂,借風力遷移或向林地四周擴散危害。1頭松針斑娥在幼蟲期能吃松針約54束。 松針斑娥在海拔 2200-2900 m雲南松純林易成災。海拔 2200 m以下地區很少危害。
繁殖方式
成蟲羽化後,有取食花蜜的習性,1-3天后即可交尾,交尾後2/J’時產卵。每一雌蛾產卵120-320粒,一般250粒左右。卵的孵化率為85%以上。卵多成堆產於老雄花序,並以此為掩蓋,其次產在老球果鱗片上,枝梢上。成蟲多在晴天或露水乾後的中午飛翔。其餘時間多停息在雜草、灌木或松針上;無趨光性。
防治方法
林業技術防治
(1)竹林中應適當多保留一些灌木和植被。每次採伐竹子的數量不要過大,以防竹斑蛾大發生。(2)幼蟲下樹結繭期間結合墾復,以破壞黃紋竹斑蛾的化蛹場所。
人工防治
(1)竹斑蛾卵大多產在地面小竹及大竹下部的葉片上,可摘卵和殺死初孵幼蟲。(2)學熟幼蟲期可用棕桐桿(因有彈性)敲擊竹桿,以擊落黃紋竹斑蛾老熟幼蟲,集中消滅。
生物防治
(1)用100億抱子/g的蘇雲金桿菌、或白僵菌100—200倍液噴殺幼蟲。(2)保護寄生性昆蟲、櫻嫂、螞蟻、鳥類。
化學防治
(1)套用 90%敵百蟲晶體、或創%樂果乳油 1000—1500倍液,或 50%殺螟跳L油、或渝辛硫磷李L油1000倍病或25%亞胺硫懈L油800倍病或2.5%敵百蟲粉劑、或2.5%澳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2000一用加倍液毒殺幼蟲。 (2)套用 741插管煙霧劑熏殺成蟲及幼齡幼蟲,用藥量為 22.5 kg/ha。(3)套用滅幼脲I、滅幼脲II、滅幼脲III分別稀釋至0.5-0.1ppm, 0.5—1.0ppm, 0.33-0.5ppm的濃度噴殺幼蟲。(4)套用 0.2%硫酸菸鹼或魚藤粉(含魚藤酮之%)毒殺幼蟲。